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方案及普查数据规范计划书1 工程概况1.1 任务概况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改建、扩建,埋设在道路范围的地下管线及地形地物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有的地下管线数据信息及地形图信息已不能满足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需要,为保证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减灾防灾提供决策支持,十堰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甲方)决定需对城区范围内未完成普查的道路及郧阳区建成区范围内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受十堰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承担了十堰市地下综合管线普查及系统建设项目管线普查、地形图修补测的任务。
根据《十堰市地下综合管线普查及系统建设项目补充合同》(以下简称《合同》)的有关要求,项目组在现场踏勘和物探方法试验及仪器校验的基础上编写了技术设计书,经甲方批准后作为本次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依据。
1.2 工作内容、范围及工期1.2.1 工作内容十堰市区未完成普查道路及郧阳区(滨江新区)内4 米以上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普查、地形图修补测。
1.2.1.1 管线探查对测区范围内敷设的雨水、污水、给水、燃气、热力、工业、监控、交通信号、军用、路灯、供电、移动、联通、电信、广播电视及综合管沟等地下管线进行探查,要求查清各种管线的敷设状况、走向和埋深,同时应查明管线性质、规格、材质、载体特征、电缆条数及附属设施等。
1.2.1.2 管线测量管线测量包括控制测量、管线点测量。
测量地下管线点及管线附属物的平面坐标及高程。
1.2.1.3 地形图修补测对本次普查范围内管线走向上涉及的道路进行地形图修补测。
1.2.2 测区范围地下管线普查范围为建成区域内未完成普查的建成、改造道路及郧阳区范围内4 米以上道路(街巷),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及通道和其他公共区域。
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列为非探测区,内部管线不查。
但对穿越上述非探测区的主干管线不能中断,以保持主干管线的连续性。
为了保证管线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要求将测区范围内出露地表和架空的电力和工业管线也将在本次普查计划之内。
1.2.3 预估工作量及工期工程整体工期预计为7 个半月左右。
我公司项目管理人员及工程施工人员计划于2015年3月25日前全部进驻施工现场,定于2015年10月1日前完成全部外业工作,期间,内、外业工作穿插进行,初步定于2015年10 月31日前提交全部成果资料。
具体进度见下图:图123 施工进度计划表i2 作业标准2.1 编写依据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 61-2003 )(以下简称《规程》);2) 《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以下简称《规范》);3)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JJ/T 73-2010)(以下简称《卫星定位规范》);4)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20257.1- 2007 )(以下简称《图式》 );5)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6)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T 17160-2008) ;7)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8)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9)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J100-2004) ;10) 《十堰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11) 《十堰市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管线数据标准》;12) 甲乙双方签定的合同书。
2.2 测绘基准本次普查采用的测绘基准为:( 1 )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3o带坐标;中央子午线为111O00' 00〃,高斯投影面150米;(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分幅原则:与十堰市1:500 地形图一致。
2.3 精度指标2.3.1 地下管线探测精度要求1) 明显管线点探查精度:埋深限差为± 5cm。
2) 地下隐蔽管线点的探查精度:水平位置限差S ts = 0.10h ;埋深限差S th = 0.15h。
h 为管线的中心埋深,单位为厘米,当h<100cm 时,则以100cm 代入计算。
2.3.2 地下管线测量精度要求平面位置中误差(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不得大于土5cm高程测量中误差(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不得大于± 3cm。
2.3.3 地下管线图测绘精度要求地下管线与邻近的建筑物、构筑物、相邻管线以及规划道路中心线的间距中误差me不得大于图上土0.5mm2.3.4 地形图测绘精度要求1)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土0.25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 0.20m。
