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儒家与佛教在印尼的影响1

儒家与佛教在印尼的影响1

儒家与佛教在印尼的影响摘要:印尼是个多XX的国家,政府实行XX信仰自由政策。

目前印尼主要的XX可分成六类。

包括回教、基督教。

天主教、印度教、佛教、与Konghucu ( 儒家).XX在生活扮演主角在印尼。

印尼XX受到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的文化与想法的影响。

儒家受到了中国的影响,而佛教受到了中国和印度的影响。

儒家思想和佛教影响了在某些方面的印尼社会生活中。

关键词:印尼XX;儒家;佛教;佛教的影响一、儒家在印尼的传播儒家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

孔子的两个主要思想是礼和仁。

第一个思想是礼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应当按照他的位置来持有适当的人际关系,而仁是指爱别人就像爱自己。

孔子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希望、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于别人。

礼与仁是生活性概念。

礼是外在的行为规X,而仁是内心的道德自觉。

两者的结合组成了儒家的理想原则。

除了这两个思想,儒家思想中也有中庸、天命、五伦等等。

孔子的所有思想都在《四书》和《五经》中。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儒家思想的影响不仅仅在中国传播,也蔓延到其他国家,包括日本、韩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在印尼儒学进入许多印尼人的生活,尤其是印尼的华人。

在印尼儒家开始发展是从中国商人在十八世纪来印尼开始的。

1883年,在卡巴伞(kapasan)街131号泗水人们创立了一个名为“XX祠”的庙,后来称其为“文庙”。

最先提到这个庙的是荷兰,称之为“孔子的教会”,或以荷兰语称为“De Kerk Van Confusius”。

现在这个寺庙是儒家在印尼的XX崇拜的地方。

在印尼,1886年由梨金鹤(Lie Kim Hok)首次发表儒学书《书经》。

1897年在安汶发表《四书》,印尼人尼茹恩(Njie Tjoen Ean)把这本书翻译成印尼语言。

1900年印尼人谭经厅(Tan Ging Tiong)把《大学》与《中庸》两本书翻译成印尼语言。

1900年3月17日,由二十人领导的印尼华人成立了儒家社会机构叫做中华会馆,并在1955年4月16日成立印尼儒家XX高级理事会或者叫“印尼孔教总会”。

印尼儒家XX高级理事会调节儒学在印尼的发展。

二、儒家在印尼的影响在印尼儒家被称为“Konghucu”,是从“孔子”这一中国的汉字得来的。

儒家的思想中最影响印尼人生活的是有关道德的教导,例如一定要孝敬父母,帮助别人,多做好事,生活在和谐与公平的社会、祖先崇拜等等。

儒家在印尼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领域:1.儒家在家庭领域的影响首先是在家庭方面,孔子一直强调要孝顺父母。

孔子曰:“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房子,便敬爱兄长”。

此外,还必须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行事。

“无违”父志,服从父命于父,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之道,可谓孝矣(《论语。

学而》)。

这个方面对印尼的家庭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印尼的家庭中,孩子必须服从他的父母,尤其不应该不听父亲的话。

如果一个孩子违背父母,将被视为造反的孩子。

另外,印尼的家庭重视男孩远高于重视女孩,有一个儿子是很重要的。

这也得到了儒家的影响。

男性的地位也高于女性,例如男孩的意见就比女孩的更容易被采纳(重视)。

丈夫的地位比妻子高,丈夫管理家人,妻子为了家庭和睦,必须服从丈夫。

在印尼的华人家庭中也仍然保存着祭祀祖先的儒家传统。

祭祀祖先应该让家庭中的第一个男孩在前面。

由于孔子的学说认为,即使人已经死了,他的精神仍然活着。

所以他必须接受祭祀。

从仍然活着的人那里接受祝福,而其秩序是由祖先订立的。

祭祖仪式的领袖都是家庭中第一个男孩。

因为男孩子有重要作用,因此,许多印尼华人的家庭必须生一个男孩。

2.儒家在社会领域的影响第二是在社会方面,许多中国人在印尼经商,他们有自己的公司,继承人必须做由儿子做,不会是女儿。

在这里我们看见承担这一角色的男孩仍然很重要。

另外,工作之间上级和下级相互尊重的关系。

上级尊重下级,反之下级也尊重上级。

这也是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关于五伦关系的思想, 即孩子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兄弟姐妹,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高级和初级关系,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关系。

目前印尼人强调人要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他们认为通过努力工作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这一方面也得到了孔子的影响,提高自己,为了在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生活。

另外,在社会中跟其他人打交道,通常要遵循相互和谐和互助的原则。

孔子的思想中,也有人应避免暴力的描述,避免会出现的冲突和相互信任地工作。

3.儒家在XX领域的影响第三是在XX方面,原来印尼已经有五种XX信仰在传播,分别是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和印度教。

最近儒家则成为印尼XX之一。

从2000年1月17日起,在印尼儒家成为第六XX,孔子作为先知,其思想应该被执行。

其实有许多关于儒家成为印尼的XX的冲突。

有些人同意,有些人反对。

那些同意的人认为孔子的思想应该作为教学的正确的生活方式,因为它教给人们良好的品德。

那些反对的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人类和学说无关,也与上帝无关。

孔子从来没有谈到过上帝,所以不适合作为一种XX。

三、佛教在印尼的传播佛教在印尼,是古老的XX,也是再复兴的XX。

在4世纪时,佛教已在印尼出现因为有丝绸贸易通道,所以印尼跟印度和中国可以交流,印尼也受到印度和中国文化的影响。

很久以前,大概670年在印尼有许多王国位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例:室利佛逝王朝(Sriwijaya),夏连特拉王朝(Sailendra),满者伯夷王朝(Majapahit)。

