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通风设计及计算在隧道运营期间,隧道内保持良好的空气和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
为了有效降低隧道内有害气体与烟雾的浓度,保证司乘人员及洞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公路隧道应做好通风设计保证隧道良好通风。
5.1通风方式的确定隧道长度:长度为840m,设计交通量N = 1127.4辆/小时,双向交通隧道。
单向交通隧道,当符合式(5.2.1)的条件时,应采用纵向机械通风。
6210L N ⋅≥⨯ (5.1)该隧道:远期,61127.4248400.10 2.2710L N ⋅=⨯⨯⨯=⨯>6210⨯ 故应采用纵向机械通风。
5.2需风量的计算虎山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基本参数:道路等级 山岭重丘三级公路车道数、交通条件 双向、两车道、设计行车速度 v = 40 km/h =11.11m/s隧道纵坡 i 1 =2% L 1 = 240 m i2 = -2%L 2=600 m平均海拔高度 H = (179.65+184.11)/2 =181.88 m隧道断面周长 L r = 30.84 隧道断面 A r = 67.26 m 2 当量直径 D r = 9.25 m 自然风引起的洞内风速 V n= 2.5 m /s 空气密度:31.20/kg m ρ=隧道起止桩号、纵坡和设计标高:隧道进口里程桩号为K0+160,设计高程181.36米。
出口里程桩号为K1,设计高程180.58米。
隧道总长度L 为840m 。
设计交通量:1127.4辆/h交通组成:小客 大客 小货 中货 大货 拖挂19.3% 30.1% 7.8% 17.3% 22.6%2.9%汽 柴 比:小货、小客全为汽油车 中货为0.68:0.32 大客为0.71:0.29 大货、拖挂全为柴油车 隧道内平均温度:取20o C5.2.1 CO 排放量据《JTJ 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中关于隧道内的CO 排放量及需风量的计算公式,行车速度分别按40km/h 、20km/h 、10km/h 的工况计算。
取CO 基准排放量为:30.01/co q m km =⋅辆 考虑CO 的车况系数为: 1.0a f = 据《J TJ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中,分别考虑工况车速40km/h 、20km/h 、10km /h,不同工况下的速度修正系数fiv 和车密度修正系数fd 如表5.1所示:表5.1 不同工况下的速度修正系数和车密度修正系数取值考虑CO 的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平均海拔高度:181.36180.58180.972m += 取 1.45h f =考虑CO 的车型系数如表5.2:表5.2考虑CO 的车型系数交通量分解:汽油车:小型客车218,小型货车88,中型货车133,大型客车241 柴油车:中型客车62, 大型客车98,大型货车255,拖挂33 计算各工况下全隧道CO 排放量: 按公式(5.3.1)计算,()1613.610nCOco a d h iv m m m Q q f f f f L N f ==⋅⋅⋅⋅⋅⋅⋅⋅⨯∑ (5.2.1) 式中CO Q ——隧道全长CO 排放量(m ³/s)co q ——C O基准排放量(3/m km ⋅辆 ),可取 30.01/m km ⋅辆 ; a f ——考虑C O的车况系数,取为1.0; d f ——车密度系数,按表5-1取值;h f ——考虑CO 的海拔高度系数,取 1.45h f = iv f ——考虑CO 的纵坡—车速系数,按表5-1取值; m f ——考虑C O的车型系数,按表5-2取值;n ——车型类别数;m N ——相应车型的设计交通量辆/h 。
当40/v km h =时 查表得到:q co =0.01 , f a =1.1 , f d =1.5 , f h =1.5 ,L 1 = 240 , L2 =600 , f iv1 =1.0 , f iv2 =1.0 ,610.01 1.1 1.5 1.45 1.08403.610CO Q =⨯⨯⨯⨯⨯⨯⨯()218629825533 1.088 2.513352417⨯++++⨯+⨯+⨯+⨯⎡⎤⎣⎦ 30.0181/m s =其他各种工况车速下C O的排放量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出计算结果如表5.3:表5.3 各工况车速下的CO 的排放量最大CO 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出,在工况车速为10km/h时,C O排放量最大,为:30.0712/CO Q m s =稀释C O的需风量根据技术要求,C O的设计浓度为:正常行驶200ppm δ=,阻塞路段为300ppm δ=隧址夏季设计温度取 20o C ,换算成为绝对温度27320293T K =+= 稀释CO 的需风量按(5.3.2)公式计算:()60010CO req CO Q p TQ p T δ=⋅⋅⨯(5.2.2)式中 ()req CO Q ——隧道全长稀释CO 的需风量(m ³/s)δ——CO 设计浓度(正常路段为250p pm,阻塞路段为300ppm ); 0p ——标准大气压(kN/m ²),取101.325 kN/m²;T ——隧址夏季的设计气温(K ),取 293K;p ——隧址设计气压,取为 97.880kN/m ²; 0T ——标准气温,取273K 。