2)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5m。
3作业流程3.1 施工前准备工作流程图3.1 施工前准备工作流程收集资料现况调绘图测量资料给水管线排水管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苴/、它管线控___图制式资规料程测区踏勘试验报告作业环境交通情况性能参数试验流动障碍物地球物理特征管线敷设状况测量控制点密度及可靠性测区地形变化工作量估测施工设计人员组织施工策划技术设计物探测量11方法试验仪器性能试验各常数测定报告仪器鉴定书提交甲方批准进场施工3.2 内外业一体化工作流程图3.2内外业一体化工作流程地形图测量管线点测量4 测区概况4.1 测区地形及交通情况普查区位于十堰市城区,包括张湾区、茅箭区、白浪经济开发区及郧阳区的滨江新区,整个测区属于山地,地形起伏较大,测区道路多为新建道路和改造后道路,改造后的道路车流量较大,不利于施工。
4.2 地下管线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测区地下管线周围多为第四纪粘土、粉砂土,而且较为均匀。
探测的目标物多为导电、导磁良好的金属材料(铸铁、钢)及波阻抗较高的砼材料。
普查区内的地下管线有多种,主要有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热力、路灯、通讯、有线电视及交警信号电缆等。
测区内管线多数分布在道路两侧的便道上,有部分道路管线在快车道上。
管道类的材质主要有铸铁、钢、砼及PE管等,电缆材质为铜和光纤。
管道类埋设方式主要为直埋,电缆类除个别上杆为直埋外主要为管块、管埋或管沟。
以上管线无论其材质、还是管道内介质都与周围土壤有较大物性差异,具备了利用物探方法进行探测的前提。
4.3 已有资料情况分析收集到测区1:500地形图(DWG格式数据),地形变化较大,需现场巡图进行修补测。
业主单位为本工程提供了城市一级控制点27个(见附录F:城市一级控制点成果表),经实地踏勘,有两个点已破坏,其余25个点位保存完好,可以利用。
其中有14 个均匀分布外围区域,11 个分布在测区中心区域,这些控制点基本能满足首级控制测量的需要,可作为RTK 图根控制的起算依据。
5 地下管线探查5.1 一般规定5.1.1 管线点的设置普查中管线点一般设置在管线特征点(包括转折点、三通、四通、分支、变径点、变深点、变质点、上杆及管线上的附属设施中心点等)地面投影位置,在管线特征点间距大于75 米的管线段上应增设直线点。
当管线弯曲时应适当增设转折点,以反映管线弯曲特征。
各类管线的终止点都应有管线点属性:其应为缩径点、非普查区、出水口、进水口、预留口、起讫点等。
5.1.2 探测方法地下管线探查应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与仪器探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5.1.3 管线点编号及实地标注管线点编号由“管线代号” + “测区编号” + “探测台组号” + “管线点序号” 组成。
台组号用01、02、03,标记,管线代号用汉语拼音字母标记(按附录B执行),管线点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记。
管线点编号在整个测区内是唯一的。
管线点的地面标志,应保证在管线探测成果验收前不毁失、不移位和易于识别,用统一规格的钢钉(硬化路面)、木桩(沙、土路面)打入地面至平,用红色油漆以铁钉为中心(或附属设施井盖中心位置)刻注上记号“㊉”及管线点号,并在管线点附近明显且能长期保留的建(构)筑物、明显地物上,用红色油漆标注管线点号和靶距,以便于实地测量和检查时寻找。
5.1.4 外业记录及草图编绘外业记录使用铅笔按照附录D所列项目填写清楚,并在地形图上将各种管线的走向、位置、管线点编号及属性进行标注形成管线草图。
外业记录及草图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各管线点号应做到实地、草图、探测记录、测量手薄四统一且管线点号必须是唯一的。
2)管线名称、管线点名称填写要严格按规定执行,测点性质必须与草图保持一致。
3)各项记录内容要齐全、正确,格式规范,不得擦改、涂改和转抄。
4)管线规格、靶距及其它各项调查内容必须在草图上标注清楚、正确、完全5)严格做好跨图幅的接边工作,对相邻图幅同一种属性管线,其规格、材质等内容必须一致,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纠正。
6)各管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必须正确、清楚。
7)管线的连接关系必须正确、清楚,管线密集地段或连接关系复杂的地段应在图边或图面允许的地方画出放大示意图。
8)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图例、符号及颜色执行。
5.2 地下管线的调查521 管线类别调查实地调查时首先必须查明管线类别,按照附录B所划分的管线类别(小类)进行区分。
对不能确定的管线类别的需要请管线单位熟悉管线的人员现场协助查明。
5.2.2 地下管线实地调查项目实地调查明显管线点时必须查明管线上的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见表5.2.2-1)表5.2.2-1 地下各种管线线路特征点及建(构)筑物和附属设施2)排水、电力、通讯、热力管沟(道)测注的平面位置为管沟(道)几何中心位置。
3)当管线特征既变径又变材时以变径为主,变材不填。
4)当管径在普查区变径后为的小管径不够本次探测标准时,管线可终止于变径符号,在点表备注栏注“小管径”。
5)附属物和特征点同时存在时以附属物为主。
检修井内的三通、四通等应在特征栏如实填写,但直线点、变径点则不予填写。
明显管线点实地调查内容应按表522-2规定的需调查测注的项目调查记录。
表522-2 地下管线实地调查项目注:1电力、通讯、排水管沟测注的平面位置为管沟的几何中心位置;电力、通讯管块、排管测注的平面位置为管块几何中心。
2)架空电力调查横担宽度(最外两侧线宽),架空电力调查回路数。
3)压力排水测注项目同给水,调查表需在备注栏注明“有压”。
5.2.2.1 规格量测(1)管线特征点按其在地面投影的实际位置定点。
管线附属设施及构筑物在几何中心设置管线点。
当地下管线中心线的地面投影偏离窨井的几何中心,其偏距大于0.2m时,应在管线投影中心位置设置管线点,并将窨井作为专业管线附属物处理,“备注”栏填写“偏心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