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3章

合同法3章

(2)应如何处理?
第六节 可撤销的合同
第54条 下列合同一方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三因欺诈四因胁迫五是乘人之危,订 立的合同。 下列情形撤销权消灭: 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 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案 例33]
甲在政府有“好友”,前不久得知:某市 政府已计划在明年将地铁修到某郊县,该消 息尚未公开。甲知地铁一旦修到某郊县,某 郊县房价必高涨,故迫不及待从郊县某房地 产公司买下三套预售商品房。但昨日刚从可 靠来源得知某市政府已取消此计划,故立即 联系房地产公司,称之所以签订此三套房屋 ,系因重大误解所致,所以要撤销合同。
第45条2款: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
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使条件 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李某将房屋租给张某使用,双方约定张某 应在李某儿子大学毕业分配北京后的十天
内腾出房屋。这一协议属于:( )。
A.附解除条件的合同 B.附停止条件的合同
C.延缓期限的合同 D.附解除期限的合同
「答案」A
「理由」
(1)合同没有被追认,因 此不能产生违约责任 。美容店只能构成侵 权责任。
(2)王某除可以要求文身 的医疗费,还可以要 求精神抚慰金。
其法律依据是——
第48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 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 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 ,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 承担责任。
第四节 表见代理、表见代表
一、因表见代理订立的合同 (—) 含义
指不具有代理权,但具有代理权的表面 要件,足以使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从而 被代理人须对之负授权法定责任。
基本要件: 一、相对人须是善意的,并且没有过失。 二、相对人认为代理人是有权代理应有充
分的理由。
[案 例29]
甲银行借给乙公司50万元,丙( 公安局)的黄副科长在借款合同的保 证人一栏里盖了公安局法制科的公 章。后乙公司到期不能归还,甲银 行即起诉乙方和丙方,要求丙方承 担连带责任。 一种观点认为,丙方与甲方的保证合 同无效,丙方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另一种观点认为,丙方不应当承担任 何责任。
(1)A项正确,因为双方在合同中 附有一个发生与不发生不确定的事 实,来决定合同效力的丧失。
(2)B项错误,停止条件又称为生 效条件,这与当事人的本意不符, 当事人的本意在消灭合同的效力。
(3)C项错误,延缓期限又称为生 效期限,理由与第(2)项相同。
(4)题干所说合同是附条件的合同 ,不是附期限的合同。期限必然届 至,而李某的儿子是否能考上大学 是不确定的事实。
[案 例32]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秘密从境 外买卖免税香烟并运至国内销售的合同 。依双方约定,甲按期将香烟运至境内 ,但乙提走货物后,以目前账上无钱为 由,要求暂缓支付货款,甲同意。3个 月后,乙仍未支付货款,甲多次索要无 果,遂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支付 货款并支付违约金。
试分析:(1)该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为什么?
二、表见代表订立的合同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
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 该代表行为视为有效。 (二) 表见代表的法律后果
[案 例31] 某公司董事会决议,总经理只有签订标
的额600万元以下合同的权利。但该公司总 经理与他人签订了标的额为1000万元的合同 ,合同使用了公司的印章。
第二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合同
一、 附条件的合同 第45条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
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 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 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 失效。
附生效条件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附解除条件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案例25: 2001年11月1日,甲乙签合同,约定:
一旦乙收回应收帐款立即给甲汇款;1个月内不能 履行,则合同失效。 2001年11月14日,乙给甲汇款,履行合同。 问:该合同的生效日期是:11月1日或11月14日? 该合同是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还是附失效..
合同法3章
2020年5月23日星期六
重点 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关系。 实践合同的生效。 登记对合同生效的作用。
一、合同效力含义 二、合同成立要件与有效要件
(二)成立与生效的关系 第44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第133条: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 第44条第2款,合同自批准、登记手续办理 完毕之后生效。
解析:
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指一方利 用对方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为牟 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其违背真实意 愿而订立合同。
构成要件:(1)一方处于危难处 境或者紧迫需要;(2)行为人有乘人 之危的行为,使对方迫于无奈而与 之订立合同;(3)行为人具有主观上 的故意;(4)受害人的意思表示对自 己严重不利。
王某以医院的名义与礼品公司签订了买 卖合同,在合同上加盖了医院的公章。 礼品公司知道医院正在进行庆祝建院四 十周年的活动,便积极准备货源,准时 发货。医院领导知道此事后,起诉至法 院,要求确认合同无效。
问:王某有无代理权?合同是否有效?
