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力发电基础桩基施工方案

风力发电基础桩基施工方案

天津大港沙井子风电四期工程桩基施工方案1.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天津大港沙井子四期风电工程风机桩基工程的沉桩施工。

2.编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04G361)《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强制性条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0.1-20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3.工程概况国电天津大港沙井子风电场位于大港区南部,大港区位于天津东南部,系天津市东南部滨海行政区,现辖原北大港区及南郊部分地区,大港区南面与河北省的黄骅市接壤,周边分别与塘沽、津南、西青和静海毗临。

大港地区是退海之地,以后逐渐形成现在的滨海平原。

天津大港沙井子风电四期工程机位位于北排河排、沧浪渠河滩(堤)上,共安装21台风机,其中1#-19#风机布置在翟庄子周围,20#、21#风机机位布置在窦庄子村东侧。

本期工程共安装21台联合动力UP115/2000MW级风力发电机组。

风机叶轮直径115米,轮毂高度100米。

本场区内无活动断裂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大,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通过上述报告分析,场区内不存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陷、地裂等灾害的地段。

场区内地层从上而下呈层状分布,除个别地层分布欠稳定外,主要地层层面坡度小于10%,场地内埋深20.00m以上分布饱和粉(土)砂土初步判定为非液化土层。

风电场东侧有津岐公路通过,北侧有大港油田的红旗路与风场风机布局平行且相距较近。

周边地区的公路交通条件较好,距风场不远有唐津、荣乌、津晋高速以及津淄、津岐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4.施工准备4.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应制订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参建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察合格后持证上岗。

4.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场地应整理完毕,场地应整平满足设备人员进场要求。

生产、生活区已打扫清理,生活、办公设施充全,并能够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5.技术要求⑴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通过监理工程师的检验。

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妥善加以保护。

⑵影响施工作业的其它因素,如进场道路、作业车辆行车路线等均已确定完毕。

⑶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并用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

⑷场地应碾压整平,保证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稳定垂直和活动。

6.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6.1.预制混凝土方桩施工工艺流程图6.2.打入钢筋混凝土方桩试桩施工前再次逐根检查,即检查混凝土桩有无严重质量问题,对方桩两端清理干净,施焊面上有油漆杂物污染时,清刷干净。

沉桩顺序根据设计要求为从内向外打,先打内圈再打中圈最后打外圈,同一圈方桩沉桩尽量保证隔一跳一的顺序,且应对称施打。

沉桩作业前提前进行平面定位和高程复核以及控制点复核。

桩基中心点由业主测设,采用坐标测定。

先从控制点用全站仪根据设计施工图提供的各桩基中心点坐标直接测设出各桩机中心点,然后利用设计方位角用经纬仪以及经过标定的钢尺确定各桩机轴线控制点的位置,然后利用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配以钢尺(经检定合格)丈量,逐一测放出每个桩的实际桩位,经项目质量员复核后,最后由监理核查认可。

按照审定的桩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进行检查。

已经检查合格的桩应按照配桩表分别进行编号,且在桩身上划出桩深刻度线。

现场堆放场地要平整、坚实,垫木间距依吊点位置确定,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不得码放,不同规格的桩必须分开堆放。

插桩:本项目打桩锤选用DF83柴油打桩锤,打入过程中修正桩的角度较困难,因此就位时正确安放。

第一节方桩插入地下时,尽量保持位置方向正确。

开始轻轻打下,认真检查,若有偏差及时纠正,必要时拔出重打。

校核桩的垂直度采用垂直角,即用两个方向(互成90°)的经纬仪使导架保持垂直。

通过桩机导架的旋转、滑动及停留进行调整。

经纬仪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处,并经常加以调平,使之保持垂直。

锤打:因地层较软,初打时可能下沉量较大,采取低提锤,轻打下,随着沉桩加深,沉速减慢,渐增起锤高度。

在整个打桩过程中,使桩锤、桩帽、桩身保持在同一轴线上。

桩插入土中定位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必要时将桩锤及桩架导杆方向按桩身方向调整,不使方桩受到偏心锤打。

打桩较难下沉时,检查落锤有无倾斜偏心,特别是检查桩垫桩帽是否合适。

如果不合适,更换或补充软垫。

每根桩连续一次打完,不中断,以免难以继续打下。

接桩:接桩所采用的焊条型号为E4303,接桩时使上下节桩的轴线一致,两施焊面上的泥土、油污、铁锈等预先清刷干净,上下节桩的桩顶平整度必须小于2mm。

当下节桩的桩头距地面1~1.2m时,即可开始吊入上节桩开始接桩,接桩时上下节桩的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长的1‰,且不大于20mm。

