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名词解释1、含矿建造:将以富含某些有用元素为特征的特定岩石(变质岩)组合称之为含矿建造或含矿组合。
如;硅铁质建造(组合为磁铁矿、赤铁矿和石英);富铝的片麻岩建造。
2、安山岩:成分同闪长岩,深灰、浅玫瑰、褐色,一般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和杏仁状构造。
(喷出岩)3、英安岩:花岗闪长岩的喷出岩,一般呈灰红色、浅紫红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一般为浅色矿物),基质常具有玻璃质结构、玻晶交织结构或霏细结构。
根据暗色矿物可进一步分类。
4、斜长石:通常看着是由端员矿物钠长石(Ab)和钙长石(An)组成的类质同象系列,总称斜长石。
分为:(以钙长石组分的含量)酸性斜长石(An0-30);——花岗岩中中性斜长石(An30-60);——闪长岩中基性斜长石(An60-100)。
——辉长岩中5、钾钠长石(碱性长石)系列:是钾长石(Or)和钠长石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完全的类质同象。
随温度变化,在钾长石成分的端员区,出现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
在钠端员区,高钠长石——低钠长石——中钠长石。
6、勘探线剖面图:是反映矿床(体)地质特征的基本图件,也可用作储量计算,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储量计算剖面图)。
当矿体地质情况不太复杂是二者可以合并。
图件的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方位线,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孔深,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线与产状,矿体(层)编号,不同矿石类型、品级和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界线等。
用于储量计算的剖面图,还应有各级储量的分界线,各块段面积的编号及其面积,矿体按工程或分级所计算的平均品位、厚度及矿心采取率,用于推定矿体边界和确定矿体厚度的测井成果,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的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
7、角岩结构:均匀等粒细粒或显微粒状变晶结构,因这种结构常在接触热变质——角岩类岩石中见到,故又名角岩结构。
角岩:具角岩结构,不具定向,块状构造。
一般较致密、坚硬。
原岩可以是各类岩石,进一步命名可按矿物组合划分,如:长英质角岩、黑云母堇青石角岩、钙硅角岩等。
8、中段地质平面图:是根据通过同一标高的勘探工程所获得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整理编制而成的。
它是用以反映在不同标高各水平面上矿体及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分布规律、勘探工程分布等。
当矿床主要利用水平坑道勘探时,它是水平段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
一般比例尺为1:500——1:1000。
编图方法:(1)、首先在勘探线中段的水平断面上,按矿区地质图上的要求范围画好坐标网;(2)、根据勘探线端点坐标展绘勘探线;(3)、根据坑道测量结果,展绘坑道测量基点,勾绘坑道水平断面的形状;(4)、根据勘探线剖面图转绘钻孔穿过水平断面的位置;(5)、根据坑道素描图转绘各种地质界线;(6)、连接地质界线,圈定矿体及不同工业品级和类型的范围,注明矿体编号;(7)、如作储量计算时,需根据坑道素描图画出采样的位置并编号,此外,还应在图上画出储量块段,标上分块的储量级别、面积和平均品位;(8)、如果没有施工坑道,也可根据勘探线剖面图绘制水平断面图,即将勘探线剖面图上与拟编的水平断面具同一标高线的所有地质界线点,按比例转绘到平面图上,连接各勘探线相应的界线点,便得到地质体在某一标高的水平断面图。
另外可编制“矿体中段连系图”。
2005-12-149、矿体纵投影图:是在与矿体走向平行的垂直投影面或水平投影面上表示矿体内各级储量与矿石品级的分布和工程控制程度。
它是某些方法(如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计算储量的基本图纸。
采用何种投影面制图并计算储量,主要取决于矿体产状的陡缓。
当矿体总体倾角大于45°时,一般用垂直投影面;小于45°时,则用水平投影面。
其比例尺根据矿体规模和要求而定,一般为1:500~1:1000。
编图所需资料:相应的矿区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勘探工程分布图及各种勘探工程采样分析结果表。
图件的主要内容:投影面方位线、坐标线、标高线、勘探线、矿体出露线与投影边界线,各种勘探工程投影的位置及编号,切割矿体的岩脉和断层等的投影位置,不同储量级别和不同类型、品级矿石的界线,块段面积、平均厚度、平均品位、矿石量、金属量等。
编图的基本方法:1、确定投影面方位:一般是采取矿体平均走向的方向,投影线和矿体走向线的交角一般不能大于15°。
如果各矿段走向变化大(大于15°时)可以分段采取不同方向的投影面,使之各自平行于各矿段矿体的走向,此时应注意展开后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2、绘制标高线:标高线的位置选择要适当,不宜偏高或偏低,使表达的内容居于图幅的中央,标高线的距离,在1:500比例尺图纸上为50米,在1:1000比例尺图纸上为100米。
3、基线和剖面线的绘制: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用基线或剖面线。
一般采用勘探剖面线为基线,其投影是根据地形地质图将剖面线按比例尺绘制到投影图上,,以作为编图的控制网,然后投上坐标线(x 或y)。
4、矿体出露地形的绘制:在矿区地形地质图上将矿体露头中心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投影到方位线上,然后以勘探线控制绘到相应的标高位置,最后将各点高程连接即得矿体出露地形线。
