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夏历史

宁夏历史


七、宋代镇戎军:宋夏对峙的前沿
北宋立国之初,固原并没有立即恢复唐代的建制,宋朝政 府也没有来得及对固原这样的边地归属治理,但战争的阴 霾已一步步逼近。大约30年之后,西夏南下攻宋的战争频 率加快。宋朝为巩固边防、对抗西夏,于宋太宗至道三年 (997年),在唐代故原州(治所仍在今宁夏固原城)设 立军事性质的州郡级军政机构——镇戎军,是宋代固原的 最高军事指挥中枢。镇戎军辖境较唐代大为缩小,但军事 意义上的建制格局并没有降低。至此,历史又将固原推向 战争的边缘,与西夏临边,是防御西夏的第一道屏障,固 原的军事地理位置再次得到显现,成为北宋王朝在西北地 区的重镇,属陕西秦凤路所辖。当时朝廷选择任命守将时 十分慎重。宋代原本是重文治,州郡多派文臣守土,而镇 戎军却破例,任命的守臣则为武官,而且其中不乏当时的 名将。如曹彬之子曹玮、杨业之孙杨文广、河西大将姚麟 、曲端等。他们驻防镇戎军,有效的防御和巩固了宋朝西 北边境。
的历史进程而发展的。固原开发较早,文化多融,自周、秦以来,固原地名不绝 于史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大量地下考古表明,原始社会早期,我们的先 民就活动在这里。在固原境内的属县中,已发现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 族,曾活动在固原境内。周朝,固原已进入周的势力范围。周穆王时,就与固原 周边的戎族不断发生战争,直到周宣王时期在固原(时称大原)境内仍进行着反
六、隋唐时期:繁荣与衰落的平凉郡 一、隋代 隋朝初年,突厥可汗他钵死后,他的侄子沙钵略 继任为可汗,便放弃前已结好的“和亲”政策, 率40万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隋朝的外围防 线一溃再溃,陇右河西皆遭侵掠,兵锋直抵固原 。沙钵略兵分两路,从木峡关(固原西南红庄乡 境内)、石门关(固原西北黄铎堡乡境内)两道 纵兵南下。隋文帝急忙下诏讨伐,以河间王杨弘 等人为元帅,出兵迎击沙体略大军。隋朝大将韩 僧寿部在鸡头山(六盘山)大破突厥;杨部在原 州道与突厥相逢,也大败突厥。
三、安定郡:宁夏历史上第一个州郡级政权建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当时西北郡州建制,只有北地与陇西二郡, 固原又介于陇西、北地二郡之间。秦朝在固原置高平县,隶属于北地郡。秦始皇一 面发兵拓边,一面移民开垦。北地郡辖境六盘山腹地的乌氏县、高平县境已有移民 开垦,同时,仍有不少戎族生息繁衍在这里。乌氏县人倮(赢),他不仅是从事畜 牧业的代表者,而且是早期商人的象征。《史记· 货殖列传》里记载的“乌氏倮”, 就是一个以繁殖畜牧,与诸夏交易商贸而富甲一方的乌氏人,大受秦始皇的恩宠, “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秦朝给他的政治待遇已经很高。 一、秦始皇与宁夏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秦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21年创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前220年),首次出巡西北 边地,途经固原,并登上六盘山。秦始皇与六盘山的关系,是出于敬山和祭祀。六 盘山,是秦汉时期统治中心——关中西北的天然屏障。六盘山下的朝那湫,大而壮 阔,属黄土高原上的著名湖泊,在当时有关西“神泉”之称,是古代帝王们向往和 祭祀的地方。秦始皇第一次出巡西北,取道陇西过六盘山,除了军事上的震慑和对 边地少数民族的炫耀外,就是祭祀活动。泾源县城西台地上筑就的回中宫,可能就 是秦始皇当年崇拜山岳、祭祀朝那湫的遗迹。秦始皇西巡在固原的经历,是第一位 巡视的帝王,也是宁夏历史文化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
四、赫连勃勃与大夏国
三国对峙时,安定郡内迁,固原地属曹魏雍州。这一时 期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安定郡所辖县制随着政权的变 更而变化,隶属关系也不断变化。西晋时期,出现了短 暂的统一。安定郡仍属雍州所辖。在今天的隆德县境, 还增置都庐县。永嘉以后,北方再度掀起战乱,固原不 断陷入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势力范围。 西晋灭亡之后,司马氏集团南迁于江南,北方的少数民 族纷纷内迁并建立各自区域性的政权,史称“十六国” 时期。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更是朝秦暮楚, 变化频繁。前后赵时期(304~350年),在固原置朔州 牧官都尉,仍以高平(固原城)为朔州治所,刘曜曾以 朔州牧镇守高平。
