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第九章 丸剂与滴丸剂
蜜丸
蜂蜜的选择与炼制
蜂蜜的选择:
应选乳白色或淡黄色粘稠糖浆状液 体或稠如凝脂状的半透明流体,带光泽, 味纯甜,有香气,不酸、不涩的一、二 等蜂蜜。其规格标准,见下表:
炼制蜂蜜的目的:
(1)除去杂质 (2)破坏酶类 (3)杀死微生物 (4)降低水分,增加粘合力
炼制方法
将蜜臵锅中,适量水加热煮沸,捞去浮沫,用 三号至四号筛滤过或用板框式压滤机滤过,除 去死蜂、蜂蜡等杂志及泡沫,再加入锅继续加 热敖炼,并不断捞去浮沫,搅拌,至所需程度。
中药自动制丸机
(四)干燥(不超过15.0%)
老蜜或中蜜偏老可不干燥
嫩蜜或嫩蜜偏嫩需干燥
水蜜丸
水蜜丸 含义与特点 1.含义 系将药材细粉用蜜水为粘合剂泛制而 成的小球形的丸剂。 2.特点 比手工塑制法简单,生产效率高,丸 粒小,又光滑圆整,易于吞服;采用富 有营养成分的蜂蜜,加水炼制为粘合剂, 节省蜂蜜,降低成本,易于贮存。
盖面 包装
干燥
选丸 质量检查
水丸的制备方法有手工泛丸和机械泛丸两种。 前者用于少量药物的制作,后者为目前成批生产 的方法。
┌ ├ 手工泛丸 ┤ ├ └ ┌ ├ ├ 机械泛丸 ┤ ├ ├ └ 工具的选择 起模
成型 盖面
工具 起模用粉量的计算 起模方法 模子用量计算 注意事项与干燥 选粒
(一)原辅料的准备——药粉过6号筛。 (二)起模 工具的选择
3.选用原则
应根据“相似者相溶”的原则,尽可能选用与 药物极性或溶解度相近的基质。 在实际应用中,也有采用水溶性与非水溶性基 质的混合物作为滴丸的基质,如PEG6000与硬脂 酸混合。
(二)冷凝液
1.概述
不是滴丸剂的组成部分,但参与滴丸剂制备中 的一个工艺过程。 作用:用于冷却滴出的液滴,使之收缩冷凝成 为滴丸的液体。 如果处理不当,仍可能产生毒性。
3赋形剂
水 酒 醋 新煮沸放冷的水,蒸馏水。 常用黄酒(含醇量约为12%-15%)和白酒(含醇量 约为50%-70%);调解粘合力;助溶;防腐。 药用以米醋为润湿剂,含醋酸为3%-5%; 有利于生物碱的溶出。
药汁 处方中某些药物不易制粉,可制成液体作赋形剂泛 丸
泛制法
4制备
起模 成型
原辅料的准备
制备基本母核(模子或母子)
注意: 1.起模用粉应粘性适宜 2.起模常用水做润湿剂
方法:
1.粉末直接起模法
手工起模
机械起模
特点:丸模结实,但费工时。
2.湿粉制粒起模法
改进
特点:丸模成型率高,丸模均匀,但模子较松
(三)成型
注意:每次加水、加粉量
(四)盖面
1.干粉盖面 2.清水盖面 3.清浆盖面
(五)干燥
0.5g )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 0.5g 以下的称 小蜜丸]。
(2)水蜜丸: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 ( 3 )水丸: 以水(或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
润湿剂或黏合剂制成。
(4)糊丸:以面糊或米糊为黏合剂制成。 ( 5)浓缩丸: 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物的清膏或浸膏,
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水和蜂蜜 为黏合剂或润湿剂制成(浓缩水丸、浓缩蜜丸、浓 缩水蜜丸)。
制法
泛丸方法与水泛丸相同,但起模时须用 凉开水,以免粘着,泛成型时先用浓度低 的蜜水加大,因颗粒小蜜水浓度高易粘着, 待已成型时用浓度高的蜜水,已成型后再 改用浓度低的蜜水撞光。其经验规律是: 蜜水浓度低、高、低,这样交替使用,则 泛出的水蜜丸,可以保证丸粒光滑圆整。
对泛制成型后的水蜜丸应及时进行干燥,因 水蜜丸是用炼蜜加水稀释为粘合剂,所制成 的丸粒含水量高,必须干燥,使含水量不超 过12%;否则易发霉变质。
炼蜜的规格:
嫩蜜——105-115℃ ,含水量17-20%,密度1.35左右, 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适合于较多油脂、粘液 质等的药材。 中蜜——116-118℃,含水量14-16%,密度1.37左右, 浅黄色有光泽的均匀细气泡,手拈有粘性,分开无白 丝。适合粘性中等的药材。 老蜜——119-122℃,含水量<10%,密度1.40左右,红 棕色光泽大气泡,手捻甚粘,分有长白丝,可滴水成 珠。适合药材粘性较差者,如矿物质、纤维质等。
释药极慢,延长药效,降低毒性, 适合于毒性、刺激性的药物
丸剂的包装储存
大、小蜜丸及浓缩丸常装于塑料球壳内,壳外 再用蜡层固封或用蜡纸包裹,装于蜡浸过的纸 盒内,盒外再浸蜡,密封防潮。大蜜丸也可选 用泡罩式铝塑材料包装。 含芳香挥发性或贵重细料药可采用蜡壳固封, 再装入金属、帛或纸盒中。 除另有规定外,丸剂应密封储存,蜡丸应密封 并置阴凉干燥处储存。
三、滴丸剂的制备
(一)工艺流程、设备及操作
1.工艺流程
2.设备及操作
(二)滴制过程的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配方、滴制温度、滴制速度、冷凝 剂的选择、滴距、滴头口径、冷凝柱高度等等。 目前工艺研究中多用正交实验法和均匀设计法, 采用成形性、丸重变异系数、外观质量(圆整 度)和硬度等几项指标来评定工艺的优劣,进 行工艺优选。
制备
(一)物料的准备
药物——过6号筛 赋形剂——选择适宜炼制程度的蜂蜜 润滑剂——使丸粒表面光滑 塑制法