解析:王某实际上无代理权,但此案
无其他违法情节,法院认定合同有效 。
生效日应为11月14日,是附生效条件的合同。 因为合同履行了,如果到了月底乙仍未收回应收款 ,则为附失效条件的合同
案例26: 王某与赵某约定,如果
赵某考上研究生,王某负担赵某上学3 年的生活费。赵某在考试之前,得到 了考试试题,因而业务课考试成绩名 列前茅。王某得知真相,遂拒绝支付 赵某生活费。
理由是:赵某不正当地促使赠与 合同生效条件的成就。
登记对合同生效的作用 第一种:登记对抗要件主义;未经登
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种: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
有效性。 [典型案例24]
甲将一套房屋卖给乙,双方依法签订 了买卖合同,但尚未办理“过户”登记,该 合同是否因此而不生效。
解析:“过户”登记是所有权移转的要件,而 不是买卖合同是否生效的要件,所以,买 卖合同成立且生效。
[案 例34]
甲电器公司急需一种电器上的 配件,眼下只有乙公司有这种配件 ,该配件平时卖 10 元 / 个,乙公司 知甲急需,且市场上断档,遂提高 要价至 20 元 / 个,甲无奈,只得以 该价格购买 2000 个,后甲公司起 诉至法院,以乘人之危为由请求撤 销合同。
问法院能否支持甲之主张? 为什么 ?
未交货,乙方有权解除合同,拒收货
物。
第三节 可追认的合同
[案 例28]
15岁的王某(女)属龙。一日王某到 某美容店(有文身的经营范围和资格)文 身,美容店工作人员周某应王某的请求 ,在其右前臂上刺画了一条龙(面积约20 平方厘米)。第二天,王某又到该美容院 ,要求在其左前臂刺画一个“忍”字。正 在刺字时,王某的父亲赶来制止。 请问:(1)是否构成违约责任与侵权责 任的竞合?(2)王某应当如何主张权利?
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黄 副科长的行为,不是职务行为,也就 是说不具备代理权的表面要件。
表见代理因相对人属善意的相对 人,故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但 ,甲银行不是善意的相对人。不构成 表见代理,如何让丙方承担责任?
[案 例30]
某医院办公室掌管公章的王某未经领导 同意,擅自向某礼品公司购买了40 万 元的纪念品,在庆祝建院四十周年的活 动中使用。
试分析:
(1)赵某的诉讼请求有无法 律依据?为什么?
(2)法院应如何处理?
答题要点:
(1)赵某的诉讼请求有法律依据。
李某与赵某之间的合同属于显失公平 的买卖合同,且显失公平系由于赵某 欠缺交易经验所致,因此赵某有权依 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请求法 院撤销合同。买卖合同一旦被撤销, 合同即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依据第 58条的规定,赵某有权请求李某返还 财产。
解析:
表见代理的成立前提:即本人因其行 为创造了代理权存在的表征(权利外 观),对丙,甲虽具有代理权外观, 但并非由乙之行为造成,因此不能成 立表见代理。否则,如果“被代理人 ”并未有创造代理权外观的行为而被 他人无权代理,却要其承担被代理的 后果,对于并不愿意承担该后果的“ 被代理人”太不公平。
公司的内部决定,不为他人所知,因此 ,相对人是善意相对人,合同应当有效。
第五节 无效合同
一、无效合同的概念 二、导致合同无效的事由 《合同法》第52条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
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试分析: (1)甲方的请求有无法律依据? (2)请说明理由(法律依据)。
要点:
(1)甲方的请求无法律依据。
(2)此案涉及到附期限的合同,当事 人之间的合同于合同签订后1个月生效 。其法律依据是合同法第46条。合同 约定的甲方交货期限是1998年12月30 日,甲方未按时交货,构成迟延履行 。并且在乙方确定的宽限期到来时仍
问甲之主张得否支持?
解析:
重大误解是对合同的标的产生错误 的认识,致使该行为的结果与自己的意 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形。
在本案中,甲的错误发生在动机上 ,对于此种料事失误的风险,法律不允 许他以“重大误解”为由主张撤销,以 保护交易安全。
与此相似的保证人主张由于对于主债 务人的信用发生“重大误解”,而要求 撤销保证合同,该主张不得支持。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 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 ,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 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 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
效力待定的合同:
(1)无权代理人签订的合同并非都 对本人不利;
(2)如果本人事后授权也就意味着 事后对合同的承认,有利于维护交 易秩序的稳定和保护相对人。
本案商人应比普通人有更强的抗 风险能力,经营中的紧迫一般不能认 为是“危难”;对方利用市场供求关 系提高商品价格,属正常的经营行为 ,不能被认为是乘人之危。因此合同 效力应予维持,否则交易关系过于脆 弱,不利于保护交易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