第1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的认识”教学十分重要的一段,也是学生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接触的都是比较小的数,这就限制了他们对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认识。
在本单元,学生将学习新的计数知识,用较大的数描述、交流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里的事件与现象,他们的数感会有明显的发展。
我国的计数,习惯把数位分成个级、万级、亿级,每一级都是四个数位,每一级上的数都是万以内的数。
读、写多位数一般都分解成两个或三个万以内数在不同数级上进行读、写。
从这点来说,本单元对以后教学多位数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学生在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是一次较大的跨越:他们需要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千”和“万”以及相应的数位,需要学会读数和写数的基本方法以及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写规则,需要依据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需要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得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单元导学内容分以下五个部分:1、数数。
通过数小棒和小正方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根小棒和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使学生对一千有初步的直观感受,并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发展学生的数感。
2、写数读数。
通过“试一试”、“写一写”、“读一读”等操作、表达、思考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3、大小比较。
通过“比一比”、“议一议”、“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4、较大数的估计。
通过“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在边操作边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探索新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用类比推理、迁移等方法探察新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教材出现的有关数据中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重点、难点1、重点:(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初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学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学会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1)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2)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对大数进行估计,结合估计进行一定的推理。
■教学建议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
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
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把数一数,拨一拨等这些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
3、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在较大数的估计中,通过“猜支数”“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使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时安排本单元用9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课时数数 2写数、读数 3大小比较 1较大数的估计 1整理和复习 1总计81.1 数数1.1.1 数数(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第4页课堂活动,认识计算单位千、万。
◆教学提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把数一数,拨一拨等这些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过程与方法: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
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探索新知:1、回顾旧知: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
10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
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新旧知识间建立有效联系。
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
】2、探索新知: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挂图(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挂图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填一填等一系列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千”的具体形象感知,加深了对计数单位“千”的认识,为后面学习计数单位“万”的认识打下了知识基础。
】(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挂图(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
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出示例2示意图。
一个大正方体里面有1000个小正方体,10个大正方体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00、3000……10000。
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
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把目前学过的计数单位进行系统的排列和整理,有利于学生对计数单位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掌握。
】三、巩固新知1、独立解决课本第3--4页:课堂活动1—2题.2、集体订正。
四、达标反馈1、互相说一说。
()张1角是1元,()张1元是10元,()张10元是100元,10张100元是()元,10个一千元是()元。
2、填一填。
(1)10000里面有()个1,()个10,()个100,()个1000。
(2)( )个10是10000,()个100是10000,()个1000是10000。
答案:1、10 10 10 1000 100002、(1)10000 1000 100 10(2)1000 100 10五、课堂小结教师: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也对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布置作业:1、填一填。
(1)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有()、()、()、()、(),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数第一位是(),第三位是(),第五位是()。
2、断一断。
(1)10000是由10个千组成的。
()(2)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
()(3)一扎(100张)100元的人民币是10000元。
()答案:1、(1)一或个十百千万 10 (2)个位百位万位2、(1)√(2)×(3)√板书设计:1、数数(一)一十百千万【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单、醒目、直观,将一至万五个计数单位依次排列,下面用箭头表示出计数单位的大小,用数字“10”告诉孩子们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都是10进的。
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基本计数单位的表象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
】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1、运用对应法解决表示数的问题。
例题:用三种图形分别表示百、十、和一(个),并在下表中表示出三百二十五。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分析:用图形表示数就是用选定的图形表示指定的数,图形可以任选。
如题中要表示三百二十五,可以用1个○表示一百,3个○表示三百;用1个□表示十,2个□表示二十;用1个☆表示一,5个☆表示五。
解答:(答案不唯一)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总结:用图形表示数时,图形可以任意选,数为上有几个图形就代表几个相应的计数单位。
2、计数单位歌。
计算单位紧相连,记住个、十、百、千、万;相邻进率都是10,从低到高不要乱;10个一就是十,10个十来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资料链接:1、有趣的数字成语。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