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prototroph原养型是能够在基本培养基(只含有无机盐类、碳源、水等基本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

auxotroph辅养型是一种细菌,通过突变失去了合成一至多种有机化合物的能力,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F+ cell F+细胞是作为部分染色体的供体的细胞。

F-细胞是接受供体染色体材料,并将它与它自己的染色体重组的细胞。

Hfr细胞(高频率重组细胞)带有一个整合的F因子的细胞叫高频率重组细胞。

plasmid质粒(F因子)是自主存在在细菌细胞质中的F因子,是双链的环状DNA. competence感受态细菌细胞能够吸收整合DNA的一种特殊状态接合conjugation遗传物质从供体转移到受体的过程性导sexduction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转化transformation指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DNA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转导噬菌体可以转移细菌染色体组的任何不同部分的转导。

特殊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指一些温和性噬菌体只能转导细菌染色体基因组的某些基因。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在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在一个群体内特定基因座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群体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在一个小样本内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群体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现象。

改变群体基因型的因素:自然选择、突变、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

杂合优势的显性假说dominance hypothesis杂交亲本的有利性状大都由显性基因控制,不利性状大都由隐性基因控制。

通过杂交,使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部集中在杂种里,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有利显性基因全部集中在杂种里所引起的互补作用的结果。

超显性假说overdominance hypothesis/superdominance hypothesis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等位基因间没有显隐性关系,杂合的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大于纯合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

遗传heredity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变异variation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减数分裂meiosis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连续分裂两次,所形成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有丝分裂mitosis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一次,形成与母细胞相同数目染色体的2个子细胞。

染色体chromosome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浓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染色单体chromatid染色体复制后由着丝粒连在一起的两条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non-sister chromatid一对同源染色体各自产生的染色单体之间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质chromatin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常染色质euchromatin间期核中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

功能基因主要分布于此。

异染色质hererochromatin间期核中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凝缩状态,染料着色深的染色质。

基因组genome二倍体生物一个正常配子所含的全部基因基因gene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等位基因allele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可以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这每一形式就叫等位基因。

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同源搜索homololy search减Ⅰ细线期进行的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有重要意义的搜索。

联会synapse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交叉互换crossing over指联会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交叉端化terminalization 在减数分裂前期的终变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由于片段互换所产生的交叉向联会的二价体末端进行运动的现象。

二价体bivalent每个联会结构所包含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tetrad每个联会结构所包含的四个染色单体着丝粒centromere染色体上颜色很深的相对凹陷的区域。

动粒kinetechore着丝粒表面的蛋白结构,纺锤丝连接的地方端粒telomere真核细胞内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DNA简单重复序列以及同这些序列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构成。

维护染色体的稳定性。

核型karyotype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相引相coupling phase如果两个显性(或野生型)等位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而两个隐性(或突变型)等位基因在另一条染色体上(AB/ab)那么这种连锁关系被称为相引相相斥相repulsion phase当一个基因座的显性等位基因和另一个基因座的隐性基因占据了同一条染色体时,(Ab/aB),这种连锁关系被称为相斥相。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则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是100%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连锁linkage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型的现象连锁群linage groups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群干扰interference染色体上一个区域的交叉抑制了与该交叉相邻区域中另一个交叉的形成的符合系数coefficient of coin cidence符合系数=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100%交换值crossing-over value重组率重组配子所占的百分比。

交换值(%)=重组配子总配子数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通常以这个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叫遗传距离。

基因定位gene location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加性作用addictive effect用A表示,由所有等位基因及非等位基因引起的变异。

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累加效应显性作用donminance effect用D表示,由显性基因引起的变异。

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属于非加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epistatic effect用I表示,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基因型值所产生的效应,也属于非加性效应。

广义遗传率broad-sense heritability遗传变异占表型总变异的比率,h B2=遗传方差总方差×100%=V GV P ×100%=V GV G+V E×100%狭义遗传力narrow-sense heribility遗传变异中属于加性作用的变异占表型总体变异的比率,h N2=加性方差总方差×100%=V AV P×100%=V AV A+V D+V I+V E×100%现实遗传力realized heritability=选择反应/选择差QTL(数量性状位点)控制数量性状表现的基因座。

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XY,ZW,X0型及复合染色体常染色体autosome生物体内除性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

性状trait生物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单位性状unit trait一个个体区别于另一个个体最小的物理表现形式,如颜色、株高相对性状contrasting trait一个单位性状的不同物理表现形式,如绿色、黄色基因型genotype一个个体的基因组成,用符号如DD,Dd,dd表示。

表现型phenotype一个个体的物理表现性状单价体univalent减数分裂前期没有联会配对的染色体单倍体haploid体细胞中具有本物钟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单体monosomic比正常的少了一条染色体双单体double monosomic比正常的少了两条染色体缺体nullisomic比正常的少了一对同源染色体三体trisomic体细胞中比正常的多了一条染色体个体双三体double trisomicc比正常的多了两条染色体四体tetrasomic比正常的多了一对同源染色体整倍体euploid染色体数是X整倍数的个体或细胞。

非整倍体aneuploidy在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多了或少了一条或若干条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

多倍体polyploid体细胞包含超过两个以上基因组的生物体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同源三倍体和同源四倍体。

异源多倍体allo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的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杂交种染色体加倍而成。

双二倍体amphidiploid包含来自两个不同物种的相当的基因组的异源四倍体,如2n=2X=48的异源四倍体普通烟草。

缺失deficiency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了。

重复dumplication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一区段。

倒位inversion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的正常基因排列顺序颠倒了。

易位translocation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

基因互作gene interaction 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effect两对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

当只有一对为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重叠作用duplicate effect当多对基因共同对某一性状起到决定作用时,不论显性基因多少,都影响同一性状的发育,只有隐性纯合体才表现相应的隐性性状。

积加作用addictive effect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均不存在时又表现第三种性状。

显性上位dominant epistasis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