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C小组发布讲稿

QC小组发布讲稿

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降低预焙阳极氧化废品率QC小组发布演讲稿撰稿:阳极分公司阳极部晓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还是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晓龙,来自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阳极分公司阳极部,今天我们QC小组带来的研究课题是:《降低预焙阳极氧化废品率》。

我们QC小组有10位成员,自成立就受到了领导们的重视,分公司副经理亲自挂帅督导各级成员积极配合。

今天,我很荣欣作为发布人,在这里发布我们的课题。

首先在演讲前和大家做一个小的互动,今天在座的朋友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在座有哪些朋友来自冶金企业?不少同行啊,哈哈。

一提咱们起冶金。

就会有人联想到高耗能,那么怎样把耗能降下来,成本控制到最小呢?其实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的人,不只你我,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己身边的小的方面做起,从工艺上寻找突破。

如今的电解铝使用的阳极早已从父辈们的阳极糊演绎到了如今的阳极炭块,从自焙阳极到了如今的预焙阳极。

开头还是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阳极焙烧的工艺流程,请大家看大屏幕!焙烧是我公司预焙阳极生产中第三道工序,其任务是将生阳极块装入焙烧炉料箱中,通过天然气在料箱两侧的火道内燃烧提供热量,对生阳极隔绝空气加热升温并在1150℃保温一段时间,生产出高强度、低电阻的铝电解生产用阳极炭块,焙烧是炭素生产中一道重要的工序。

上图是一个燃烧系统的运行示意图。

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通过细化工作和优化工艺,减少预焙阳极氧化废品产出量,将氧化废品控制在1%以下。

因此我们本次QC小组的活动目标为“将预焙阳极氧化废品率由现在的2.43%降至1%以下”。

前期我们已经对同行业企业的预焙阳极氧化废品率进行了解,基本情况如图:根据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比较,此目标值完全能够实现。

我们工序生产运行时间不长,各主体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在产品质量提升改进工作方面能够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

而且小组内多数组员均有5年以上同行业工作资历,具有丰富的生产运行管理和工作经验,小组解决问题能力强;分公司副经理亲自带队。

我们的可行性分析结果就是“目标可行”。

针对生阳极体积密度低的情况,小组成员进行层层展开分析,最终找出12项末端因素,随后我们进行了要因确认:1、出炉温度高10月8日至14日每天随机测量10组出炉炭块的表面温度,结果如表所示。

2、冷却架鼓入风压过大10月6日至12日对5个运行系统冷却架鼓风情况进行调查,对有明显由于风压过大导致空气鼓入料箱,覆盖料氧化燃烧的数量进行统计如表所示。

3、火道墙破损10月12日至16日对移炉后的出炉炉室料箱进行检查,统计开缝超标的炉缝数量,结果如表所示。

4、填充料粒度分布不合理对两个厂房使用的填充料取样检验,进行粒度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5、装炉过高10月15日至19对两个厂房五个系统装炉炭块高度进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

6、填充料补充不及时10月7日至13日对是否对3P炉室的下沉覆盖料进行补充,结果如表所示。

7、填充料过薄10月7日至13日对是否对3P炉室的下沉覆盖料进行补充,结果如表所示。

8、密封膜铺设不到位10月12日至18日对密封膜的铺设情况进行检查,结果如表所示。

9、密封膜过薄10月6日至10日检查所有库存及使用中的密封膜,发现薄膜厚度均为0.3mm,高于使用要求的0.125mm,另外对使用中的密封膜进行检查,结果如表所示。

10、系统负压低10月10日至14日对各个系统火道负压进行检测,结果如表所示。

11、火道结构不合理由于火道结构属于焙烧炉本体设备设计方面的内容,非QC小组能够解决的问题,具有不可抗性,此处不作为需解决的问题项目。

12、低温阶段升温过慢将现行升温曲线参数罗列如表所示。

从上表可看出,低温阶段实际升温速率,有偏低现象,没有满足低温阶段升温速率达到7℃/h的要求。

最终确定了三个影响“预焙阳极氧化废品率高”的要因,分别是:冷却架鼓入风压过大火道墙破损低温阶段升温过慢然后我们制作了对策表,请看!对策实施一:1、调整冷却架位臵在未对冷却架的位臵进行调整前,冷却架在冷却炉室的架设方式如下图所示:从图上可以看出,两个冷却架之间的架设距离还不到一个炉室,导致冷却炉室3直接鼓入风量较其他冷却炉室大,而炉面出风口有限,火道内聚集风压过大,则直接通过火道墙上的墙缝鼓入料箱中,导致空气与料箱中的高温炭块直接接触被氧化。

因此我们对两个冷却架的放臵位臵进行调整如下:调整位臵后,各冷却炉室鼓入风量基本均衡,不容易造成个别炉室火道内风量过大导致风压失衡鼓入料箱内的情况。

2、根据气温情况调整冷却架数量榆林当地现处于寒冬时节,室外气温可达零下20℃,厂房内的温度也不超过5℃,炉内温度散热快,可减少强制冷却鼓风量,将原每个系统配臵两台冷却架减为一台,然后对出炉炭块温度进行测量,通过在严寒季节将冷却架配臵数量减少的方法,出炉炭块温度仍能够达到标准要求(不高于200℃)。

