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事业部干法生产线废气处理岗位作业指导书试行版编制:审核:批准:文件编号:受控状态:受控发放编号:2006年11月1日发布2006年11月11日实施11、目的:保证废气处理巡检工安全正确地操作废气处理岗位所属设备,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及电收尘器粉尘达标排放。
2、适用范围适用于水泥事业部5000t/d熟料生产线废气处理班组3、岗位职责负责巡检并维护废气处理所有设备,包括:均化库底系统所属设备、窑尾排风机、高温风机、增湿塔、窑尾电收尘、空气输送斜槽、螺旋输送机、拉链机、阀门、空压机、增湿塔水泵。
4、主要设备的技术性能参数:4.1窑尾高温风机型号:W6-3×39№32.5流量:960000m3/h工作温度:330℃瞬时最高温度:450℃轴功率:2735kW主电动机型号:YRKK800-6主电动机功率:3150kW主电动机电压:10kV主电动机转速:993r/min液力偶合器型号:YOTCS1150B4.2增湿塔规格:φ10×40m进口温度:305℃~345℃(正常) MAX:450℃出口温度: 开磨时200~250℃停磨时150~170℃进口压力:小于负1200Pa出口负压:小于负3000Pa4.3电收尘器规格:2×32/12.5/4×10/0.4处理烟气量: ≤960000m3/h (立磨开)烟气温度: 90℃~120℃(立磨开)2120℃~150℃(立磨停)瞬时最高温: 200℃烟气露点: >47℃电场风速: 0.8m/s电场长度: 19.2m电场高度: 12.95m电场横断面积: 331.5m24.4窑尾排风机型号: M6-2×39№32.5F流量: 980000m3/h工作温度: 90℃最高温度: 200℃工作转速: 940r/min主电动机型号:YRKK900-6主电动机功率:4400kW液力偶合器型号:YOT GCD1150/10005、工艺流程简介:从C1旋风筒出来的含尘热烟气经过高温风机后进入增湿塔,经过增湿塔降温后,气体可分成两路,一路为原料立磨提供烘干热风,并将原料立磨研磨出的成品带到窑尾电收尘器,由窑尾电收尘器收尘后由窑尾排风机排入大气;电收尘器收集下的生料粉经拉链机、空气输送斜槽输送至均化库斗提,由均化库斗提将生料粉提升至均化库,由库顶溢流式八嘴生料分配器、空气斜槽将生料粉卸入到均化库内。
另一路直接进入窑尾电收尘器,由窑尾电收尘器收尘后由窑尾排风机排入大气;电收尘器收集下的生料粉经拉链机、空气输送斜槽输送至均化库斗提,由均化库斗提将生料粉提升至均化库,由库顶溢流式八嘴生料分配器、空气斜槽将生料粉卸入到均化库内。
6、开停机顺序:6.1电收尘及回灰系统开车顺序:入库提升机→空气斜槽→电收尘叶轮给料机→电收尘拉链机→电收尘振打→电收尘送电。
6.2增湿塔开车顺序:增湿塔底输送系统→锁风阀→正反转螺旋输送机→水泵。
6.3电收尘及回灰系统停车顺序:3电收尘断电→停电收尘振打→停电收尘拉链机→停电收尘叶轮给料机停空气斜槽→停入库提升机6.4增湿塔停车顺序:停水泵→停正反转螺旋输送机→停锁风阀→停增湿塔底输送系统7、增湿塔7.1增湿塔开机前检查事项:7.1.1 确认水箱水位、进水阀完全打开,水压正常。
(冬季要确认喷水管道畅通)7.1.2 各管道阀门按规定开关,压力表外观完好,回水执行器开关灵活。
7.1.3 水泵、电机地脚螺栓无松动,联轴器联接良好。
7.1.4 温度控制系统显示准确,调整在范围内。
7.1.5 输送系统是否运行,锁风装置是否灵活。
7.1.6 输送系统运行平稳无震动、刮壳,异音。
7.1.7 检查喷头雾化效果良好。
外观完好。
7.1.8 安全设施完好,达到安全管理标准。
7.1.9 增湿塔外保温完好,无脱落。
7.2高温风机开机前检查事项:7.2.1 设备周围无异物,安全设施良好,具备开车条件。
7.2.2 检查稀油站油位、油温压力在控制范围内,液力偶合器外观完好,油位适中无渗漏。
7.2.3 冷却水压力正常,管道无渗漏,阀门开度适中。
7.2.4 联轴器对中良好,柱销齐全无断裂,膜片表面是否有明显裂纹。
7.2.5 各地脚螺栓紧固无松动。
7.2.6 电动执行器动作灵活,开关到位.与中控一致,启动时风门必须关闭7.2.7 风机叶轮表面集灰是否彻底清理。
7.3窑尾电收尘器开机前的检查工作:7.3.1检查电收尘内部,电收尘内部不得有任何杂物,检查两极结构位置是否正确,有无短路隐患。
7.3.2检查支座绝缘套管,穿墙套管及提升部分的绝缘棒是否清洁,有无损坏并及时更换。
7.3.3接地装置及其它安全设施必须安全可靠。
7.3.4检查两极振打机构是否安装完好,各转动点、电机、减速机是否有足够的润滑油。
7.3.5拉链机及回转卸料器是否转动灵活。
7.3.6确定设备内部无人后关闭所有人孔门并上锁。
7.4、窑尾排风机开机前的检查内容:7.4.1 设备周围无异物,安全设施良好,具备开车条件。
47.4.2 检查稀油站油位、油温(冬季)压力在控制范围内,液力偶合器外观完好,油位适中无渗漏。
7.4.3 冷却水压力正常,管道无渗漏,阀门开度适中。
7.4.4 联轴器对中良好,柱销齐全无断裂。
膜片表面是否有明显裂纹。
7.4.5 各地脚螺栓紧固无松动。
7.4.6 电动执行器动作灵活,开关到位.与中控一致,启动时风门必须关闭8、运行中的检查:8.1增湿塔运行中检查:8.1.1 水箱水位、压力正常,浮球阀动作灵活,无溢水现象。
