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 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 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的主导方向一致,对维持区域生态功能及保证规划区内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沿河景观轴以运粮河水系为主体,塑造以水岸景观为轴线的形式多样的亲水活动空间。
• 三片:北部研发-生活综合片区、南部生态研发片区、科技研发片区。
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结构图
以低碳理念为发展宗旨,以建设集高科技产业、生态休 闲、居住配套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园中心为目标,未来麒麟科 技创新园中心地区的用地将秉承以下几点原则进行安排: 1、在区域协调的指导思想下,综合考虑规划区所处的区位及 在区域中所承担的主要作用,合理安排规划区内土地; 2、以科技创新为指引,以智力密集型产业为龙头,合理安排 规划区内产业用地的分布与容量; 3、以生态优先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充分尊重规划区内的自 然条件,挖掘生态价值,保证其生态效应的彰显与良好的生 态环境; 4、平衡规划区内功能构成,合理安排产业、居住、商业等用 地的配比,并保证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配臵; 5、集约利用土地,提供更多开放空间。
土地利用现状图
现状建设用地特征 1、该地区属于城郊地区,处于行政区划中四区交界处,总体城市面 貌较为混乱、环境质量较差; 2、该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水系发达,并位于紫金山-青龙山生态走廊 和通风廊道上; 3、该地区现状产业门类低端,且布局分散,需进一步功能臵换或提 档升级; 4、该地区道路系统不健全,与外围交通联系不畅,过境道路及铁路 将地区纵向分割导致横向联系缺乏; 5、该地区历史资源亟待保护利用。
功能定位
麒麟科技创新园中心地区位于整个园区的中部地区,是以科技研发、高端服务业、生态休闲为主的功能片区,是麒麟科技创新园建设国际化科技 园区、国际化生活社区的重要展示区和示范区。
规划结构
从“生态优先,集约利用,复合开发,”的规划理念出发,中心区整体空间布局结 构为“一核、两轴、三片区”。
• 一核:即核心商务区,由中心商务区、创新企业园、中央公园地上地下空间共同构成
的商务集聚区,打造集商务办公、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核心地区。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园区 现代服务业功能的集中展示区,未来将着力营造南京东部一个新的活力增长区。创新企 业园是园区高端科技研发功能的集中展示区,未来将打造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创新引擎。
• 两轴:即中央生态轴及沿河景观轴。中央生态轴以中央公园为主体,它与南京夏季风
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 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前言
麒麟科技创新园位于南京主城以东地区,紫金山——青龙山生态廊道之上。未来 将打造成为一座智力密集的科学城、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和谐便捷的宜居城,成为南 京、泛长三角区域乃至中国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麒麟科技创新园中心地区位于整个科技创新园的中心地段,是展示创新园高品质 形象的窗口地区。本次规划在上位规划指导下,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的原则,将中 心地区打造成为集“科技研发、高端服务、文化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片区,为 整个创新园提供公共服务及创新研发平台,塑造创新园中心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
规划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设臵交 通综合体,方便停车和换乘,建立 便捷的交通换乘系统。根据TOD模 式,加强站点周边用地的开发。
城市设计结构图 规划采取核轴结构与自然要素渗透的“轴带并蓄”的空间格局。 以中央公园为载体,融合人文、生态、科技的理念,将中央公园 塑造成为新城区的绿色生态廊道。 强化中心商务区、生态研发区的空间形态总体控制,强化运粮河、 上坝河、百水河两侧滨水空间及土城头路两侧开放空间的环境塑造。
区位分析图
麒麟科技创新园中心地区规 划范围北至钟学北路、天麒路, 南至纬七路及白下理工科技园边 界,西至运粮河、绕城公路,东 至东麒路。规划范围总面积约为 916公顷。
规划区内现状用地以非城市 建设用地为主。非城市建设用地 为664.31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 72.54%;城市建设用地为251.48公 顷,占规划总用地的27.46%。
规划经专家多次咨询论证,并广泛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意见,于2011年 11月完成,2012年3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说明
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文件使 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方 案。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图
综合交通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图
轨路 规划道路网形成 “以方格网为
主,核心区密、生态地区因地制宜” 的路网格局。以期实现对此区域生 态开发、建设的引导。
规划道路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 道、次干道、支路四个等级,形成 “五纵七横”的干路网格局。 轨道交通
规划区内涉及三条地铁线,分 别为八号线、十号线和十七号线。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的 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 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发、 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5、本材料最终解释权属南京市规划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