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冲刺用)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冲刺用)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冲刺班用)单项选择题(一)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 B )A 研究政治的学科B 独立的经济学科C 既研究政治也研究经济的学科D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用语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C )A 生产力B 生产方式C 生产关系D 上层建筑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 )A 物质资料生产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经济规律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 )A 物质资料的生产B 生产力C 劳动力D 商品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A )A 社会的生产方式B 客观经济条件C 社会经济关系D 社会发展条件6、生产力(B )A 就是科学技术B 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C 就是生产工具D 是生产的平均水平7、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A )A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B 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C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D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8、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和特点的是( C )A 经济制度B 生产力C 生产资料所有制D经济体制9、在多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B )A 政治关系B 生产关系C 阶级关系D 家庭关系10、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 C )A 自然的关系B 社会的关系C 人的关系D 物质资料的关系11、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B )A 交换B 生产C 消费D 分配12、生产资料包括( A )A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C 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D 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13、煤矿上用来运煤的道路是( C )A 原材料B 劳动工具C 劳动资料D以上都不对14、即将开采的埋藏在地下的煤炭属于(A )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原材料D 以上都不对1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C )A 资本的秘密B 商品的秘密C 经济规律D 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16、在一切社会形态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D )A 价值规律B 市场竞争规律C 按劳分配规律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7、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两个层面,其中,反映生产关系性质的层面是( B )A 生产力B经济制度C经济体制D生产资料所有制18、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学者是( A )A蒙克莱田 B 马歇尔 C 色诺芬 D 亚里士多德19、下列不属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是( D )A 煤矿工人将埋在地下的煤开采出来B 炼钢厂的工人将矿石炼成钢铁C 纺织厂的工人将棉纱织成布D 地底下煤炭、石油的形成20、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客观经济条件是指( B )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D 生产资料所有制21、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紧密联系(B )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生产力C 人们的交换关系D 物质利益分配关系22、经济规律是指(D )A 经济形式和经济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B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C 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2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C )A 先进B 在发展C 符合生产力状况D 占统治地位2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段话说明的是( A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标志D 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单项选择题(二)1、“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这说明( D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D 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2、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说明这两种商品必定具有在质上相同的东西。

这个同质的东西就是商品的(C )A 使用价值B 供求关系C 价值D 自然属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没有价值D 没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没有使用价值4、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 C )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B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C商品交换的实现D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5、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D )A 社会劳动B 私人劳动C 具体劳动D 抽象劳动6、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点是(B )A 劳动价值论B 劳动二重性理论C 剩余价值理论D资本积累理论7、假设一年内市场上共有3种商品各10万件等待出售,其中,A商品的价格为500元,B商品的价格为1000元,C商品的价格为2000元,已知一年内单位货币每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则一年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C )A 2500万元B 625万元C 4375万元D 1250万元8、如果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9、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D )A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C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D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10、1只羊=2把斧子这个价值表现形式是( A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价值形式D 货币形式11、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的职能是(B )A 价格标准B 价值尺度C 价格D 流通手段1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B )A 具有使用价值B 是商品,具有价值C 是金银D 由政府法定13、货币在执行某种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必是现实的货币,这种情况属于( A )A 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 D 支付手段职能14、在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

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执行( A )A 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 C 贮藏手段职能 D 支付手段职能15、在商品买卖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所执行的是( B )A 价值尺度职能B 流通手段职能C 贮藏手段职能D 支付手段职能16、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C )A 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 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 顾客刷卡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17、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 )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B可以是想像或观念上的货币C 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D不能用纸币代替18、纸币之所以能够产生和流通根本上是由于( C )A 国家的强制力量B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的特点: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C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的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必是足值的货币D纸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能兑换成金属货币19、打破商品直接交换所受的限制,引起商品交换买卖脱节的货币职能是( B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20、由商品的赊买赊卖所引起的货币职能是(C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21、支付赋税、租金、工资时的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B )A流通手段的职能B支付手段的职能C 贮藏手段的职能D 世界货币的职能22、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发生流通中货币量持续地严重过多或过少现象直接原因是( D )A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能使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从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能自觉地调节货币流通量C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能自觉地对货币需要量进行科学预测D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23、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B )A具有必然性B不会发生C存在可能性D取决于价格状况24、通货膨胀是由于( B )A货币供应量大大少于货币需要量B货币供应量显著多于货币需要量C货币供应量刚好等于货币需要量D按货币需要量决定货币发行数量25、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 B )A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B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D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矛盾26、市场机制的核心是(B )A 价值机制B 价格机制C 竞争机制D 供求机制27、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D)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单项选择题(三)1、资本总公式是( A )A G—W—GˊB G—W—GC G—GˊD W—G—Wˊ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D )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 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3、资本流通与简单商品流通的本质区别是(C )A 货币在流通中带了利息B 货币在流通中可以再生产C 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D 货币在运动中充当媒介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A )A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B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和流通领域无关D 既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也在流通领域中产生5、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是(D )A 商品的不等价交换B 劳动成为商品C 资本的原始积累D 劳动力成为商品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D )A 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7、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C )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B 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 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D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生产资料的价值(C )A 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B 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C 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中(C )A 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B c+v是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C c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D c+m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是新创造的价值10、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C )A 价值规律B 平均利润规律C 剩余价值规律D 货币流通规律11、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根本目的)是( B )A 社会化大生产B 剩余价值的生产C 国际化大生产D 现代商品生产12、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D )A 生产资料B 劳动资料C 劳动力D 货币1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C )A 两者使用的时间长短不一B 两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 两者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 两者的来源渠道不同14、不变资本是( C )A 固定不变的资本B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使用价值形态不发生变化C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价值量不发生变化D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价值量不发生变化15、可变资本是( D )A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使用价值形态发生变化B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使用价值形态发生变化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价值量发生变化D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价值量发生变化16、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可以概括为(A )A 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的时间之上B 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C 资本家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D 资本家克扣工人的工资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D )A 工人劳动的报酬B 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C 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 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1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 )A 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B 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 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19、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D )A 获取绝对剩余价值B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C 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D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20、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工作日的最低下限是( A )A 必要劳动时间B 零C 剩余劳动时间D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21、相对剩余价值是(A )A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B 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C 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的结果D 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22、超额剩余价值是( D )A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B 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C 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的结果D 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23、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2双鞋,每双鞋生产资料价值为9元,工人一天的活劳动价值为6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