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2011年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A. 日坛B. 月坛C. 天坛D. 地坛答案:D2. 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 黄帝B. 仓颉C. 太史籀D. 许慎答案:B3.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的作者是()A. 高士奇B. 钱学森C. 茅以升D. 竺可桢答案:D4. 商朝的鼎盛时期是()A. 太甲时期B. 武丁时期C. 盘庚时期D. 祖辛时期答案:B5. 我国制盐业的迅速发展是在()A. 春秋B. 战国C. 秦代D. 汉唐答案:D6. 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是()A. 宗法制的确立B. 分封制的确立C. 三公六卿制的确立D.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答案:D7. “天人之分”观点的提出者是()A. 荀子B. 董仲舒C. 刘禹锡D. 张载8. 在明朝,与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有过来往的思想家是()A. 王阳明B. 王艮C. 李贽D. 颜均答案:C9. 中国科举制度成熟的时期是()A. 汉朝B. 曹魏C. 隋朝D. 唐宋答案:D10. 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

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A. 民俗文化B. 市民文化C. 娱乐文化D. 工艺文化答案:A11. 在中唐思想界打出“攘斥佛老”大旗的代表人物是()A. 韩愈B. 柳宗元C. 刘禹锡D. 白居易答案:A12. 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说,“道”是宽多少的路()A. 八尺B. 十二尺C. 十六尺D. 二十尺答案:C13. 在古代,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世界的高原是()A. 青藏高原B. 云贵高原C. 帕米尔高原D. 蒙古高原答案:C14. 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是()A. 九品中正制B. 汉代察举制度C. 门阀士族制D. 世卿世禄制度15. 道教的基本教义是()A. 长生久视、全性葆真B. 性净自悟、普渡众生C.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 修心养性、明心见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东晋以后,佛教般若学的代表人物有()A. 道安B. 道生C. 鸠摩罗什D. 僧肇答案:A^C^D^2.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即“三母德”)是()A. 仁B. 义C. 礼D. 信答案:A^B^C^3. 历史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A. 吐蕃人B. 匈奴人C. 契丹人D. 羌人答案:A^D^4. 《易》总结的对立物变化的规律有三条,即()A. 相反而成B. “趣时”C. 利而不害D. “生生”与“日新”答案:A^B^D^5. 我国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主要表现在()A. 祭祀后土B. 居住方式C. 建筑格局D. 建筑仪式答案:B^C^D^6. 韩非子主要是把哪些人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最后发展出一套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A. 孔子的“仁”B. 商鞅的“法”C. 慎到的“势”D. 申不害的“术”答案:B^C^D^7. 汉武帝数十年对匈奴战争中,大的战役有()A. 河南战役B. 上党战役C. 河西战役D. 漠北战役答案:A^C^D^8. 宋元明清以后地域文化的新现象,是东南沿海一带因海洋贸易所发展起来的一些影响一方的商业都会,最著名的有()A. 广州B. 福州C. 泉州D. 上海答案:A^B^C^D^9. 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或叫“三大纲领”)是()A. 在明明德B. 在明人伦C. 在亲民D. 在止于至善答案:A^C^D^10. 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主要有()A. 知易行难B. 知轻行重C. 行先知后D. 知先行后答案:A^B^C^D^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宗法制答案: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2. 五伦答案:五伦:是由孟子提出来的,即指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五种人际关系。

3. 《唐律疏议》答案:《唐律疏议》:是唐高宗命长孙无忌对《唐律》进行考证、疏议写成的。

这部书是汉代以来对于法律注释解说的集大成著作,它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是儒家经义法典化的范本。

4. 儒户答案:儒户:这是元朝社会阶层中出现的一个新名目。

它是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据说这是同情汉族读书人的耶律楚材建议的。

蒙古人尊重通神的人,立为儒户可以像佛、道户那样免除赋役。

5. 文字狱答案:文字狱:清朝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多发于康、雍、乾三朝。

如康熙朝的文字狱主要针对那些反清复明思想的人物及著作;但《四库全书》编纂的进行,从搜集来的图书中,他们也发现大量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东西,于是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施以酷刑。

所以,文字狱使清朝的知识分子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 诞生礼是人生第一礼。

从传统社会重视子嗣的情况看,婴儿降生,是家族的喜事,因此,诞生礼不包括诞生前的求子仪式和以后的养育仪式。

()答案:ד不包括”改为“包括”。

2. 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统一,地域广阔的大陆又一定是一个人群林立的世界;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家国社会的建立,正是以这样一个基本情况为前提的。

所以说,广大地域决定了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答案:√3. 在山西高原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片宽平的汾河谷地,这里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据说夏禹时就曾在谷地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

()答案:ד夏禹时”改为“尧舜时”。

4. 20世纪是战争与破坏的世纪,是一个革命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

()答案:√5. 中国传统文化是自成一统的,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封闭的、排他的。

() 答案:ד一直是封闭、排他的”改为“封闭、排他只是一段时间,从总体看,中国文化从来都不是封闭的、排他的”。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其主要特征是:老子的“无为”、“道法自然”和庄子的“齐物”,他们提倡追求个体精神解放的观点。

2. 中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哪些方面?答案:中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子训练和作文训练。

3. 简述明末清初“三先生”及其成就。

答案:答: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是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他们的成就表现在:都参加了抗清斗争,著书立说,对中国历史进行反思,有可贵的民主色彩。

4. 汉代士大夫阶层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答:其作用是:在他们身上有中国的学术思想、文化艺术,有中国的政治,作为社会的清流显要,又对时代风尚施以重要影响。

所以,许多重大的文化现象,都与这个阶层有关。

5. 我国民族商业的两个文化特点是什么?答案:答:一是汉族与多民族地区的内贸活动频繁,商路通达,推动了各民族间的往来和文化交流。

二是中国与东方邻国和西方国家对外贸易的兴起,历史悠久,开辟了中外交流的长期通道。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有哪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有:(1)仁爱孝悌;(2)重义轻利;(3)谦和礼让;(4)真诚有信。

此外,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

当前,我国社会上还存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思想、旧文化,诸如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以权谋私,见利忘义,不孝父母,不敬尊长,不懂礼貌,不讲信用,奢侈腐化,贪污受贿等等。

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非常必要的,是有极强现实意义的。

2. 为什么说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是最重要的?答案: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之所以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语言的变化比较缓慢,当民族的其他特征发生变化时,语言往往还是统一的。

而且,语言能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民族特点,积淀民族历史和文化,对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民俗传统的传承,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反之,民族对语言也有强烈的制约作用,民族的发展变化常会影响到语言的演变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