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 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
不要谨小慎微、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 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 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 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 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 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 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 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 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它的歌唱是 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 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材料一(1)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 (2)没有收益、方向错误的苦劳,只是徒劳无功。做事 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有许 多人竞相应征,学而专精的人才会得到。
材料三:(1)美梦不要想,因为不可能成真;(2)美梦要 去追寻,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 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 失败之理?
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 颦,难免遭致失败。
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 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
敢于挑战,勇气可嘉!
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 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 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 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 么呢?
既有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 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
《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 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 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 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 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 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 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 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 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 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 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 生命之歌。
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①超脱出自身的痛 苦,生命之花才美丽;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 中的荆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①最美好的东 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②以生命作为代价, 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爱。
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 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 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 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 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 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 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 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 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以果溯因法。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 多。井里捞鱼(原因)两条大鲤鱼三条鲫鱼,几 只米虾,空白(结果)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 析,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的空 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 “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 之(结声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原因)没有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上三组材料,每一组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请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一、抓关键句法——善于抓住关键 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 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 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 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 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 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 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 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 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 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二、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 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 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 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 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 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 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 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 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 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 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 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 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2006年全国卷 (乙卷)]
立意: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治标不 如治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 我的恰当的方法/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 己。
三、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 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 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 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 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 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 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 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 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 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 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四、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 依存关系(如学与问)、 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 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 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