宁 夏 社 会 科 学 院 薛 正 昌
宁 夏 历 史 文 化
宁夏自然地理格局
1、山 六盘山 贺兰山 关中外围屏障——京畿之地 2、水 黄河 几字形成就的河套平原(西面腾格里沙漠、北面乌兰布和沙漠、吉林巴丹沙漠、东面毛乌素沙漠) 沙漠与黄河水形成的自然屏障 泾水——六盘山——渭水 清水河——六盘山——黄河 3、关 萧关——关址——与关中四关——秦汉萧关与军事——丝绸之路 南三关——瓦亭关、六盘山、制胜关 北三关贺兰山明代长城三关口——突厥、蒙元军队入口 4、地理位置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西域中亚文化 中原农耕文化 宁夏就在这个碰撞、交融的过渡带上,是历史上多民族南下北上的大舞台。了解了地理意义上的 方位及其格局,便于理解人文意义上宁夏历史变迁。宁夏就是在这个地理格局中走过来的。
簋、戈、戟、车轴、銮铃、马镳等230余件,此外,还有陶器、玉器、穿孔贝壳等
夏南部的六盘山。
二、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历史上最早县级建制
春秋战国时期,固原是义渠、乌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义渠 戎国所辖,境内筑城建县,延续时间近千年。秦穆公时曾攻灭十二 国,称霸西戎。此后,秦国与义渠戎国之间发生长期征战,固原一 直属义渠戎国的辖境。公元前324年,秦惠文王出兵攻取乌氏戎地, 置“乌氏县”,为固原历史上自义渠戎国之后最早的县级建制。 “朝那县”也是较早的县级建制。秦国与义渠戎国之间相处是以和 平与战争的双重形式交替进行的。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年), 宣太后用计诱杀义渠戎国王于秦王甘泉宫。与此同时,秦国起大军 灭掉了存在近千年的义渠戎国。秦国攻占义渠戎之地后,在新获得 的土地上设置了陇西、北地二郡,固原大片土地纳入秦国版图,属 北地郡管辖,固原的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同时,秦国为加强西北 边境的军事防御,在陇西至北地间修筑了一条长城,即固原城以北 5公里处的战国秦长城。战国秦长城,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五、万俟丑奴与高平起义 万俟丑奴(?~530年),北魏末年关陇人民 起义军领袖,鲜卑族。本为高平王胡琛部将,胡 琛被杀害后,尽率其众,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事 业。高平起义后,很快发展成为颇具影响力的陇 东起义。正光五年(525年),受命在陇东大败 北魏军队,阵斩岐州刺史崔延伯。527年七月, 万俟丑奴在高平(固原)称帝,设置百官,建年 号神兽,创建了陇东起义政权。这期间,北魏调 大军围剿万俟丑奴,兵败被俘,轰轰烈烈的关陇 大起义失败。这是宁夏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建 立的封建性割据政权。
二、汉武帝与宁夏 汉武帝(前156—前87年),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是在文、景之治的 基础上,将西汉社会经济文化推向高峰的帝王。汉代宁夏的地理归属,早期皆隶 属于北地郡,汉武帝时期在南部固原析置安定郡。 西汉初年,固原仍属北地郡。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经常南下犯边,固 原成为重要的通道。萧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关隘,关址在今固原东南(青石咀 至瓦亭峡谷地带)。当时,萧关介于北地郡与陇西郡之间。汉文帝十四年(前166 年),匈奴老上单于14万铁骑侵入朝那萧关,杀死驻守在北地郡的最高军事武 官——北地都尉孙誇,兵锋直达关中,朝野震惊。