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高考试题(doc 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高考试题(doc 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高考试题(doc 8页)2004年——2008年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高考试题1、 (2004年广东卷)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mol/L 时,甲酸中的c (H +)约为乙酸中c (H +)的3倍。

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 和b ,以及0.10mol/L 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 从大到小依次为a 、乙酸、b 。

由此可知A 、a 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B 、a 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C 、b 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D 、b 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2.(2004全国)将0.l mol ·1L -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中c (H +)和c (-OH )都减小B .溶液中c (H +)增大C .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 .溶液的pH 增大3.(2005年辽宁卷)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则A 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B 溶液的pH 减小C 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小D 醋酸的浓度减小4.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水的离子积变大、pH 变小、呈酸性B 水的离了积不变、pH 不变、呈中性C 水的离子积变小、pH 变大、呈碱性D 水的离子积变大、pH 变小、呈中性5. (2006年全国)在0.1 mol ·L -1 CH 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 3COOH=CH 3COO -+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0加入少量NaOH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 mol ·L -1 HCl 溶液,溶液中c (H +)D.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6.(2006年上海卷)根据相关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若X 是原子晶体,Y 是分子晶体,则熔点:X <YB 若A 2+2D -→2A -+D 2,则氧化性:D 2>A 2C 若R 2-和M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 >MD 若弱酸HA 的酸性强于弱酸HB ,则同浓度钠盐溶液的碱性:NaA <NaB7. (2007山东卷)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再通入少量氯气,)()(-+ClO c H c 减小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8.(2007天津卷)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OH-;ΔH >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人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CH3COONa ,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9、(2008年重庆)向三份0.1mol/L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A、减小、增大、减小B、增大、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增大10、(2008年天津)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B、0.10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C、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11.(2008年山东)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剂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BaSO4(s) Ba2+(aq)+SO 42-(aq)的平衡常数Ksp=c(Ba2+)·c(SO42-),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12 (2008年全国Ⅱ)取浓度相等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和,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B. 0.017mol/LC. 0.05mol/LD. 0.50mol/L13.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A)>c(HB)>c(H+)B. c(OH-)>c(A-)>c(B-)>c(H+)C. c(OH-)>c(B-)>c(A-)>c(H+)D. c(OH-)>c(HB)>c(HA)>c(H+)14.(2008年江苏)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 + c(M+) == c(OH-) + c(A-)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15. (2008年广东卷)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应。

右图是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3·H2O溶液滴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16 (2008年广东卷)已知Ag2SO4的K W为2.0×10-3,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23-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mol·L-1)。

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mL.0.020mol·L-1 Na2SO4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23-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17.(2004年北京春)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V3>V2>V1B.V3=V2=V1C.V3>V2=V1D.V1=V2>V318.(2004年广东卷)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中,它们的A、H+的物质的量相同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D、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19.(2004年江苏卷)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l 和V2,则Vl 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A.V1>V2B.V1<V2C.V1=V2D.V1≤ V220.(2004年全国)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A.9.0 B.9.5 C.10.5D.11.021. (2004上海卷)常温时,向pH =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后,滴入甲基橙试液,出现红色,该溶液可能是A.pH =12 的Ba(OH)2 B.pH =12的氨水 C.0.005mol/L NaOH D.0.05mol/LBaCl222.(2004年全国)常温时,以下4种溶液pH最小的是()A.0.01mol·L-1醋酸溶液B.0.02mol·L-1醋酸与0.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C.0.03mol·L-1醋酸与0.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D.pH = 2的盐酸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23.(2005年北京春)对室温下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B.使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均不变C.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D.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24、(2005年全国)下列有关pH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减小B 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C 新氯水制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D 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增大25.(2005年江苏)在一定体积pH = 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 = 11。

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A.1∶9 B.1∶1 C.1∶2 D.1∶426.(2005全国)相同体积的pH =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27、(2005年全国)在pH = 1 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K+、Na+、SO42-、S2O32- B、NH4+、Mg2+、SO42-、Cl-C、Na+、K+、HCO3-、Cl- D、K+、Na+、AlO2-、NO3-28、(2006年北京卷)某酸HX稀溶液和某碱YOH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编号HX YOH 溶液的体积关系①强酸强碱V(HX) = V(YOH)②强酸强碱V(HX) < V(YOH)(2)另取5.25g试样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杂质不分解),称得质量为3.09g,求Ba(OH)2·nH2O中的n值。

(3)试样中Ba(OH)2·nH2O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A2、D3、D4、D5、B6、D7、D8、B9、A10、B11、C12、C13、A14、AC15、D16、BD17、C18、D19、A20、C21、CD22、A23、A24、C25、D26、A27、B28、D29、C30、BD31、D32、A33、C34、D35、C36、C37、A38、C39、A40、AC41、D42、答案:煮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避免维生素C被O2氧化,冷却是为了减缓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与液面上空气接触时被氧化的速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