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个体思维发展依次经历了直觉行动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阶段,彼此不能逾越。
这体现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均衡性连续性和阶段性02每一种心理品质都有成长的关键期,需要及时给予关注,这反映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均衡性连续性和阶段性03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心理学家是()斯金纳高尔顿霍尔华生04个体在0-1.5岁的婴儿期,需要得到呵护与爱抚,便于化解()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自主与害羞的冲突勤奋与自卑的冲突主动与内疚的冲突05个体在1.5-3岁的儿童期,需要得到尊重和适度放开的养育,便于化解()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自主与害羞的冲突勤奋与自卑的冲突主动与内疚的冲突06主张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07认为影响学习的三个重要因素是强化、学习者和情景的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08强调人的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他人的评价在学习中的作用的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09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目标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情感内驱力意志内驱力10不同的学者对学习做了不同的分类,其中奥苏贝尔将学习分成()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和态度学习11在条件反射理论中,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使得反应概率提高,称为()正强化惩罚泛化负强化12在条件反射理论中,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使得反应概率降低,称为()负强化正强化惩罚泛化13当一个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老师撤销对他的处分。
这种行为塑造方式属于()负强化正强化分化泛化14当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老师给他一个处分。
这种行为塑造方式属于()负强化正强化惩罚泛化15当小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老师给他一个小红花。
这种行为塑造方式属于()负强化正强化分化泛化16根据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原因是()努力心境运气能力17根据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内部的可控的原因是()心境努力运气能力18根据归因理论,下列属于稳定不可控的原因的是()长久努力临时努力他人帮助19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原因的是()能力心境努力运气20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21在知识转化中,应用知识进行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是()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一种知识向另一种知识的转化知识的个体化知识的外化22根据加涅的观点,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是()规则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辨别技能概念技能23动作技能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动作能以完善的、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自动化地、不受()直接控制而熟练进行。
空间时间意志意识24从实质上看,技能是()支配了人的思维活动和行为连锁动作智慧系统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25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技能,是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技能是()认知策略元认知动作技能智慧技能26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往往需要分析学习情境,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和制订学习计划。
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资源管理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27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往往自觉地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的行为。
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28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29影响策略的概括性、保持度和可迁移性,决定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策略中的()元思维成分元记忆成分元方法成分元认知成分30学习结束后,学习者评价所确定的学习计划与选用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效果的情况,作为这次学习的反馈和为下次学习的做准备。
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31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学习过程是()接受学习观察学习探究式学习发现学习32观察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动机复现保持注意33一个人把观察被观察对象获得的榜样行为付诸行动指的是观察学习的()动机过程复现过程保持过程注意过程34班杜拉认为,个人自己控制强化事件的强化属于()直接强化积极强化替代强化35班杜拉认为,当学习者按被观察对象的示范行为进行操作时就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是()直接强化积极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36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自律也称作()合作道德阶段公正道德阶段客观化阶段主体化阶段37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的年龄是()8-11、12岁11、12岁以后2-5岁5-8岁38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公正感以“服从”为主要特征的年龄阶段是()8-11、12岁11、12岁以后2-5岁5-8岁39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公正感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年龄阶段是()8-11、12岁11、12岁以后2-5岁5-8岁40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真正到了自律阶段的年龄是()8-11、12岁11、12岁以后2-5岁5-8岁41韦纳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纳为三个维度,它们是()变化的和不变的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可测量的归因和不可测的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42期待是班杜拉理论的重要概念,他把期待分为()过程期待原因期待结果期待成功期待4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归属与爱的需要认知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的需要4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45下列表征方式中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的有()命题表象产生式命题网络产生是系统46从技能的定义上看,技能的典型特征是()接近自动化的动作系统复杂的动作系统与知识经验是相互联系的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完善化的经验系统47按照加涅的智慧技能形成观点,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认知策略的学习元认知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思维方式的学习48智慧技能的主要特征有()精确性流畅性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49为了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成效,教师应注意()将动作示范和有效的指导结合起来提高练习的难度水平提高学习者的动机提高学习者的期望将练习与反馈结合起来50加里培林认为,心智动作的形成过程要经历的阶段包括()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内部言语阶段5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现实策略有()注重知情结合激发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促进德育生活化,提高德育效果在评价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52学生道德认识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依赖于()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风气好坏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奖励的多少53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讲授清楚明了科学地组织教学充分的教学准备明确的教学目标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54教学设计遵循的程序大致包括()制定教学策略进行任务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设计教学评价55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教学的四项原则,包括()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材料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学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确保学习任务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动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的难度和逻辑顺序确保学生理解教师的讲授内容56接受学习的教学过程包含的环节主要有()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提供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呈现先行组织者优化认知结构57按照奥苏泊尔的观点,接受学习的特点包括()有意义的被动的探究性的主动的创造性的58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尊重个体差异评价面向发展评价关注教与学的过程评价综合化注重学生的成功和和成才59程序教学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自由学习原则6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强化61“未老先衰”体现的是个体的心理行为不符合其心理年龄特征的一种情形。
正确错误62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矫治精神障碍。
正确错误63在高校各学科教学中都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正确错误64自我接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
正确错误65人际关系良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
正确错误66主张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正确错误67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学习材料的特点影响学习效果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正确错误68认为影响学习的三个重要因素是强化、学习者和情景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正确错误69强调人的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他人的评价在学习中的作用的学习理论是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正确错误7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情感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正确错误71“杀一儆百”属于替代强化。
正确错误72做了好事之后感到无比自豪属于直接强化。
正确错误73班杜拉认为人的自效能感的形成受自我的直接经验、他人的替代经验、他人的言语说服、生理或情绪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正确错误74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会影响行为的选择和坚持,新行为的习得、对困难的态度及活动时的情绪。
正确错误75如果将一个事件的结果归因于不稳定的原因,那么这一结果在将来可能会变。
正确错误76内部言语阶段是活动达到智力水平的最后阶段,也就是名副其实的智力活动的形成阶段。
正确错误77按照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五阶段理论,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的特点是活动离开了它的物质或物质化的主体。
正确错误78按照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五阶段理论,在活动的定向阶段要向学生说明心智动作的目的、动作客体和动作方式。
正确错误79按照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五阶段理论,智慧技能的物质化指的是关于实物的特性和关系的物质化。
正确错误80按照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五阶段理论,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完成实在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