汉武帝雄才大略,拓疆辟地, 为加强西北边备,有力反击匈奴南下侵扰,在“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上,对北方匈奴民族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为了加强管理和有效防御, 于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析置安定郡,辖21县,郡治在高平县(今固原城) 其中高平、乌氏、朝那、月(古音肉)支道等县,均在今固原境内。在两汉统治 的400多年间,高平县是整个清水河流域唯一延续的一个县制。清水河流域地理环 境优越,高平川向北沿岸地形开阔平坦,宜于农牧业发展。同时,颇具交通和军 事地理条件。安定郡的设置,成为关中通往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
宁夏历代地方政权与军事政权建制 一、历史悠久的南部重镇固原
1 2
先秦时期:进入西周版图的“大原” 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历史上最早县级建制
3
4
安定郡:宁夏历史上第一个州郡级政权建制
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建立的两个地域性政权
一、先秦时期:进入西周版图的“大原”
二、唐代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对外空前开放 的辉煌灿烂的时代。穿越固原境内的丝绸之路,犹如一条 轻柔、飘逸而又壮阔宏大的通道,负载着中西文化的巨舟 往返途经于固原,固原也迎来了它兴盛繁荣的历史时期。 唐朝建立后,固原仍为平凉郡治。到了唐武德元年(公元 618年),唐政府再改平凉郡为原州。这一改,“原州” 便一气走过了百余年的里程,直到唐代走下坡路的天宝年 间。原州先后所辖县有:平高、平凉、萧关、百泉、他楼 等县。这百余年间,是唐代历史上最为昌盛的年代,也是 固原历史上最精华的时期。同时,在边地设置总管府,以 统军事。
安定郡,是固原历史上第一个州郡级政权建制,它由此奠定了固原的历史地位和政治格局。汉武帝 西北沿边诸军事要地尤其重视,对固原所在的安定郡多次巡幸:分别于元鼎五年(前112年)十月、元 四年(前107年)十月、太初元年(前104年)八月、太始四年(前93年)十二月、征和三年(前90年) 后元元年(前88年)正月,先后6次亲自出巡安定郡固原。这期间,汉武帝下令修通“回中道”,对固 尤其是西北地区交通道路建设和开发是一次历史性的定位。在当时为世人所瞻目,古乐府诗《铙歌十八 之一的《上之回》,描述和颂扬的就是回中道开通这桩盛事。 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期间,政治动荡,天下洵洵。王莽大改郡县旧名,固原所在的安定郡也在所改之 高平改为“铺睦”,乌氏改为“乌亭”,月氏道改为“月顺”。 西汉时期,安定郡治辖境内,还有一种区域自治性的地方管理机构——“属国”。这是当时中央政府 于归顺西汉的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特殊安置和管理形式,是在专门指定的地域之内,实行区域自治,保 其部族及其本民族的内部管理体系,也不改变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直接由中央政府设置的属国 尉管理。在安定郡辖境内的是五大属国之一安定属国,属国都尉驻三水县(今同心县境)。这里是匈奴 羌族交往的必经之地,也是安定郡首府高平县交通的必经之地。 百余年后,泱泱西汉大国土崩瓦解,全国呈现诸侯割据之势。当时隗嚣控制西北,他看准了高平城 处的军事地理位置,派大将高峻拥重兵踞守,遂演出了一幕东汉初年刘秀亲征高平的历史剧。在古人看 因高平城“西遮陇道”,才成为刘秀攻取陇右前必须夺据的重镇和战略要地。此前,刘秀部将耿覫围高 第一城,一年未能攻开。其实,刘秀率大军亲征高平,是从马援之计,以智取而不是强攻,足见高平城 险峻和坚固。公元23年4月,高平城门敞开,迎接刘秀大军入城。同时,河西大将军窦融也率河西五郡 守及羌虏小月氏等少数民族步骑数万人,辎重五千余辆,浩浩荡荡进入高平城,与刘秀大军相会。在高 期间,刘秀大宴群臣,“置酒高会”,召告百官,为有功之臣嘉封爵级。这是东汉初年高平城最具辉煌 时期,也是固原历史上最有影响的重大事件之一。 东汉时,固原仍属安定郡所辖,郡治在高平,但辖境变小,只有7县。三水县境内仍设属国都尉。同 已设有牧师苑,管理官马牧养。东汉政府与羌族间的关系一直紧张,双方在陇山西侧发生过多次战斗。 后,羌民族不断向东渗透,汉安帝时,固原一带爆发了规模较大的羌族起义。之后,边地少数民族不断 迁,几次迫使东汉政府在无可奈何中将安定郡治向东迁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