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6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 教案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6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 教案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第二手资料分析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加深对一个国家的认识。

2.了解埃及是地跨亚非两洲、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非洲国家。

3.了解埃及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其各种气候的空间分布特点。

4.掌握尼罗河的河流特点及其对埃及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修建阿斯旺大坝的作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正确认识入地关系。

5.掌握苏伊士运河对世界航运和埃及经济的重要意义。

6.了解埃及悠久的灿烂文化,认识其对埃及经济的作用及影响。

7.正确认识埃及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明确侨汇、旅游、运河和石油工业四大产业在埃及的重要性及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初步学会如何使用第二手资料概括国家区域地理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知道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学会分析资料、提出问题及找到解决办法,培养获取、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受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协调入地关系的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欣赏古代埃及的灿烂文明,认同人类文明多元性和多样性的观点,尊重和保护埃及古老文明,树立全球意识。

3.通过学习埃及的古文化,了解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斯旺大坝和纳赛尔水库对埃及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苏伊士运河的地位与作用,及对埃及经济的影响;埃及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对埃及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第二手资料运用、分析的方法与手段的概括;埃及经济结构的特点。

【教学过程】活动一:使用地图了解埃及的位置和自然环境1.活动准备“非洲气候类型”图和教科书上的埃及地形图和尼罗河沿岸地区卫星影像。

2.活动过程(1)学生自学教科书内容,分组交流、协作,完成“读图”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图上边说边指出位置,强化读图能力。

①找出这些地理事物后,可以看出埃及沟通了哪两个大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可以从哪些方面知道埃及地跨两洲。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在埃及境内;亚洲的西奈半岛属于埃及。

)②东北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接壤,西与利比亚接壤,南与苏丹为邻。

(2)师生一起针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锻炼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很多问题,教师引导他们整理出有代表性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共同探讨;简单问题在提出时就作答。

)①埃及为什么沙漠广布?埃及的气候特点是什么?②埃及的地形特点是什么?③埃及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形成该环境特点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④尼罗河沿岸的绿色植被是什么?是森林、灌木林、草地还是农作物?3.活动总结(1)对师生提出的问题作答(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①埃及大部分是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只有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

所以埃及大部分地区全年炎热少雨,形成沙漠。

②埃及全境地势平坦,地形由高原、平原、盆地组成,地表面积96%左右被沙漠覆盖。

③埃及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干燥少雨,沙漠广布,尼罗河几乎是埃及唯一的地表水源。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④尼罗河沿岸的绿色植被主要是农作物。

(2)引导学生归纳埃及的位置、面积、首都等概况,以及自然环境特点: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角,北依地中海,东濒红海: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首都开罗。

自然环境特点是干燥少雨,沙漠广布,尼罗河几乎是埃及唯一的地表水源。

活动二:尼罗河对埃及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影响1.活动准备(1)“非洲地形”图和“非洲气候类型图”,教科书“埃及主要的农业地带”图、“埃及古代遗迹分布”图、“埃及工业矛口主要城市”图、“苏伊士运河”图。

(2)阅读资料:古老的埃及文明。

许多古老文明的产生都很相似,埃及文明也是由一条大河——尼罗河所孕育。

大约在7000多年前,尼罗河河谷和尼罗河三角洲就建立了有相当规模的聚落。

在7000多年前到大约5000年前,渐渐发展成一个国家。

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下埃及和上埃及两个王国。

建立了法老专制国家,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统一国家的。

公元前5000年日渐干旱的气候灼烧着埃及地区丰茂的草原,慢慢地,沙漠取代了草场,游牧部落不得不聚集到尼罗河沿岸。

人们在此定居下来,耕种、捕鱼。

2.活动过程(1)展示材料“古老的埃及文明”,阅读教科书内容,然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尼罗河与埃及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

提问:①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

)②埃及文明的孕育跟哪条大河有关?(尼罗河。

)引导学生阅读“非洲地形”图和“非洲气候类型”图,了解这条大河的概况。

③古埃及是建立在农耕文明上的,农业发展必须的条件是什么?(土地和水源)埃及哪里的土地最肥沃、水源最丰富?(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

)埃及的耕地面积占国土地面积的比例有多大?(只占陆地面积的3.5%。

)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壤来自哪里?(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淤积的肥沃土壤。

)④尼罗河上源由哪两条河流组成?(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

)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分别发源于什么地形区、主要流经什么气候区?(白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上,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

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

)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从尼罗河流经的期后区来看,河水补给主要是在它的两条上源。

其中青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地段,那里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干湿两季分明。

湿季时容易引起尼罗河水泛滥。

归纳总结——埃及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灿烂的古埃及文明是建立在发达的农耕文明上的。

