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泰国佛教文化的特点

论泰国佛教文化的特点

论泰国佛教文化的特点
跨专业选修课《世界民族》期中论文2011—2012年第2学期
院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姓名:邱礼财
学号:1117028
2012年4月22日
论泰国佛教文化的特点
佛教发展于印度,后来向国外传播发展,分成两大系统:向北方流传的,经过中央亚细传到中国内地及西藏,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属于北传大乘佛教;向南方流传的,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属于南传佛教。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佛教是泰国的国教。

泰国的文化、艺术、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各方面都受到佛教的深刻影响。

在这个佛教盛行的国家,佛教具有众多突出的特点。

具体说来,泰国佛教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历史悠久,地区普遍。

据记载,佛教传入泰国地区已有两千多年了。

早在悉达多王子创立佛教之前泰国地区和印度之间就有商人往来经商。

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时,曾周游恒河流域说法四十余年,影响很大。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正式传入泰国地区,是在公元前三世纪。

公元前240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输迦王,派两位高僧到素万那普米传播佛教,后来又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

从出土的佛教遗迹来看,也证明了泰国佛教历史之悠久。

如著名的佛统府金塔,创建于佛历三百年间,即公元前三世纪;那空拍侬府的读拍侬佛寺,其中的佛塔创建于佛历二二一年,即公元前三三二年;沙功那空府读那莹寺中的那读来贞莹佛塔,为上述度拍侬佛塔同一时代创建。

从史书的记载和佛寺的遗址就可以知道泰国佛教历史之悠久。

此外,佛教在泰国普遍分布。

自从佛教传入泰国以来,历经了堕锣钵底时代﹑罗湖时代﹑素可泰王朝时代﹑拉玛四世时代等不同时代。

在不同时代,由于国王及大多国民都信佛教,不同时期的统治者都颁布了东一的法规加强对佛教的管理,这种政治的力量使佛教在泰国普遍分布。

目前,在泰国只有南部小部分地区集中分布有伊斯兰教,其余大部分地区佛教都占绝对优势。

二﹑信仰佛教人口多,佛教成为泰国的国教。

据泰国国家统计办公室的材料,1995年泰国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5%,信徒主要是泰人、高棉血统泰人、华裔血统泰人以华侨。

泰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和宗教的护持着。

在泰国,国家﹑家庭以及社会生活都与宗教休戚相关,宗教和君主政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泰国国旗旁,还飘着一面小乘佛教的黄旗。

国家庆典﹑阅兵仪式﹑商行开幕﹑婚姻喜寿,都需要僧侣到场念经祝福。

每个泰国的男性一般一生都有一次短暂的出家修行的经历。

依据传统,修行时间一般始于七月份左右的斋戒期间。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泰国佛教徒之众,佛教地位之重。

三﹑佛教团体众多,佛教寺庙众多。

泰国有两个主要佛教教会,下设各省分会。

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泰国佛教总会”在皇室赞助下成立,全国各地设有七十五个省分会。

另有“泰国佛教青年总会”,在一九五O 年创立,亦由皇室赞助,全国共有四十五个省分会。

据泰国宗教厅统计材料,1981年,全国有佛寺30,459座,并以平均每一座的速度增加。

全国平均每1.6个行政村或者每1,600人就有一座佛寺。

目前,在泰国有寺院约2.5万座、佛塔10万座,平均每一个乡有一座寺院。

属于王室的寺院有100多座。

此外,还有众多非法的寺庙。

如此多的佛教团体和寺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无法企及的。

四﹑佛教的组织严密,等级分明。

泰国的佛教具有严密的组织,最高职务为僧王,由国王任命。

下设两个机构:一时高僧委员会。

它是僧王的咨询机构,由僧王为首的14位高僧组成;二是僧侣内阁。

它是僧王的事物机构,有内阁总理僧王担任。

下设巴利文佛法学位统考厅﹑佛法学位统考厅﹑乡村传教厅﹑出国管理中心﹑中央僧团等。

高僧委员会把全国两派佛教的地方组织各分成18个教区。

各教区从上到下, 分别设有教区僧长、府僧长、县僧长、区僧长, 负责管理教区事务。

佛寺为佛教基层组织, 由住持管理。

教育部宗教厅是国家和宗教之间联系和协调的中央机构, 宗教厅长兼任高僧委员会秘书长。

政府每年要支出一笔费用给宗教厅。

此外, 全国还有100多个佛教协会和团体, 泰国佛教总会是其领导机构。

泰国和尚除了有派别之外, 还有有无僧衔、僧职、僧侣学位之别。

僧衔有21个级别, 最高僧衔是僧王; 僧职有6个等级, 最高僧职为大僧长。

僧侣学位分两种, 一种是巴利文佛法学位, 另一种是佛法学位。

巴利文佛法学位有9个等级; 佛法学位只有3个等级, 而僧侣学位是晋升僧衔、僧职的重要条件。

由此可见,泰国的佛教组织是非常严密并且等级分明的。

五﹑政府大力扶持佛教事业,佛教在泰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95%泰国民众都信仰佛教。