这些王朝开始传播佛教。

佛教在印尼开始兴盛,建立了很多寺院,如世界驰名的婆罗浮屠大寺。

在室利佛逝王国时,佛教的发展很强盛。

后来,满者伯夷王国崩溃后,佛教逐渐衰落。

在1950年代,印度尼西亚佛教再度复兴了。

1952年2月印尼佛教徒成立三达摩会,此为印尼第一个佛教组织。

1953年在日落成立第一佛教居士林。

1954 年,Ashin Jinarakkhita是一个僧侣谁协助印尼佛教的发展。

1955年日落建成三宝寺,缅甸内政部长宇盛赠给印尼佛教徒供养。

1956 年佛教徒在婆罗浮屠举行庆祝佛陀涅槃2500周年的活动。

1957年2月三宝垄成立印尼佛学社。

1975年后,在雅加达等陆续有4座佛寺开光或修建。

1978年佛教徒成立“印尼佛教总会”,由三个僧团及七个佛教理事会(印尼大乘佛教协会、印尼小乘佛教协会、印尼三教会、印尼爪哇传统密教会、印尼弥勒佛教会、印尼大乘僧伽会和印尼小乘僧伽会)联合组成。

同年印尼的政府同意佛教成为第五XX。

1983年印尼的政府同意佛诞节为国家节日。

在1984年10月,印度尼西亚佛教各大宗派联合创立了“印度尼西亚佛教大学”,位于苏门答腊。

1998年8月佛教徒成立“新的印尼佛教总会”组织,或以印尼语称为“Walubi”。

这个组织作为一个单一的集佛教徒在印尼的形式的联盟。

现在佛教在印尼主要传播的地区,如日惹(Yogyakarta)、雅加达(Jakarta)、巴厘(Bali)、万隆(Bandung) 、三宝珑(Semarang)、巨港(Palembang)、棉兰(Medan)等地。

印尼佛教分为三个流派即小乘(Hinaya),大乘(Mahayana),和金刚乘(Vajrayana)。

第一是小乘(Hinaya)在印尼也通常被称为“Theravada”或泰国的佛教。

这个流派扩散到东南亚,如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老挝。

1976 年,最先传播“Theravada”在印尼是Bhante Vidhurdhammabhorn或Vin僧侣。

第二是大乘在印尼分为两种即大乘(Mahanaya)和佛寺(Tridharma)。

大乘是混合了禅宗(Zen)和净土 (Sukhavati)宗派,而佛寺或“Tridharma”是混合了道家、儒家和当地的文化。

第三是金刚乘在印尼也通常被称为“Tantrayana”。

1956年由Giriputre Soemarsono 和 Dharmesvara Oke Diputhera成立了金刚乘佛教协会,以印尼语称为“ Kasogatan”。

在满者伯夷王国时,“kasogatan”是用来指成佛字。

“Kasogatan”源于爪哇语“Sugata”,意为“高贵”,指一个最高的佛陀名称。

佛教的所有教义都在《三藏》中。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三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和涅槃。

在印尼最基本的意义是“E hipassiko”。

佛教教导他的追随者必须做“E hipassiko”,意为“来,看,证明自己”。

Ehipasiko是对别人邀请来,看到并证明自己在佛法的真理中。

佛陀教导他的追随者“来和证明吧”,而不仅仅是“来吧和相信“在他的教义。

这个教义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四圣谛和八正道在印尼的佛教也非常重要。

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是佛陀一代时教之基本教法。

苦谛是生活中的痛苦。

集谛是产生这几种苦的原因,由烦恼而造业,由造业而招感苦的果报。

灭谛是解脱苦果,明了集谛的道理,断除烦恼之业,即可解脱众苦。

道谛是灭苦的方法,修持八正道即可消除众苦而获涅槃之果。

八正道是指佛教徒修行达到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故又称八船、八筏。

包括: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四、佛教在印尼的影响虽然佛教徒在印尼不太多,但佛教在印尼的影响很强大。

佛教对印尼人的影响几乎体现在方方面面。

佛教在印尼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领域:1.佛教在艺术建筑领域的影响印尼包括爪哇与巴里岛的文化自从4世纪便受到印度佛教文化所影响这样大大丰富了东南亚的视觉艺术,例如建筑与雕塑。

当发源于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大乘佛教与金刚乘便传入这些地方,如佛教艺术位于日惹附近的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是印尼伟大的文化遗产。

整个婆罗浮屠从上往下看就像佛教金刚乘中的一座曼荼罗,同时代表佛教的大千世界。

塔基是一个正方形,边长大约118米。

这座塔共九层,下面的六层是正方形,上面三层是圆形。

顶层的中心是一座圆形佛塔,被七十二座钟形舍利塔团团包围。

每座舍利塔装饰许多孔,里面端坐佛陀的雕像。

除了婆罗浮屠以外,在印尼也有古代建筑的佛教寺院帕万(Pawon)、佛教寺院曼都(Mendut)与佛教寺院卡拉桑(Kalasan )、佛教寺院沙利(Sari)等,皆为当时驰名之佛教建筑。

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印尼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

2.佛教在社会领域的影响目前在印尼佛教徒,大多数都是素食者。

他们只吃蔬菜和不吃肉和鱼。

这是由于佛教教义是不允许杀死生物。

在佛教杀害众生就等于不尊重生命。

一个佛教禁止“不杀” (佛教的第一个原则),而实施的一种形式以及爱的教义(Maitri)和慈悲(Mudita)对所有的活物。

在精神上,素食者往往有一个纯净的心灵和富有同情心的性质。

此外,适用于预防各种疾病的存在于这些动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