8.1.2 各电机地脚螺栓、声音、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8.1.3 喷水量适中,出口温度控在要求范围。
8.1.4 回灰温度、湿度勤于观察,及时调整喷水量。
8.1.5.出口温度控制要稳定,调整幅度不要太大。
8.1.6.出口温度正常,回灰湿度大,检查喷头有无漏水、堵塞。
8.1.7 阀门、管道无漏水现象。
8.1.8 减速机无漏油、振动、异音。
8.1.9 输送系统运行平稳无刮碰、振动。
8.1.10 正反转绞刀传动链啮合准确,平稳。
8.1.11 检查喷头雾化情况,及时清洗、清除过滤器中的杂质。
8.2高温风机运行中检查8.2.1 检查机壳振动是否过大。
8.2.2 检查轴承座温升变化情况,无异音、水平、垂直振幅在控制范围内。
8.2.3 检查电机电流、温度在范围内,无异音、异味、振动。
8.2.4 水、气、油管路完好,无渗漏现象。
8.2.5 检查液力偶合器有无异音,油位正常,无振动现象.8.2.6 热风管道、风机壳体无磨损、漏风。
8.2.7 叶轮旋转时是否有异音、刮壳声响。
8.2.8 电动执行器连杆牢固,防止脱落.8.3电收尘器运行中检查事项:8.3.1要经常检查电收尘各振打机构运转是否灵活,润滑是否良好。
8.3.2检查电收尘人孔门密封是否良好。
8.3.3经常检查灰斗下灰是否畅通。
58.3.4检查FU拉链机密封是否良好,有无漏灰、冒灰现象,送料是否畅通。
8.3.5检查螺旋输送机密封是否良好,送料是否畅通。
8.3.6检查风格轮运转是否灵活,安全键是否完好。
8.3.7检查各传动部分润滑是否良好,安全设施是否完好。
8.3.8检查空气输送斜槽密封是否良好,送料是否畅通,空气斜槽风机运转是否正常。
8.3.9检查排风机地脚螺栓有无松动,发现要及时紧固。
8.3.10检查轴承润滑是否良好,有无震动,温度是否正常。
(30℃+环境温度)8.3.11检查液力偶合器油位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入口油温高于45℃,出口油温低于80℃,一般控制在67℃为宜。
出口油压控制在0.05-0.35Mpa.8.4窑尾风机运行中检查的项目:8.4.1 检查机壳振动是否过大。
8.4.2 检查轴承座温升变化情况,无异音、水平、垂直振幅在控制范围内。
8.4.3 检查电机电流、温度在范围内,无异音、异味、振动。
8.4.4 水、气、油管路完好,无渗漏现象。
8.4.5 检查液力偶合器有无异音,油位正常,无振动现象.8.4.6 热风管道、风机壳体无磨损、漏风。
8.4.7 叶轮旋转时是否有异音、刮壳声响。
8.4.8 电动执行器连杆牢固,防止脱落.6781011、电收尘器应急措施11.1、发现电场跳闸后,应立即复位开启,并将电压电流调至正常。
11.2、因电器方面跳闸后开不起,应马上调电修和仪表人员处理。
11.3、若因机械方面的故障,但不须停机的,应立即组织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将故障处理。
11.4、若因机械方面故障须停机的,应立即停机,组织人员处理在处过程中,适当降低排风机的风门开度,并及时调大其他电场的电压和电流,最大限度控制粉尘的排放。
12、安全作业程序12.1日常巡检时,必须佩带安全帽、防尘口罩、手套、工作服等劳保用品。
12.2各设备照明和环境照明的灯口、线路要保持完好,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12.3不得从高处向下抛物,如必须从高处向下抛物时,下面各路口应有专人把守,避免砸伤他人。
1112.4擦拭设备时,避免棉纱被高速旋转的设备带入发生伤害事故。
12.5更换设备三角带时,应将设备断电,并通知窑头、中控等相关岗位,避免因误操作发生事故。
12.6严禁乘坐链斗机上库顶巡检设备,严禁翻越或爬过正在运转的设备。
12.7电收尘在运行时须挂警示牌,电控柜由岗位工操作,严禁非岗位人员操作。
12.8电收尘运行时,严禁触摸裸漏的人孔门及挂警示牌的部位。
12.9下雨时,严禁攀上电收尘器的顶部。
12.10检修时必须佩带好安全帽、防尘口罩、高温手套、高温鞋等劳保用品。
12.11检修时,必须将相关设备断电,并将控制开关打到断电位置,在总开关处挂警示牌或设专人把守。
12.12检修电收尘时,应将各电场断电,并将隔离开关打到接地位置。
12.13检修过程中,需点车或试运转时,应通知相关设备的检修人员撤离现场后,方可启车。
12.14在焊接时,避免用肉眼裸视焊接部位。
13、消防作业程序13.1严禁挪用、破坏安全防护设施及灭火器材,对安全防护设施及消防器材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2如发生火灾,应立即将灭火器安全销拔掉,在着火区2-3米左右按下手柄灭火。
如火势较大,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报警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13.3如需明火作业,必须到质技部办理动火证明,需专人监护做好防火措施。
水泥事业部干法生产线2006年11月1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