正因为如此,泰国政府大力扶持佛教事业。

泰国教育部宗教厅是国家和宗教之间联系和协调的中央机构, 宗教厅长兼任高僧委员会秘书长。

政府每年要支出一笔费用给宗教厅。

此外,泰国政府还大力支持宗教文化的研究﹑交流以及宗教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由于泰国佛教在国内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政府把佛教的某些有利于统治的内容援引进了政治统治当中,让它们为政府的合法性提供有力的支持。

1932年革命后逐一登上政治舞台的将军们认识到:他们手中权力的合法性,其强弱不仅仅主要取决于政绩,还要从传统的宗教势力中获得支持,来使之合法化,从而保证其政治上的稳定。

因此,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的将军们一旦把握政权,就通过许多公开铺张的虔诚的佛教仪式来使自己的权力合
法化。

泰国政府还利用佛教来对国家进行整合,如沙立政府时期,泰国边境地区的非泰人部族问题已日益严重,为维护社会统一,沙立将军及其后继者他侬决心充分利用佛教传统观念及僧伽组织,使之积极参与到政府的民族融合计划中来。

因此,为了使东北部山地民族、南部穆斯林民族和北部山区人民更快融合到整个“大的社会共同体”中,政府在这些地区借助僧伽集团相继搞起了大规模的旨在加强人民对于佛教信从的“弘法计划”,希望通过对佛教的皈依而使民族融合,很多山民是皈依到佛教之中来,政府的整合计划起到了一定的收效。

此外,泰国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国旗以及钱币上都有明显的佛教元素。

可知,佛教在泰国的政治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六﹑佛教对泰国的风俗、文化艺术、教育、世界观更方面影响重大。

在风俗方面,无论是不是佛教徒, 见面都以僧侣间的合什礼致意、致敬。

国家用佛历计算年份。

举凡国家大典、军事出征、新法令颁布、国王加冕、官员晋升以及个人的婚丧喜庆, 都要邀请僧侣光临, 主持佛教仪式, 如斋僧、宴僧、诵经、行善、放生、礼佛等。

泰国不少节日都来自佛教节日等等。

在文化艺术方面,自素可泰王朝以来, 其古典文学基本上是由佛教文学和宫廷文学这两部分组成的。

可见佛教对文学的影响和佛教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这方面《三界经》对泰国文学及文化影响最为深远。

此外,泰国的建筑深受佛教的影响,不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泰国建筑就像田园中升起的光辉的宫殿,屋顶都很大, 造型为重檐多面式, 即把大屋顶分成段或面, 因为佛教认为生活在多重屋顶下或多重伞盖阴影下的人们是幸福的。

在教育方面,古代, 国家没有专门的学校, 佛寺就是普通家庭子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 和尚即教师。

在泰国的很多文学作品中, 都可以看到“佛寺学校”的身影。

在近代教育制度建立后的今天, 在一些偏僻的农村仍有佛寺即学校的现象。

另外教育部还规定, 佛教课为必修课。

至于采用佛教教义、佛教文学作品和佛教神话故事编写的教材更是不胜枚举。

在世界观方面,“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佛教教义已成为泰国人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泰语中有“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的谚语, 善者死后升天堂, 恶者死后下地狱。

今世的福祸缘于前世的德行, 因此施蔚然成风。

而且人们普遍认为, 佛祖是救世主,积德行善成为人们行为的一个基本准则, 乐善好施蔚然成风。

而且人们普遍认为, 佛祖是救世主, 是世界万物的主宰。

当人们遭遇挫折、不幸时, 求佛祖保佑; 当人们追求某种心愿希望实现时, 求佛祖相助; 当人们作下罪孽时, 求佛祖宽恕。

佛祖无所不在, 无所不能。

所有说,佛教对泰国的风俗、文化艺术、教育、世界观方面影响是重大的。

可以说,泰国的佛教是有很多突出的特点的。

参考文献
[1] 谢光.泰国与东南亚古代史地丛考[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
[2] [泰]黎道纲.泰境古国的演变与室利佛国之兴起[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 [英]托尼.惠勒.东南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628—755.
[4] 谢远. 泰国的佛教[J].东南亚,1984(02).
[5] 孙广勇.泰国佛教的起源及其现状[J].解放军外语学院,1998,(03).
[6] 李宁,白璐.佛教在泰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09,(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