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我一直是个安静的孩子。
小时候,最爱干的一件事便是一个人倚在窗前看雨、听雨、想雨……觉得那又细又密的雨丝如一张铺天盖地却又密不透风的网,想把整个世界都网在里面。
雨是有野心的,它似乎想吞占一切;雨是强大的,它无孔不入,常带着强风,携着闪电。
而能与雨对抗的,是小小的伞。
那一顶顶五颜六色的伞,是一朵朵美丽的蘑菇,它们慢慢地、慢慢地在大街小巷里移动,给我幼小的心灵注入了无限欢乐……小孩子不怕淋雨,在“沾衣欲湿杏花雨”里,顶一片硕大的荷叶,便是我的雨伞。
圆圆的雨珠滴落在荷叶上,久久不肯离去,使小小的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水露清圆”的韵味。
这把绿色的天然雨伞,给了我无尽的欢乐。
后来渐渐长大了,上学了。
遇到下雨天,总在父母的叮咛下带上一把黑色的大伞,这伞不漂亮,而且沉重,却很有安全感��在电闪雷鸣的暴风雨里,它用自己的身体为我遮风挡雨,好像在亲切地对我说:“不用怕,一切有我。
”它为我创造了一片静的自由的天空,使我在风雨中能无所畏惧地前行……再后来,我变得挑剔了,觉得那黑色的大伞又难看、又沉重。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在雨中陪伴我的,是一把美丽而轻盈的折叠伞,粉红的伞面给我无限温暖,上面缀着几朵白色小花,使我的心情变得如阳光般灿烂。
雨天是沉闷而没有阳光的,但粉红的花伞将这阴晦的天气变得晴朗,使我无忧无虑,时刻拥有充满阳光的微笑……最近,我发现街上又多了一种情侣伞,两把伞连在一起,伞下的两个人也手牵手连在一起。
一起聊天,一起大笑。
我想:无论多大的雨,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都能一起走过,一直走到晴朗的日子里……一次我问一位好友:“下辈子你想当什么?”她不假思索地说:“一把伞。
”我愣住了:“一把伞?伞有多大作用?下雨时,人们才想到它,把它从柜子里拿出来;雨停了,伞又孤独地靠在墙角。
”她笑了笑,说:“你不懂,或许这值得你好好想想。
”于是我想着伞,一直想到了人。
童年不要伞。
因为我们无所畏,不是说“无知者无畏”吗?或者说:自然便是我们的伞,是那把荷叶伞,它保护着我们那如玻璃般易碎却纯净得不带一粒灰尘的心灵。
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
有的,只是无限的童真和无数奇妙的幻想。
父母,是那把黑色的大伞。
我们在父母充满关爱的目光中,慢慢地成长。
我们跌倒了,他们将我们扶起;我们失败了,他们将我们脸上的泪痕擦干,我们遇到困难了,他们鼓励我们继续前进……当我们在充满风雨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时,他们却老了。
在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时候,皱纹悄悄爬上了他们的额头,白发悄悄躲进了他们的双鬓,但他们依然毫无保留地在我们身上灌注心血,不求回报,毫无怨言……朋友,是那把粉红的花伞。
他们无私的友情能赶走我生命里忧郁的雨滴。
不开心时,他们在我们身边陪伴着,讲一个个笑话,唱一首首歌谣,在我们的心灵里射入一缕缕阳光。
生病时,他们打来一通通慰问电话,一句句安慰的话语,让病痛远去,胜过良药。
烦恼时,他们或默默不语,与我们一起静静地坐在草坪上,或轻轻劝解,试着打开我们的心结。
我想长大后,我们与我们心爱的人,就是一对对情侣伞,不管生活中会有怎样的狂风暴雨,只要两个人彼此真心相爱,彼此照顾,一定会走到艳阳天!想到这里,我真正明白朋友的话了,“下辈子我要做一把伞。
”一把伞,为他人遮风挡雨的伞,一把爱的伞。
或许,根本不必等到下辈子,今生今世,此时此刻,我们就可以做一把伞。
做一把荷叶伞,保护孩子的纯真与幻想。
做一把黑色大伞,让孩子有一片自由的无风雨的天空,能快乐翱翔。
做一把粉红花伞,让朋友的心中不再有忧愁的雨丝,永远充满阳光。
做一把情侣伞,让心爱的人远离风吹雨打,共同走进艳阳天。
做一把充满爱的伞,纵然小,不被太多人重视,却在播撒爱的时候,收获无尽的幸福和欢乐!落花生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
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
”我们几姐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妈妈说:“今晚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如何?”我们都答应了。
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的食品,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
那晚上的天色不太好,可是爹爹也到来,实在很难得!爹爹说:“你们爱吃花生么?”我们都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气味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
”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他来吃;都喜欢吃他。
这就是他的好处。
”爹爹说:“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
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之心。
他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他挖出来。
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他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他才能知道。
”我们都说:“是的。
”母亲也点点头。
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
”爹爹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阑才散,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心版上。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
他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
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
当然,我挺高兴。
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
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 这个动词,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干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
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
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见一个初中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那天,天气很好。
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
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
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敞亮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
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
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
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活指南之类。
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
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
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
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染红窗棂。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又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我不知那一刻老先生想起的是什么。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发作家。
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15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那个夏天便长了。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荔枝蜜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
那里四围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园林,不是山。
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
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象小山似的!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
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可见荔枝的妙处。
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
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
有人也许没听说过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象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
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身体。
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两瓶。
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