3、根据冷却情况调整鼓风量当某料箱出现填充料明显氧化燃烧现象时,可通过调节对应冷却架风机风门,减少鼓风量来解决,鼓风架上风机风门图片如下:针对“冷却架鼓入风压过大”采取的对策全部实施完毕后,进行了效果检查,对运行中的各系统冷却炉室填充料氧化燃烧情况进行检查统计,结果如下:措施实施完毕后,填充料氧化燃烧情况杜绝,达到对策目标。

结论:对策一实施成功。

对策实施二:1、选用合适的修护材料由于焙烧炉投入生产使用时间不足一年,因此未对其进行修护处理,而现在要对其开始进行修护,因此需对现有修护材料进行选择,现制定以下选用实验方案:现有可用修护炉材料有新型粘土质耐火泥浆和复合型高强胶泥两种,其技术指标如下:从指标上看,复合型高强胶泥优于新型粘土质耐火泥浆,但均能满足焙烧炉修护用耐火材料指标要求(要求耐火度至少高于1200℃)。

分别使用两种材料对即将进入系统的4#炉室超标炉缝进行修补,新型粘土质耐火泥浆修护1至4#料箱,复合型高强胶泥修护5至8#料箱,经过一个周期(约18天)出炉后,观察修护部位的表现,进而决定两种材料的使用方式。

实验记录:11月5日开始按照方案安排对即将装炉进入系统的4#炉室进行修护;整个运行过程正常,一个周期后于11月23日4#炉室出炉,各料箱修护部位情况见下图照片:新型粘土质耐火泥浆在修护3mm 以内的炉缝效果较好,但达到5mm 的炉缝则在使用后仍产生明显开缝,而复合型高强胶泥在修护5mm 炉缝时效果较好,在墙角位臵的修护效果同样显著。

为此,使用方式上采用新型粘土质耐火泥浆修护3mm 及以下的炉缝,而复合型高强胶泥则用于大炉缝和墙角的修护。

2、组建内部焙烧炉修护队从各班抽调人员8名组成焙烧炉修护队,专门对各系统出炉炉室进行维护,对着8名人员进行了前期培训后,由有修护作业经验的老员工带队开展修护工作。

3、建立焙烧炉修护管理制度,保证炉体得到及时维护;4、提交报告申请炉体修护工作外包,由专业修护炉队伍负责修护作业,保证修炉质量。

措施实施后,对出炉炉室火道墙炉缝超标情况进行检查,统计宽度超过3mm 的炉缝数如下:进行阶段性效果检查,对采取措施的11月份预焙阳极氧化废品率进行统计,并对比实施前的9、10月份预焙阳极氧化废品率,情况如下:11月份经过部分措施的实施,预焙阳极氧化废品率有明显降低,效果显著。

结论:对策二实施成功。

对策实施三:1、制定升温曲线实验方案讨论两种升温曲线参数设臵方案,具体如下表:将实验曲线一、二分别设臵到二焙烧1、2#系统上,自11月28日开始实验,经过一个周期后,于12月20日完成实验,实验结果如下:从两个曲线实验结果看,都达到了实验目的,1P升温速率高于7℃/h,对两个系统的出炉炭块做电阻率分析,结果如下:由此可见,曲线二不仅能够达到实际升温速率高于7℃/h的要求,在产品质量上也优于曲线一,因此采用曲线一的参数设定。

结论:对策三实施成功。

为了巩固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果,制定了以下巩固措施:1、将“两个冷却架相隔两个炉室,风门开度根据覆盖料氧化情况进行调整,冬季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前提下可设臵单个冷却架”纳入《焙烧工序生产管理制度》中;2、建立焙烧炉修护炉管理有关内容,制定《焙烧炉修护炉管理制度》;3、将新的28小时升温曲线参数设定纳入《工艺技术标准》当中;4、组织工序所有员工进行学习,并将修订后的《焙烧工序生产管理制度》和《工艺技术标准》以及《焙烧炉修护炉管理制度》下发至各班组。

对策实施后的2014年1至3月份巩固期预焙阳极氧化废品率降至1%以下,三个月综合氧化废品率达到了0.80%,达成了活动目标,获得了经济、技术、社会三方面的收益。

经济效益:预焙阳极生产成本均值 2607元/吨巩固期出炉量: 72925块×1.008吨/块=73508吨氧化废品率下降百分比: 1.63%经济效益=巩固期出炉量×氧化废品率下降百分比×预焙阳极生产成本均值=73508×1.63%×2607=312.3656万元技术效益:1、优化了28小时周期曲线,在减少氧化废品率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质量;2、生产上采用了灵活的冷却方式;3、建立健全了焙烧炉修护管理制度,并确定了不同修护材料的使用方式。

社会效益:1、废品的减少将减轻工人处理废品的劳动量;2、减少了炉面覆盖料氧化红料现象,减少现场工人处理该类问题的劳动量。

通过活动组员整体素质也得到提高,下面是组员的自我评价:由于现阶段处于达产达标阶段,未来的工作将更加繁重,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发挥设计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两个方面做出一些安排,并认真回顾开展的这些工作,加强对QC活动的了解和学习。

最后,感谢您的观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