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 城市经济学

第二讲 城市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城市经济学是一 门研究城市范围内的各种经济现象的学科。它既是一门以 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应用科学,又是一门多学科、多 层次融会综合的边缘科学 。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在西 方国家,一般是以美国学者汤普森发表的《城市经济学导 论》为标志。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城市经济学的界定,国外代表性学者认为,城市经 济学是研究厂商和家庭区位选择的学科。而国内代表性学 者则认为,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经济的微观系统、宏观 系统和管理系统协调发展的科学。 • 关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西方学者也有着各自不同 的看法。 西方学者一般是以城市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以 对城市问题的求解作为研究的任务和目的。而我国学者早 期是以城市经济运动规律或城市经济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以揭示规律为任务;近期有的专家提出应以城市经济系统 的整体联系和关系作为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方 法去研究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
城市问题可以分为两类:
一 宏观的城市问题 二 微观的城市问题。
第三节
城市经济学研究内容
• 西方国家: 主要包括城市经济学基本理论、微观城市问题 和城市政府三个部分的内容。
• 中国: 城市经济学分为宏观城市经济学和微观城市 经济学。
第五节 城市经济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 城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同其他专 业和部门经济学,如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 对外贸易学、运输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土地经 济学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城市经济学也是城市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同城市社会学、城市政治学、城市规划学、城 市建筑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环境学、城市地理 学、城市交通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

1 简要追溯和介绍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当代 发展状况 2 主要介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经济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 的不同界定 3 阐明城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多方面的研究内容 4 简要介绍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与今后研究的发展趋 势 5 阐述城市经济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分清它与其他研 究城市的学科以及若干同它关系密切的部门经济学科 之间的界限。
第四节
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发展趋势
一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
聚集效应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城市经济结构理论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城市经济空间布局理论等。
二 城市经济学发展趋势
• 从国外城市经济学研究趋势来看,发达国家比较关注城市 公共经济管理、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等综合研究以及城市房 地产、城市就业、城市环境治理等专项研究。发展中国家 的城市经济研究更关注于城市化、城市经济发展等问题。 表现特点: 第一:城市经济学家逐渐将研究重心由空间分析转移到部门 和政策分析上来。 第二:城市经济学与其他专业的边界已经而且正在继续被打 破。 第三:利用计量经济工具而完成的实证研究大量出现。 第四:大量的借鉴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 第五:城市经济的模拟模型有望增加。
• 宏观城市经济学 主要研究城市化现象的实质和基本规律,城市 化的发展趋势极其预测,城市化的机制、道路 和进程等方面的内容。
• 微观城市经济学 则侧重于研究城市内所特有的各种经济现象和 经济问题,包括研究城市经济的发展、结构、 规模,建设与规划,人口与就业,环境与生态, 土地开发利用,基础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等方 面的内容。
第一节
城市经济学的产生பைடு நூலகம்发展
• 1868年,德国学者罗舍尔提出“区位”的概念。 • 1909年,德国学者、现代工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韦伯提出 “工业区位理论”。 • 1924年,美国土地学家赫德提出“楔形理论”。1936年, 霍伊特又对“楔形理论”进行了发展。 • 1925年,美国经济学家帕克、伯吉斯提出了城市土地的价 值带理论。 • 1965年,美国学者威尔·汤普森编著的《城市经济学导论 》问世,成为第一部城市经济学专著,标志着城市经济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正式成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