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省、x及市委市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按照x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现就x年全市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如下方案:一、加强源头治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一)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1)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源头监管,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2)重点抓好农药、瘦肉精、兽药经营使用、生猪屠宰、水产品禁用药物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和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活动;(3)加大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产品和重点时段的专项执法检查力度,确保产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4)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强化“三品”认证,强化证后监管,督促“三品”生产经营主体依法健全生产经营档案,规范使用包装标识;(5)开展对重点食用农产品的联合治理和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做好规模化养殖场废水及粪便废弃物清运无害化处理;(6)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任务,加强时鲜蔬菜瓜果农残定性抽检和粮食及制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建立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7)严格落实生猪定点屠宰制度,加强生猪宰前检验检疫。
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准出和质量安全追溯试点;(8)强化农产品收储运环节的管理,严厉查处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在没有销售前的贮藏、运输过程中非法使用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
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水产局、市粮食局、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食品生产经营监管(9)全面规范食品相关许可,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准入管理。
加强过程监管。
在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受权人制度,开展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工作,实行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监管;(10)加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监管,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督促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等制度,加大对不合格食品处置情况的监督检查;(11)继续推行转基因食品专柜(专区)销售;(12)强化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管控,严格进口食品准入,加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进口商的监督管理;(13)持续推进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监督指导,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积极推进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和小餐饮整规工作。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教体局、市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14)坚持问题导向、预防为主,强化风险管控。
要扎实做好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基本情况普查统计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隐患大治理、问题大整改。
相关监管部门要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结合抽检监测,强化风险信息应用、做好风险评估、预警和信息通报等工作,及时排查风险点,重点排查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问题,切实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严密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卫计委、市农委、市水产局、市粮食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突出重点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15)加强食用农产品主产区、食品生产加工聚集区、农村及城乡结合部、校园及周边、旅游景区、车站等重点区域治理;(16)继续加大对乳制品、婴幼儿辅食、儿童食品、肉及肉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大桶水”、白酒、饮料、保健食品、清真食品、食品添加剂、食用植物油等重点品种监管力度;(17)持续开展校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村集体聚餐以及小餐饮、小作坊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中型商场及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食品安全整治规范;(18)针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塑化剂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标签标示不符合规定、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广告虚假宣传等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19)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参照实施《x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严防“地沟油”回流餐桌;(20)对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化妆品开展整治,加强对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化妆品备案核查。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委、市水产局、市城管局、市教体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民宗外侨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21)继续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针对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违法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等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加大重点案件公开曝光力度;(22)坚决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严防恶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23)对危害性大、社会反响强烈的违法行为,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
开展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24)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完善合作机制。
杜绝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委、市水产局、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加强综合监管,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六)强化综合协调(25)完善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
加强食品安全办队伍建设,强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查考核等职责,更好地承担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
健全部门间、区域间信息通报、形势会商、联合执法等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七)完善应急保障(26)加强食品安全事件和舆情应急管理。
修订完善《x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严格落实突发事件防范与应急处理责任制;(27)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推演,提高快速反应、协调处置能力,建立健全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
加强应急防范和应急信息报送管理。
健全风险信息应用机制,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强化舆情监测及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防止引起恐慌和炒作。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委、市水产局、市卫计委、市粮食局、市政府应急办,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八)完善投诉举报管理(28)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和奖金兑现管理工作,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
强化投诉举报受理、登记、转办、处置、报告以及回复等管理措施和有奖举报政策落实,规范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和奖励兑现等工作流程,确保投诉举报案件全部做到处理到位、奖励到位。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委、市水产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九)开展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创建活动(29)组织开展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创建,将创建工作作为提升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力争在年内完成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主要工作,为迎接x年验收奠定坚实基础;(30)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能力。
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市农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强化监管保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十)加强检验支撑(31)加强市场监督检验所建设,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检验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提高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32)认真组织完成国家级、省级例行监测抽检送检任务,科学合理安排好本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33)加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
开展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快速检测试点工作。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委、市水产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十一)加强信息化建设(34)依托“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提升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食品企业信息、日常检查、稽查执法、检验报告、信用管理、应急处置等在线监管服务;(35)建立并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管理。
配合做好全省食品药品安全行政执法、行政许可备案、审评认证等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有关工作。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资办、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十二)加强经费保障(36)加强财政经费保障,加大食品安全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足额纳入同级财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不含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满足辖区监管工作实际需求;(37)加强执法装备保障,各级按要求落实基层监管机构建设标准和执法装备配备标准,配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执法车辆、快速检测、执法取证、应急处置、通讯交通等设施装备。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委、市水产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加强法治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十三)完善规章制度(38)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食品安全制度规范,不断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加快形成最严格的覆盖食用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
积极探索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难点热点问题。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委、市水产局、市教体局。
(十四)严格规范执法(39)扎实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
严格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自由裁量规则和基准,全面规范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行为,严禁以罚代管,促进公正执法。
强化食用农产品及食品领域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40)建立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制度,依法公开行政处罚信息。
开展执法监督检查活动,坚持“权责一致、有错必纠”和“依法履职、尽职免责”相结合,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委、市水产局、市编办、市法制办。
五、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社会共治(十五)加强宣传引导(41)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拓展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控途径。
将食品安全纳入公民法制普及、科普常识、职业技能和学生课堂教育,开展食品安全公益性宣传,强化科普网点建设;(42)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庐州行”和食品安全“五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43)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费提示和风险警示,曝光违法违规行为。
强化新闻舆论引导,依法开展舆论监督,加强舆情监测,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鼓励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公益宣传;(44)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举措,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关注食品安全,引导公众科学认知和理性消费,营造公众积极参与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
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
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十六)强化教育培训(45)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专业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综合素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多层次、多专题培训,全面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