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8.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建议】
1、紧密结合阅读训练,认识常用的的修辞手法。
2、结合作文训练,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开展相关的摘抄、品评佳句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
【辅助练习】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
②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③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
④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
⑤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
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
2、请你从读过的文章中找出二三个排比句、设问句、拟人句和夸张句。
3、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字补充完整:
①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
(拟人句)
②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比喻句)
③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
(排比句)
查字典网高中频道为广大朋友编辑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希望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为此,查字典网希望广大朋友继续关注本网站。
几组常用错的词语辨析|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误例]培养一代新风,不只是学校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修改] 而应改为而且。
[解析]在诸多关联词中,通常是而表转折关系,而且表递进关系。
误例是一个单重复句,第一分句培养一代新风是学校的事和第二分句培养一代新风是整个社会的事之间,无论是从意念上,还是从不只这一关联词标志上,都可以判定是递进关系,因此而应改为而且。
[误例]我用四毛钱、两两粮票买了二个馒头。
[修改] 两两应改为二两;二个应改为两个。
[解析] 二跟两的区别有六项:第一,用于读数目字,如一、二、三、四、二、四、六、八。
第二,用于序数,可以放在第、初其后面,也可以放在则、次和亲属称呼的前面。
第三,用于小数和分数中,如:零点二、三分之二、二分之一。
第四,在多位数中,一般用于十、百前面和十、百、千、万、亿后面,也可以用于千、万、亿的前面。
第五,就跟量词的关系说,在市制计量单位(寸、尺、里、斤、升、斗、亩)前面,多半用二;在各种计量单位的后面,在两(表重量) 的前面,一定用二。
第六,一般不直接放在名
词前面,偶尔只说二人。
至于说二楼、二队、二门、二房,那是表示序数。
两不用于读数目字,不用于序数、小数和分数中。
在多位数中,常用于千、万、亿的前面。
在半的前面,一定用两,不用二。
就跟量词的关系说,常用于一般量词(个、双、本、只、副、把、匹等)和法制计量单位(克、千克、吨、千米、平方米等)的前面,有时也用于市制计量单位的前面。
可以直接放在某些词的前面(省去量词)。
这种用法比二多见。
如两国、两校、两厂、两用、两眼、两家等,但不能说两椅子、两茶杯等。
[误例]狄拉克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发明了又一种新的基本粒子。
[修改] 发明应改为发现。
[解析] 发明是指创造新的事物和方法,是从无到有;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而那事物或规律则是固有的。
[误例]个人情绪的发泄应当以不伤害他人的利益和情感为原则。
[修改] 发泄应改为宣泄。
[解析] 宣泄与发泄是同义词,其区别是:从差异语素看,宣与发都有排遣的意思,但宣大多指感情的自然流露、遣散,而发则带有强烈的主观意愿,发泄略偏贬义;从施加对象看,宣泄一般仅指动作发出者本身,而发’泄一般涉及其他的对象;从词语的用途及语法功能看,发泄可带宾语,或指
内容,或指对象,而宣泄通常不带宾语。
[误例]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法制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修改] 法制应改为法治。
[解析]指有关的法律制度,用法制;表示要根据法制来治理国家,用法治。
误
例的含义显然适合用法治。
烦杂·烦嚣
[误例]这里远离闹市,烦杂的声音一点也听不到。
[修改] 烦杂应改为烦嚣。
[解析] 烦杂,指(事物)多而杂;烦嚣,指声音嘈杂扰人。
根据误例的语境,该用烦嚣。
[误例]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反映却很冷淡。
[修改] 反映应改为反应。
[解析] 反应是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而反映则是指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反应常用作名词,反映常用作动词。
根据误例的句意及与冷淡搭配的需要,只能用反应替代反映。
返回查字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