上节桩找正方向后,对称点焊4点加以固定,然后对称同时焊接以减少焊接变形,第一层焊接采用细焊条打底,确保根部焊透,第二层焊方可用粗焊科,焊缝必须每层检查,不应有夹渣、气孔等缺陷,焊接要求连续饱满,焊缝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现场接桩施焊完成后,待焊接部分在自然条件下冷却5分钟以上,然后开始涂刷环氧粉末防腐涂层2~3道,涂刷完后静待10分钟方可继续沉桩。

打桩记录:打桩时详细、准确地填写打桩记录。

特别注意最后贯入度,即最后50cm桩长的锤击高度及桩的贯入度。

停锤:停锤的标准为采用桩端标高与贯入度双控,且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控制为辅。

若贯入度已达到25mm,而桩端未达到设计标高时,应继续锤击3阵,并且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20mm,说明不是遇到障碍物等情况,方可收桩。

7.质量标准打桩时预制混凝土方桩的强度必须达到100%。

受力钢筋弯钩和弯折:(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箍筋末端弯钩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表主控项目第4项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②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③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钢筋表面质量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mm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mm箍筋内净尺寸±5mm钢筋骨架允许偏差钢筋网片长、宽偏差±10mm钢筋网眼尺寸偏差±20mm钢筋网片对角线差≤10mm长度偏差±10mm宽、高度偏差±5mm间距偏差±10mm排距偏差±5mm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mm 钢筋弯起点位移≤20mm中心位移水平高差≤5mm +3~0mm模板安装上口下口0~1mm +2~0mm圆模直径,方模边长偏差≤5mm 相邻两块模板平整度偏差≤2mm 模板轴线的相对位移≤5mm 沉桩质量8.劳动力组织10.临时用电安全防护措施1、新开工程施工现场采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配电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①保护零线(PE)由变压器的工作零线或总配电箱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引出后,形成三相五线。

②自总配电箱处重复接地后,该供配电系统内保护零线(PE)及工作零线(N)应严格分开,禁止混用。

③保护零线(PE)在总配电箱、线路中端及末端做重复性接地不应少于3处,其每处接地电阻R≤10Ω。

(见图1)④保护零线(PE)截面不能小于工作零线(N)截面,且要采用满足机械强度要求的多股铜芯线材。

⑤在同一供配电系统内严禁一部分用电设备采用接零保护,另一部分设备采用接地保护。

⑥保护零线(PE)一律采用黄绿双色线。

禁止用黄绿双色线作负荷线。

2、配电箱、开关箱的制作、配置、接线、作用和维修保养。

①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铁板厚度应大于1.5mm,箱内电器应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安装板上。

②按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的要求,施工现场应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其箱内电器配置、接线应符合规范要求。

③总配电箱内必须装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刀熔开关)。

若实行第一级保护应装设总漏电保护器或分路漏电保护器。

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别接至专用端子板上再输出。

动力与照明配电应分别设置。

(见图2)④分配电箱内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

如总配电箱内装有漏电保护器,则分配电箱内可不装漏电保护器。

(见图3)⑤开关箱是每台用电设备必须设置的专用设置,其内部电器配置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

(见图4)3、配电箱的使用与维护①施工现场中使用的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面与地面垂直距离大于1.3m,小于1.5m;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面与地面垂直距离大于0.6m,小于1.5m。

②配电箱、开关箱应统一编号,箱内有接线系统图,分路标记,所控用电设备名称。

③配电箱、开关箱内外保持整洁、干燥且防雨,严禁放置杂物,箱门应配锁,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④配电箱、开关箱进出线口应设在箱体底部,进出线应有防护措施,箱内电器、线路严禁带电部位裸露。

⑤配电箱、开关箱的金属箱体,必须有可靠的接零保护,并置于明显易查部位。

其箱内金属安装板、电器金属外壳应与箱体作可靠电气连接。

4、配电箱、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漏电动作电流选择。

①总配电箱内漏电保护器的漏电动作电流应根据线路长短、设备多少进行计算后,可选100-300mA,动作时间≤0.1S的低灵敏度延时型漏电保护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