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概况
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
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等工具,从事采集、渔猎活动,完成了从直立人、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进化过程。
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发明了农业和养畜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逐步分化,出现了权贵阶层及相应的礼仪制度,在聚落分化的过程中涌现出众多城堡,社会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王权政治得以强化,并不断完善。
青铜铸造达到鼎盛,辉煌灿烂。
丰富的汉字材料,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与文化面貌。
西周统治者推行的礼制,重在彰显、维护等级秩序,对此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西周以来的礼制分崩离析,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铁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术思想百花齐放。
民族间相互融合,华夏民族主体形成,整个社会在征战兼并中逐步走向统一。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结束,专制主义中央集杈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大一统时代。
新工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中外文化交流也空前繁荣。
我们的祖先在秦汉时期以其卓越的创造力,建树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无数丰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战争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
瓷器制造成就显著,青瓷制作技术精湛。
社会生活形态发生重要变化,家具、服装等出现新形式。
社会的变革和中外文化的交融,使思想文化呈现全新面貌。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
无论是隋唐前期的鼎盛局面,还是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转折,其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均为前代所无法比拟。
辽宋夏金元时期(公元916年-1368年)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从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走向统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重大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文化的高度发展是这一时期的特色。
宋元海外贸易繁盛,与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王朝体系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其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社会经济也呈现出超越前代的繁荣。
但中国这一农业文明古国,正与后起的工业文明大国悄然拉大差距,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