在切割地形过程中,如果矿体被第四纪沉积层所覆盖距离很长,以致失去走向时,投影图上的地形可中断;如果矿体为盲矿体或近地表处尖灭而无出露,则投影图上无需切地形。
5、勘探工程的投绘:6、圈定矿体、划分块段:7、最后修饰整理成图:10、穹隆构造和构造盆地:褶皱枢纽向两端很快倾伏或扬起,形成长宽之比小于3:1的特殊背斜和向斜,分别叫穹隆和构造盆地。
穹隆构造的岩层向四周倾斜,是能储藏油气的良好构造。
11、白云岩:是以白云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碳酸盐岩;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白云岩外貌酷似石灰岩,风化后常呈粉末状,并具有纵横交错的刀砍状沟槽;滴稀盐酸微弱起泡,粉末遇镁试剂变蓝色。
白云石:CaMg[CO3],纯者为白色,含铁者灰色——暗褐色,含铁白云石风化后,表面变为褐色。
特征:晶面常常弯曲(马鞍形)。
与方解石、菱镁矿的区别为双晶纹方向不同。
2005-12-1612、板岩:板岩具变余结构,有时具变晶结构,板状构造。
岩石均匀致密,矿物颗粒肉眼难以识别;板理面上可有少量绢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微显丝绢光泽。
一般由粉砂岩、粘土岩等经轻度变质而成,颜色多为灰至黑色。
13、千枚岩:浅变质岩,(细粒)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
原岩为粉砂岩、粘土岩和凝灰岩等。
(鳞片状矿物定向排列)14、片岩:较粗的鳞片变晶结构或纤维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片状矿物呈连续平行排列。
15、片麻状构造:主要由结晶较粗大而且颜色较浅的粒状矿物组成,有一定的片状和柱状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呈定向排列。
——有时可称为条带构造。
18、细碧岩:火山岩,通常为灰绿色隐晶、微晶至细粒结构的块状岩石。
是基性喷出岩的一种特殊类型,以钠长石和绿泥石矿物组合及较高的Na2O含量为特征。
其它矿物还有绿帘石、绿纤石、方解石、绢云母、金属矿物及石英等。
岩石具间隐结构、间粒结构、间片结构(绿泥石等片状矿物充填在斜长石三角孔中),有时也有交织结构。
杏仁构造、且以枕状构造常见。
细碧岩多产于地槽区,是地槽下沉阶段火山喷发后又经褶皱变质的产物。
它常与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岩共生,称为细碧—角斑岩系或细碧角斑岩建造,这是蛇绿岩套的组成部分之一。
19、角斑岩:火山岩,为灰绿—浅灰绿色,含2-5%杏仁体或球粒的隐晶质——显晶质块状岩石。
其中绿泥石呈显微鳞片状,常定向排列成片理构造。
P137页“岩浆岩”,是褶皱带产出的海相中性喷出岩。
岩石具浅褐色、浅绿色,蚀变后以绿色为主。
其有特定的产状,由“优地槽”火山作用形成,和细碧岩共生。
蚀变后注意与蚀变安山岩区别。
(从产状区别)20、细碧—角斑岩建造:包括细碧岩、辉绿岩、角斑岩、熔凝灰岩、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等。
(变质——绿片岩相)。
属含钠长石的基性到中性岩组合。
21、里特曼指数(系列指数):σ=(K2O+Na2O)2/Si2O-43(%)(1)、σ<1.8者,为钙性岩;(2)、σ<3.3者,为钙碱性岩;(3)、σ=3.3~9者,为碱性岩;(4)、σ>9者,为过碱性岩.22、稀土元素及稀有元素:(REE)一般指原子序数为57~71的元素: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外,另加Y(39)。
前六种加上Eu称为轻稀土元素;其余九种称为重稀土元素。
稀有金属矿产:钽、铌、铍、锆、铯、铷、锶等。
23、色率——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体积百分数。
花岗岩(9)、正长岩(16)、花岗闪长岩(18)、闪长岩(30)、辉长岩(35)、纯橄榄岩(100)。
24、辉长结构和辉绿结构:辉长结构——基性深成相,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它形粒状;辉绿结构——基性浅成相,粒度较前者细,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斜长石自形程度明显比辉石高,而且它形单个辉石颗粒填充于较自形的板条状斜长石晶体所构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
25、间粒结构(粗玄结构)和间隐结构:(基性喷出岩)斜长石长条状微晶形成空隙——粒状填充;………——隐晶—玻璃质填充。
26、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花岗岩:灰白色,常见肉红色。
主要矿物是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少见。
碱性长石多于斜长石。
暗色矿物含量在5%上下。
很少达10%。
花岗闪长岩:斜长石多于钾长石,暗色矿物含量也较高(10—15%)。
二长花岗岩:斜长石与钾长石含量近于相等。
花岗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自形程度一般是暗色矿物较好,次为长石,石英则为它形充填于不规则的空隙中。
27、岩浆岩的产状:指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
岩浆岩的相:指由于生成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的外貌和特征。
基本上是以岩体深度+岩体产状+分布及岩石特征划分的。
28、细晶岩:浅色脉岩,一般认为细晶岩是相应的侵入体冷凝后,残余岩浆沿岩体及附近围岩中的裂隙充填而成。
细晶岩是全晶质细粒结构,似砂糖粒状。
霏细岩尽管也是浅色岩石,但它是隐晶质结构,岩石为瓷状断口。
29、火山碎屑岩与矿产:由于火山碎屑岩孔隙度一般较大,含矿溶液容易在其中运移交代——有色金属、铀、稀土等矿。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集块结构——大于64mm的粗碎屑〉50%;火山角砾结构——64~2mm的粗碎屑〉50%;凝灰结构——小于2mm的〉50%,且以2~0.0039mm的火山灰为主;火山尘结构——由〈0.0039mm的细小火山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