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教学设计
保定二中分校于婧雯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作品、作家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写作的新闻,最早见于《光明日报》。

这则新闻实时地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

从捕捉瞬间这一点来看,这是一篇出神人化的人物特写。

整篇文章不过是记叙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一秒七,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是这篇特写剪材上的突出特点。

在一秒七的时间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入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新闻写作实践单元。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学生们学习的第三篇新闻。

对于新闻的基本特点,学生掌握比较到位。

本课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和方法去探求新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教学目标】
1.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
2.生动描绘新闻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片段
3.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体会运动员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品匹克精神。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归纳生动描绘新闻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片段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实践描绘新闻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片段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探究法朗读法批注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预习作业展示进行导入。

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施廷懋成就三连冠,“梦之队”再揽2金》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两篇新闻。

明确两篇的问题差别,请同学来谈一谈更喜欢哪篇新闻,为什么?
学生展示后,给出消息与特写的概念。

消息是概括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新闻特写是生动描绘新闻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片段。

二明确教学目标
1.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
2. 生动描绘新闻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片段
三试一试
观看跳水视频,试着用语言表述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发现特写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四组一组
要求:1.从文中用彩笔圈画出若干句子,组合成一段描写吕伟跳水的美文。

2.有感情朗读或背诵。

学生展示,学生评价,体会其语言的画面感。

教师展示背诵,学生静静聆听。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她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五品一品
品析自己的美文
要求:1.从“用词”“修辞”“描写角度”“写作手法”四方面进行批注。

2.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展示,教师明确描绘新闻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片段的方法。

1.文雅、准确的修饰词和连续动词的运用
2.比喻、拟人的运用和情感的注入
3.侧面描写的运用
4.衬托的运用和巧妙的点题
六用一用
视频再现苏炳添亚运会夺冠场景,学生使用所学方法进行新闻特写的写作练习。

要求:1. 运用所学,对视频进行描写。

2.分工合作。

(1)拟题、出发时刻;
(2)奔跑、撞线;
(3)夺冠后。

展示学生习作,形成一篇新闻特写。

学生互评。

再次强调:细心观察是我们写好新闻特写的基础。

七作业布置
1. 背诵自己的美文。

2.完成苏炳添亚运会夺冠的新闻特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