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节《流程与设计》实践课(教案)——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2课时连堂)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王涤生430100一.教材内容分析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的《技术与设计1》前三章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主要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和创造技法”,第七章让学生学习设计,体验实践,从而使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由感性认识很快上升到理性认识。
是学生了解技术、学习技术、体验技术、感受技术的入门课程,能让学生在“探究、试验与创造”氛围中,顺利地“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中,选取“简易相片架”作为载体,让学生体验了“结构与设计”,熟悉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此刻,在《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二节流程的设计》”中,特意增加2—3个课时,选取《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这个载体,让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设备,选择合适的制作工艺及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制作“鲁班锁”,是激起学生学习技术、掌握技术、探究技术、崇尚技术的最佳课程资源配置。
“鲁班锁”的特殊结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技术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技术上的瑰宝。
学生通过对“鲁班锁”的探究,重现了我国古代技术的智慧,让他们体验了“结构与设计”及“流程与设计”的关系,使他们不仅对“模型及其结构的自然统一关系”有了实质性认识,增加了对《技术与设计2》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技术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设置《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内容,能强化《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知识结构,又可为后续课程《系统与设计》作好铺垫,凸现了《通用技术》的特点,符合《新课标》原则,我们将其作为“校本研究”设置在《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之中。
二.教学活动的重点1.让学生通过制作鲁班锁,体验“模型的制作”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了解木工加工技术与工艺,感受传统木质榫结构的独特魅力。
3.让学生感受工艺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而且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4.让学生熟悉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
5.让学生准确的识读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的特点制作鲁班锁。
6.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流程,为学习后续知识《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B.了解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知道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合的制作工具。
C.学会木料的常用加工方法,掌握锯条的安装方法,起锯的方法,凿子的使用,以及凿子、锉刀、砂纸的使用(为安全起见,我们选Φ2.5mm×150mm小型平口起子为代用品)。
D.掌握三视图的绘制、识读及其在木工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2.过程与方法A.以观察实物和ppt三视图分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组讨论、课堂展示;B.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对工艺概念的理解,了解鲁班锁的加工流程。
C.了解并掌握鲁班锁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认识羊角锤子、手钢锯、锉刀、台虎钳、凿子(小平口起子代)、木工铅笔、钢直尺、角尺及砂纸等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在鲁班锁制作的教学中:①让学生理解工艺含义,确信工艺实实在在的存在我们生活中;②让学生知道工艺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即: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技术会生产出不同的产品,工艺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的优劣。
让学生树立“工艺优产品才能优,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生存”的理念,促进他们对“技术与设计”的正确理解,培养他们良好的技术理念和技术素养。
B.在鲁班锁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技术活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感受技术活动快乐,培养崇尚技术的思想和情感;C.通过分组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克服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磨练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1.教学对象剖析A.处在高二年级的学生,尽管已认识结构,知道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对结构设计的思考和技术实践,对工业生产一无所知,基本上没条件去工厂,更不了解工业生产的状况。
动手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的精神,可以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B.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使现今中学生的动手机会越来越少,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受到很大的制约,大多数学生对常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方法都缺乏经验。