(二)制丸块(和药、合坨)
随意塑形而不开裂,手搓捏而不粘手,不粘附器壁
因素:
1.炼蜜程度
2.和药蜜温
3.用蜜量
热蜜和药——粘性较小 温蜜和药
芳香挥发性药 粘性强遇热易软化
用蜜量:一般1:1~1:1.5 1.糖粘性较强的药粉蜜宜少,纤维质地疏 松者宜多 2.夏季少,冬季多
2.要求
(1)安全无害,或虽有毒性,但易于除去; (2)与药物和基质不相混溶、不起化学反应; (3)有适宜的相对密度,一般应略高于或略低于 滴丸的相对密度,使滴丸(液滴)缓缓上浮 或下沉,便于充分凝固,丸形圆整。
3.种类
水溶性基质可用液状石蜡、植物油、甲基硅油 等。 非水溶性基质可用水、不同浓度的乙醇、酸性 或碱性水溶液等。 新型冷凝液:二甲基硅油、玉米油。
二、基质与冷凝液
(一)基质
1.要求
(1)与药物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药物的疗效 与检测; (2)熔点较低,在60~160℃条件下能熔化成液体, 遇骤冷又能冷凝为固体,与药物混合后仍能 保持以上物理性状; (3)对人体无害。
滴丸剂中除药物以外的 赋形剂
2.种类
(1)水溶性基质
聚乙二醇类、泊洛沙姆、硬脂酸聚烃氧( 40 ) 酯、硬脂酸钠、甘油明胶等。 (2)非水溶性基质(脂肪性基质) 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虫蜡 等。
第九章 丸剂与滴丸剂
第一节 中药丸剂
一、丸剂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
丸剂,俗称药丸,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 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 形或类球形制剂。 丸剂的品种在《中国药典》现行版中药成 方制剂中约占40%,比例最大。
丸剂的特点
1.优点
( 1 )释药缓慢,作用缓和持久,毒副作用较化学药 小; (2)某些新型丸剂可用于急救 ; (3)可缓和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 (4)能较多地容纳半固体或液体药物; ( 5 )包衣丸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提高药物的 稳定性、增加美观; (6)制法简便,所需设备较简单。
3.材料 用药物包衣时,应先将包衣用药 物制成极细粉(过七至八号筛)。 包衣用粘合剂有糖浆、糯米汁、 胶汁等。
4.方法 方法类似于片剂包衣。
5.注意事项
①粘合剂的用量应第一次多,以后逐 渐减少。其浓度开始浓,后来慢慢转稀。 如用糯米糊作粘合剂,第一次用量可多 到2/3。 ②上衣后的丸粒必须用低温干燥(最 好是风干),且不断翻动;切忌曝晒和 高温烘,否则易使丸剂泛油变色,形成 阴阳面或内外两层。
一般——80℃
含水 量 < 9%
含芳香挥发性成分,遇热易破坏的水丸 干燥温度不宜超过60℃。
(六)选丸
以保证丸粒圆整、大小均匀、剂量准确。
包衣、质检、包装
第三节 蜜丸
1含义
药材细粉 + 炼蜜 蜜丸
蜜丸
特点
(1)溶散释药缓慢,作表面不硬化,可塑性较大
(6)中药微丸:直径小于2.5mm。
2.按制法不同分类
(1)泛制丸 (2)塑制丸 (3)滴制丸
第二节水 丸
1含义
水丸又称为水泛丸,是指药材 细粉用水或水性液体为赋形剂泛 制而成的丸剂。
2特点
(1)显效较蜜丸、糊丸、蜡丸快 (2)掩盖药物不良气味,防止挥发性成分损失。
(3)一般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易服,不易 吸潮 缺点——操作繁琐,主药含量及溶散时限较难控 制,易引起微生物污染及丸粒霉变。
(二)滴丸剂的特点
1.药物高度分散在基质中,溶出快,药效迅速, 生物利用度高。 2.液体药物可制成固体制剂,便于携带、贮存。 3.药物被基质包裹后,减少与空气的接触,提高 稳定性。 4.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质量稳定、剂量准确; 工艺周期短、生产效率高;车间无粉尘,利于 劳动保护。 5.给药途径广泛,制成缓控释。 6.但目前可使用的基质、冷凝液品种很少,每丸 含药量少(丸重 <100mg ),仅适于剂量小的药 物,使该剂型应用受限。
2.缺点
(1)服用量大、小儿吞服困难、不适合急症用药; (2)生物利用度较低; (3)质量标准不完善,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 ( 4 )制作技术不当时,其溶散时限难以控制,易受 微生物污染而生霉变质。
二、丸剂的分类
1.按所使用的辅料不同分类
( 1)蜜丸: 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 [ 每丸重量在 0.5g (含
(三)滴丸生产举例
芸香油滴丸
四、滴丸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
(一)质量检查
1. 外观 2. 重量差异 3. 溶散时限
蜡丸、大蜜丸
五、溶散时限 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部通过筛网。 如有细小颗粒状物未通过筛网,但 已软化无硬心者可作合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