在埃及沙漠广布的国土上,农业主要分布于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狭窄带状土地上,因为尼罗河给埃及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壤。

尼罗河是埃及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2)完成教科书“读图”活动,了解埃及古代的人口、建筑、经济中心的分布规律。

再次认识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①联系历史知识,说说埃及的古文明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不要求全面。

)②在图G上找出以金字塔、古城为代表的古建筑群集中的地带。

(阿斯旺、底比斯、吉萨,都在尼罗河附近。

)③从古迹的分布特点来看,埃及的人口、聚落、经济重心分布有什么规律?(文化古迹是古埃及人活动的产物,因此说明尼罗河沿岸地区是古埃及人口、聚落集中地区,是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3)完成教科书“读图”活动,了解现代埃及的工农业、城市的分布特点,知道尼罗河对现代埃及发展的重要作用。

了解阿斯旺大坝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的重要性。

①学生回答“读图”问题,了解工业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由于图例上没有港口符号,所以要给学生指出哪个是港口。

)答案:埃及主要港口有亚历山大港、塞得港、苏伊士港;河流有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埃及的工业城市集中在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沿岸。

②了解阿斯旺大坝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的作用。

河流对工业分布有什么作用?(运输功能、水源功能。

)埃及人在尼罗河上修建了什么大型的水利工程?(阿斯旺大坝和纳赛尔水库。

)工程对埃及的工农业、人民生活产生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调节早涝,改进了农作物的熟制;为下游城市提供了水源和电力;提高了防洪、航运能力;发展了湖水养鱼业。

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河道泥沙淤积,影响生态平衡,使河流下游农田丧失了天然肥料、土地盐碱化,尼罗河三角洲后退,地下水水质变差等。

)阿斯旺大坝的建设给我们什么启示?(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苏伊士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往南端绕过非洲好望角的航线。

)苏伊士运河在国际航海上有什么重要地位和价值?对埃及经济有什么贡献?(是世界重要的人工水道,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了大西洋与印度洋,大大缩短,地中海和北大西洋沿岸各国与印度洋之间的距离;运河也是埃及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

)③归纳总结:尼罗河对现代埃及的重要作用。

埃及95%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地区;经济重心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主要的工业中心开罗、亚历山大等都位于三角洲地区。

3.活动总结从上面的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作用。

古埃及有两个主要特征——荒芜的沙漠和带来生机的尼罗河。

由于尼罗河两岸狭长的可居住地带是生命赖以存在之所,因而自古以来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以及重要的社会机构都集中于这一地区。

从过去古埃及文明的诞生到现在迈向现代化的埃及都离不开尼罗河水的滋养,可以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

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摇篮。

方法一:使用图片引导学生使用教科书上的图片,了解埃及的历史、自然、人文环境特色,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图片学习国家地理。

要强调图片一定要具备代表性和普遍性。

(可以让学生模拟导游带领大家游埃及。

让学生认真阅读书上的图片和下面的文字,围绕这些图片收集更详尽的资料。

)补充阅读材料:长绒棉、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阿布辛贝勒神庙、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的宗教信仰。

归纳小结:(1)长绒棉这幅图片不仅反映了埃及一种重要的农产品,也反映了埃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生产。

(2)埃及号称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众多的古迹、美丽的地中海和红海海滨、秀丽的尼罗河沿岸风光、独特的沙漠奇观和神秘的异域风情,吸引了世界各地大量的游客。

埃及积极发展旅游业,旅游已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这是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又一写照。

方法二:使用数据通过对数据的解读和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

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解读容易,要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就较难,教师还要注意在这方面进行引导。

活动:因地制宜,谋求发展1.发展中的埃及。

要求学生做教科书的“讨论”活动,对埃及经济发展水平有个直观印象。

第一步,读教科书“埃及城乡人口的比重”统计图,了解埃及的人口结构。

(农业人口占57.2%。

)第二步,根据教科书表格中列出的主要进出口商品,引导学生分析埃及进出口商品的特点。

(埃及出口商品中以农产品为主,其次为工业原材料。

埃及进口商品中以工业产品为主,农业产品较少。

)第三步,判断埃及是工业国还是农业国。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得出:目前埃及为农业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

)第四步,根据教科书,分析为何埃及工业还比较落后。

(历史上长期的殖民统治,经济停留在农业经济阶段;1922年埃及独立后推行工业化进程,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部门结构不合理,长期以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传统工业为主;直到20世纪后期,新兴工业石油、天然气和石化工业发展迅速,石油工业才成为埃及的支柱产业。

)2.埃及外汇的四大来源。

要求学生做教科书的“思考”活动,了解埃及四大外汇来源及形成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