因此,我们根据学生在《技术与设计1》所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在《技术与设计2》的“结构与设计”知识结构中,让学生通过“鲁班锁的制作”,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规范技术操作,掌握一定的工艺要求,引导学生加深对前面所学模型和工艺知识的理解。
2.教学策略与方法采用A.①运用经验感受、实践体验、分析启迪、逐步建构法进行教学。
②分析鲁班锁的内容,展示三视图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感知、逐步认识等方法进行学习。
③将难以理解的工艺概念转化到简单的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的体验来感受书本知识。
B.为学生提供工具和材料,创设技术氛围来体验实践,让他们学会基本工具的使用。
C.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按3—4人自愿组合,各组长负责组内具体分工与协调。
每组根据所给的三视图样认真讨论,确定方案自行取材、自行设计制作鲁班锁。
3.教学资源收集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体现通用技术“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育人理念,我们特意制作了展示“鲁班锁三视图结构”的ppt课件,着力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思考,小组讨论,互相切磋,全班交流,从而形成一个课堂大交流的“动态课程资源库”。
4.实验器材准备(每3人一组)操作台及台钳20套(固定设备)手工钢锯20只钢锯条 若干市售方木料 若干米(需要在课前先用刨床加工成正方形截面备用)凿子 20把(小起子代替)钢制直尺、木工铅笔 各20把平锉刀 20把羊角锤子 20把砂纸若干学生直尺自带五.教学流程 (2个课时连堂教案)☆☆ 教学实施 ☆☆(一).导入新课鲁班锁是中国古代木工技术的结晶,目前也是人们深受喜爱传统的智力玩具,这种三维的拼插玩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结构)啮合,十分巧妙。
鲁班锁类玩具比较多,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
拼装时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其内部结构,才能获得成功。
同学,想不想做鲁班锁?这节课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并制作一个鲁班锁。
这将是我们学习技术研究技术的一个极好机会。
(二).讲授与实践1.展示ppt 三视图课件,并回顾绘制和识读三视图的知识2.鲁班锁制作技术图样与材料说明A .鲁班锁的制作图图1是鲁班锁3根部件的划线图。
图2、3、4分别是鲁班锁部件的三视图和实体图。
(所示经图纸放大后,分发给所有学生)B .加工鲁班锁所需材料的截取(下料)材料:市售装饰用方木材每根的长度为4M ,事先采用电刨将材料刨成越30mm ×30mm 规格的正方截面;每小组分到一根长度为500mm 左右的木条,可裁锯成长度为160mm 的3小根。
(稍长无妨)3.制作工具的使用要领介绍工具:手工钢锯—选择钢锯,而不选择正规的木工锯的原因是木工锯的齿较大,锯子本身也比较大,而钢锯体积较小,学生容易操作,并且手工操作的安全性也比较高。
A.凿——另备有磨刀石,发现凿的口不锋利的时候,应该在磨刀石上打磨几下,确保刀口平齐。
(此处,我们选平口起子为代用品,必要时也可以在磨刀石上打磨几下)B.锤子——使用锤子的时候应掌握正确的使用锤子的方法,注意安全。
C.其它工具:直尺、角尺—直尺和角尺在使用的时候读取的角度要正常,使用的方法要得当,课本上有详细的介绍。
4.加工步骤的流程图5.制作过程A.步骤一:划线(划下料线)在所给的约50CM长的原材料上,用钢直尺在原材料上画出下料线,每段的长度为16CM,共3段(用钢直尺划线)B.步骤二:锯割下料将划线划好的木材(棒)沿着所划的线锯割成三节,每节的长度是16CM,在锯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下锯子要正,力度适当,速度稍缓,以确保得到较为精确的木棒尺寸。
(提示:在《技术与设计1》“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中曾涉及下料一词,此刻让学生由本课联系到(必修1),自己体验木材下料,能感悟到《通用技术》课程知识的连贯性。
)C.步骤三:划线(划锯槽线和凿槽位线)此处划线比较起第一步来说,难度上要大了很多,精确度上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合所给的材料的尺寸,准确的定位,强调划线的精度对后续工艺的影响,对最终产品的影响,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让槽线的宽度正好等于木棒的厚度)D.步骤四:锯槽位首先,向学生阐述为什么要锯槽位,若用凿子直接在木棒上凿切的话,木棒很容易开裂,被凿坏,用锯子沿所划的线,先将木纤维锯开再凿,就不会出现开裂的情况。
(提示:在使用锯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左右晃动锯子,不然很容易把锯条弄断;再如锯条被木棒夹紧,锯不动的时候,应该从竖直方向缓慢拔出后,重新下锯。
)E.步骤五:凿槽凿槽需要用凿子和锤子两种工具,当锤子击打凿子的时候,应集中注意力,小心地沿着线条,慢慢尝试轻敲细凿,凿出槽位。
若无把握,则可预留出较多的空间,待下一步修整。
(提示:用凿子凿槽时,离所划的线大概有0.5CM,因为凿下去的时候,木质的材料肯定会往两边有所收缩,造成实际尺寸偏大,只有慢慢凿槽就容易达到我们需要的精确度。
)F.步骤六:修整把1,2,3号部件用锉刀,凿子,和钢锯修平。
G.步骤七:装配与调试。
①.将1,2,3号部件进行组装过程中,肯定会发现有的部件加工不够精确,此刻就需要有“再加工”的过程,这就是“调试”。
让学生学会“调试”,以达到作品的吻合度最佳。
②.学生动手实践中,教师除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外,也加强个别指导。
③.教师及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同时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活跃课堂。
6.木条加工中应该考虑到的细节A.除木条要求“方正”外,还要求划线条、下锯、凿槽等加工方法一定的精度。
B.凿槽线应避开划线及加工交点(又称之为“节点”)。
C.凿槽位应先锯后凿切(靠中部下凿),预留木锉加工的余量。
7.完整作品(优秀作品)展示让各组组员拿出自己已完成的或最好作品到讲台上去给大家示范,或者派一名代表谈谈自己组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收获及感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强化对完成的不理想的小组的激励,极力形成大家研究,共同的探讨学习氛围。
)8.认真填写实践报告单(附后)9.课堂实践讨论与研究(部分)A.“鲁班锁”的制作大致有那些主要制作流程?制作流程是否可以优化?试分析说明!B.如果所选用材料的横截面为非正方形,其制作结构如何?C.“鲁班锁”能不能算是一个“系统”?“鲁班锁”的连接方式能用到哪些地方?D.日常生活中物品是否有可采用“鲁班锁”的连接方式?请举例说明!10.下课(实践活动结束)(下课前约5分钟,提醒学生最后组装作品、清理场地、清点工具、填写记录准备下课;下课铃响,安排学生有序地离开场地)今天的制作活动到此结束,请大家课后预习“下一节课《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