()60.0712101.3252931020097.88273req CO Q =⋅⋅⨯3395.5/m s =5.2.2烟雾排放量取烟雾基准排放量为:22.5m /km VI q =⋅辆 考虑烟雾的车况系数为:() 1.0a VI f =依据《JTJ 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分别考虑工况车速80km /h 、 60km/h、40km /h、20km/h 以及交通阻塞(阻塞路段车速按10k m/h 及长度按1km 计算)时,不同工况下的速度修正系数()iv VI f 和车密度修正系数d f 如表所示:考虑烟雾的海拔高度系数平均海拔高度:181.36180.58180.972m +=,取 1.25h f =考虑烟雾的车型系数如下表5.5表5.5 考虑烟雾的车型系数按公式(5.3.3)计算各工况车速下烟雾排放量:()()()()()6113.610nDVI VI d m a VI h VI iv VI m VI m Q q f f f f L N f ==⋅⋅⋅⋅⋅⋅⋅⋅⨯∑ (5.2.3)式中VIQ——隧道全长烟雾排放量(m³/s)VIq——烟雾基准排放量(m ³/km ⋅辆),可取2.5 m ²/km ⋅辆; ()a VI f ——考虑烟雾的车况系数,按规范取值,取 1.0; ()h VI f ——考虑烟雾的海拔高度系数,按规范查得取1.25;d f ——车密度系数,按表5-4取值;()iv VI f ——考虑烟雾的纵坡—车速系数,按表5-4取值; ()m VI f——考虑烟雾的车型系数,按表5-5取值;nD ——柴油车车型类别数。
算出各工况车速下的烟雾排放量如下表5.6:表 5.6 各工况车速下的烟雾排放量最大烟雾排放量:由上述计算可知,在工况车速为10(k m/h)时,烟雾排放量最大,为:32.404/VI Q m s =稀释烟雾的需风量根据规范,正常时取烟雾设计浓度为K=0.00701m -,交通阻滞时取烟雾设计浓度为K=0.00901m -稀释烟雾的需风量按公式(5.3.4)计算:()VIreq VI Q Q K=(5.2.4)式中 ()req VI Q ——隧道全长稀释烟雾的需风量(m ³/s)K ——烟雾设计浓度(1m -)()32.404267.11/0.0090VI req VI Q Q m s K ===5.2.3稀释空气内异味的需风量取每小时换气次数为5次,则有:()r req A LQ nt⋅=⋅异味(5.3.5)计算得:()367.268405156.94/3600req Q m s ⨯=⨯=异味5.2.4交通阻滞时的通风量计算C O设计浓度为δ=300ppm 烟雾设计浓度K=0.0090 1m - 取隧道长度L=1000m 设计时速v=10k m/h 则有:交通阻滞时稀释CO 的需风量()60.0712101.3252931030097.88273req CO Q =⋅⋅⨯3263.7/m s = 交通阻滞时按烟雾排放量计算通风量()32.404267.11/0.0090VI req VI Q Q m s K ===结论综合以上计算可知,本隧道的通风量由烟雾排放量的需风量决定,为 ()3386.6/req CO Q m s =5.3通风计算5.3.1计算条件隧道长度:840m L =隧道断面面积:267.26m r A = 隧道断面周长:30.84r G m =隧道当量直径:4463.748.2730.84r r r D D m G ⨯=== 设计交通量(远期):1127.4/h 辆 需风量:()3386.6/req CO Q m s = 隧道设计风速:()386.65.75/67.26req CO r rQ v m s A === 隧址空气密度:31.20/kg m ρ=表5.7 损失系数5.3.2隧道内所需升压力计算(1)自然风阻力(212e r r r Lv D ρξλ⎛⎫++⋅⋅⋅ ⎪⎝⎭): 212m e r r r Lp v D ρξλ⎛⎫∆=++⋅⋅⋅ ⎪⎝⎭ (5.3.1) 式中 e ξ——自然风阻力(N /m ²);e ξ——隧道入口损失系数,可按规范取值,取0.6;r v ——自然风作用引起的洞内风速,取2~3 m/s,取3;ρ——空气密度,取1.2kg/m ³L ——隧道长度r λ——隧道壁面摩阻损失系数,可按规范取值,取0.02; r D ——隧道断面当量直径,计算得9.25r D m =; r A ——隧道净空断面积(m ²), r G ——隧道断面周长。
(2)通风阻抗力(r p ∆):212r e r r r L p v D ρξλ⎛⎫∆=++⋅⋅⋅ ⎪⎝⎭(5.3.2)式中r v ——隧道设计风速(m/s ), 6.07/r v m s =(3)交通通风力(t p ∆):2()()2m t t r r A p n v v A ρ++∆=⋅⋅⋅- (5.3.3-1)式中t p ∆——交通通风力;n +——隧道内与r v 同向的车辆数,()3600t N Ln v +++⋅=⋅; (5.3.3-2)()t v +——与r v 同向的各工况车速(m /s)m A ——汽车等效阻抗面积(m ²) 11(1)m cs cs cl clA r A r A ξξ=-⋅⋅+⋅⋅(5.3.3-3) 式中cs A ——小型车正面投影面积(m²),可取2.13 m ²; cl A ——大型车正面投影面积(m ²),可取5.37 m ²;csξ——小型车空气阻力系数,可取0.5;cl ξ——大型车空气阻力系数,可取1.0; 1r ——大型车比例,为0.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