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并发症的处理
造口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水肿 3.坏死 5.狭窄 7.脱垂 9.造口旁疝 11.肉芽肿
2.出血 4.造口静脉曲张 6.回缩 8.皮炎 10.粘膜移位 12.皮肤粘膜分离
实用文档
1.造口水肿(Stomal oedema)
+ 通常发生于手术后早期,造口显示肿胀、 绷紧
+ 处理:轻微-不用处理 重度-高渗盐水湿敷 注意造口袋的裁剪技巧
3.肠造口缺血(坏死)Ischacmic( necrosis)
主要原因(后期)
+ 造口底板裁剪过小或坚硬 + 脱垂的造口,经常受到碰撞或摩擦导致
护理措施:
+ 评估造口的活力 + 去除及避免一切可能加重造口缺血坏死的因素 + 心理护理 + 造口袋的选择
实用文档
3.肠造口缺血(坏死)Ischacmic( necrosis)
3.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出血 处理:对症治疗原发病
实用文档
3.肠造口缺血(坏死)Ischacmic( necrosis)
+ 肠造口缺血坏死是肠造口手术最严重的早 期并发症,往往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
+ 诊断:如造口粘膜暗红色或紫色,甚至黑 色,失去光泽时,必须警惕造口缺血坏死
实用文档
3.肠造口缺血(坏死)Ischacmic( necrosis)
一、概述
+ 造口 + 名称来源于希腊STOMAKOS + 解释为“嘴”,意即用人工的方式作一个
开口的意思。 + 例如:肠造口,利用外科手术方式在腹壁
上人为开口,并把一段肠管拉 出腹腔,开口缝于腹壁,用于 排泄粪便或尿液。
实用文档
二、造口类型
1.按造口的解剖位置分: 胃造口、小肠造口(空肠造口、回肠造口 )大肠造口(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 结肠及乙状结肠造口)
愈合 + 一般每2天更换造口袋 + 有渗漏随时更换
实用文档
4.皮肤粘膜分离 (Mucocutaneous separation)
+ 皮肤粘膜分离处愈合是二期愈合,故会有 疤痕形成,日后造口可能会有回缩及狭窄 ,指导病人定期复查,发现狭窄及时指导 扩肛,预防造口狭窄加重
护理措施
+ 频谱仪照射 + 局部缺血且限于粘膜,缺血部分会自动脱
离,逐步清除脱落的坏死组织
+ 缺血会引致皮肤粘膜分离,形成二期愈合 ,因此会有疤痕形成,日后造口可能会有 回缩及狭窄
+ 若是全层肠壁缺血(完全缺血坏死),则 需要行手术切除
实用文档
4.皮肤粘膜分离 (Mucocutaneous separation)
2.按造口的用途分:暂时性造口及永久性造 口
3.按造口的术式分:单腔造口、双腔造口及 襻式造口
实用文档
胃造瘘
回肠双口造瘘
横结肠造瘘
实用文档
乙状结肠造瘘
三、理想造口的特征
特征 高度 开口位置 颜色 形状 位置
理想
原理
变化
约1~2cm 在造口的最高点 红色 圆形
病人容易看见和容易排空 流出物
凹陷造口需要附加凸面底 板
容易排空流出物进入造口 袋
开口在皮肤水平造口袋容 易渗漏
血运好
所有造口底板均有圆形刻 度,病人容易裁剪
暂时性颜色改变可能是正 常的,如贫血、婴幼儿啼 哭时
造口不规则,病人需要根 据造口形状来裁剪底板
位于腰线下的平坦部位
皮肤皱褶、骨头隆凸、缝 线脐部或伤口缝合处可能 影响造口袋粘贴,在衣服 下隐藏
实用文档
皮肤粘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粘膜与腹壁皮肤 的缝合处分离。常发生于造口手术后早期
诊断:肠造口处粘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4.皮肤粘膜分离 (Mucocutaneous separation)
主要原因: + 组织愈合差,造口局部缺血坏死 + 肠造口粘膜缝线脱落 + 肠造口处粘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感染,
形成脓肿 + 皮肤对缝线材料敏感 + 造口周围脓肿
实用文档
4.皮肤粘膜分离 (Mucocutaneous separation)
护理措施:
+ 棉签探查 + 逐步清除局部的黄色腐肉或坏死组织
实用文档
4.皮肤粘膜分离 (Mucocutaneous separation)
护理措施(分离较浅者)
+ 用NS将肠造口粘膜分离出彻底冲洗干净、抹干 + 使用藻酸盐敷料或撒亲水性敷料类粉剂 + 用防漏膏/防漏条/保护剂遮挡 + 粘贴一件式造口袋,避免排泄物污染、促进伤口
实用文档
2.出血(Stoma bleeding)
原因
+ 手术时止血不足,术后早期大出血则可能 是肠系膜小动脉未结扎或结扎线脱落
+ 患者有凝血障碍 + 渗血多源于肠造口粘膜与皮肤连接处的毛
细血管及小静脉
实用文档
2.出血(Stoma bleeding)
+ 后期出现大出血,应检查是否消化道疾病 引起
+ 同时脐周静脉曲张的病人如损伤了造口周 围曲张的静脉也会导致出血
实用文档
1.造口水肿 (Stomal oedema)
+ 后期出现造口水肿,大多发生在癌症晚期 病人出现全身水肿时。
+ 处理: 使用大容量造口袋,宜使用一件式造口
袋 注意造口袋的裁剪技巧 注意保护
实用文档
2.出血(Stoma bleeding)
+ 通常在术后72小时内发生 + 临床症状:
造口流出血液,从造口袋里收集到鲜红色 血便,如大出血,量可较多(1小时>100ml )。
实用文档
2.出血(Stoma bleeding)
处理
1.查找出血原因 2.密切观察:出血的量、颜色等,并做好记
录和交班 3.止血 4.检查血液凝血功能情况 5.大量渗血,则需入手术室治疗或输血
实用文档
2.出血(Stபைடு நூலகம்ma bleeding)
处理:
1.造口粘膜渗血: + 轻微渗血用棉球或纱布稍加压迫即可止血,效果
欠佳可涂少许皮肤保护粉或使用藻酸盐敷料再进 行按压 + 若渗血较多较频,可以用0.1%肾上腺素溶液浸湿 的纱布或用云南白药粉外敷后用纱布压迫止血 + 清洗造口用柔软的抹布或草纸 + 避免造口的碰撞
实用文档
2.出血(Stoma bleeding)
2.严重出血:应即告知医生处理(拆去出血处 皮肤与粘膜连接的缝线,找到出血动脉分支 ,结扎或电凝止血
主要原因(早期与手术有关)
• 肠段提出皮肤时,肠系膜张力过大或扭曲 ,动脉痉挛血流不畅,造成肠段缺血
• 肠造口腹壁开口太小或缝合过紧,外置肠 段系膜血管受挤压,影响血液循环
• 行造口部分的肠段游离时,尤其在肠系膜 脂肪较多肠系膜肥厚处,供应血管不能清 晰识别时,易误伤或结扎供应该部分肠管 的血管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