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说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说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⑴----⑷题。

(18分)血的故事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

张医师最近常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

这位彭先生说,作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也说不定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该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

”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

钱太太听了竟“咯”的一声笑了,:“还管他丈母娘的血型呢!”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从烟雾朦胧中看看天幕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夹着一包公事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这位太太说得一点儿也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结果认识了没有?”有人发愚问。

“当然我们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他就是不许他的女儿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

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

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

可是一年下来,我的希望就始终没实现,有时看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地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两块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

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老泰山凶得来!”“硬是要不得!”“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

’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

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

“秀鸾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 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500块钱100ML,共需300ML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

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

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

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

”大家同声地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3)“外省郞”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6分)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18分)隐瞒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

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

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

”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

”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

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

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

”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

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

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

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

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夏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

”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夏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

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

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

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

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

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

”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

”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

老王,你说是不是?”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

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

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

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

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

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

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

”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

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

”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

”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

”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

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选自2014年第3期《北京文学》)(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D.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E.“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2) 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4分)(3)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

(4分)(4) 本文标题为“隐瞒”,有人认为也能以“真相大白”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6)小说阅读答案《血的故事》(1)C、D(2)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3)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4)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