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添加重力collector-loadcols-name(自己输入名字)-card image-grav-creat/edit,G中输入重力加速度(注意单位一般输入9800),N1,N2,N3,(0,-1,0)表示Y轴负方向。
在BCs中选择control cards,然后选择acceleration,然后根据需要选择。
另外,如果要添加重力,那么材料属性里RHO一定要填写,这是表示密度。
2.划网格产生的问题在sw中建好的模型导入到hypermesh里本来是没有自由边,可是在一个面上划完网格后就产生了自由边。
这个自由边是肯定会产生的。
因为这个时候仅仅是在一个面上划了网格,按照自由边的定义,在这个面的外围没有其他的面与之相连,所有会产生自由边。
这个自由边不能去掉,而且没办法去掉。
3.网格密度对拓扑优化结果有影响。
4.拓扑优化中常用质量分数作为约束,但是除非在优化设计要求中明确提出优化后质量减轻的百分比,否则优化前很难断定质量分数应该选取多大合适,因此可能需要指定几个不同的质量分数分别进行优化,然后再在结果中选取最优参数5.为模态分析设置频率分析方法的card 是EIGRL其中ND跟设置有几阶模态有关系。
V1,V2设置频率范围。
6.coupled mass matrix耦合质量矩阵7.设置载荷类型BCs->load types->constraint->DAREA(dynamic load scale factor)这里是设置动态载荷。
8.频率载荷表collector type->loadcols->....->card image->TABLED1例如:TABLED1_NUM=2,X(1)=0,Y(1)=1.0,X(2)=1000,Y(2)=1.这样就定义了频率范围为0~1000Hz,幅值为1的载荷9.创建随频率变化的动态载荷loadcols->..->card image->RLOAD2(frequency response dynamic load,form2)10.Card Image是你在创建一个新的组的时候,通过Card Image赋予这个组里面的单元一些属性.具体怎么用,跟你用的模板有关对于hm7.0版本,如果选ANSYS模板,创建component的时候,Card Image所指定的就是这个组的单元的单元类型.(8.0 改了,不能通过Card Image定义单元类型了.)。
如果选abaqus, card image指定这个组里面的单元是solidsection 还是shellsection还是rigid body或者其什么的。
总之,你要对你所用的求解器的关键字比较熟,才能更好的使用HyperMesh做前处理.11.瞬态载荷cardTLOAD112.模态分析关键步骤:1. 创建一个load collector, card image选择EIGRL(LANCZOS方法)。
2. 创建subcase,type为normal modes, method选中刚才创建的load collector。
3. 在control cards的sol选择nomal modes,param中选择autospec, 如果想生成op2文件,把post也选上4. 导出成bdf文件,启动nastran进行分析。
12.模态分析关键步骤:1. 创建一个load collector, card image选择EIGRL(LANCZOS方法)。
2. 创建subcase,type为normal modes, method选中刚才创建的load collector。
3. 在control cards的sol选择nomal modes,param中选择autospec, 如果想生成op2文件,把post也选上4. 导出成bdf文件,启动nastran进行分析。
13.template和profile(即在hw8.0里选择preferences,然后选择user profiles)是不同的。
14.hw8.0划好网格模型如何导入到ansys将template设置成ansys:file->load->template将user profile设置成optistruct.先将网格划好。
划完网格后,将user profiles设置成ansys创建单元材料属性:记得要选择creat/edit,然后在card image里选择要设置的密度,exx,nuo 等。
将component更新一下退回到geom,选择et types选择跟ansys对应的单元类型。
最后export15.其实各种CAE前处理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通过拆分把一个复杂体拆成简单体。
这个思路一定要记住,不要上来就想在原结构上分网,初学者往往是这个问题。
16.圆柱相贯是比较难划分的,但是也还是有技巧的。
首先因为模型时对称的,所以一定要把最基本的部分找出来,拆分成1/4,1/2模型,这样才能更好的观察交接面的位置,以及相交情形。
这一点不仅对圆柱划分有用,对于其他的模型,只要是对称的一定要分开。
画好之后用reflect。
这样一是方便画网格,二是保证模型的准确。
画图一定要在相交处将模型分开,就是说找出几个图形共同拥有的点,线,面。
这是相当重要的。
然后在这些地方将整个模型分开。
如图所示,还有一些地方没有标出。
找出点,线是为了模型拆分,找出面是为了划网格。
因为模型是两两相交,所以一定可以找出两个图形所共有的面,找出之后才能开始画网格。
文章中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或段落,模型中也有承上启下面。
只有找出这样的面,你才能画,否则你是画不出的。
共享的面都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这样找出之后,才可以衔接两个圆柱的节点。
用solid map就可以实现了。
当然可能有些图的共享面并没有图示中的明显,这就要自己做了。
画网格要先画交接的部分,这样才能很容易的保证节点的连续。
此外,要画网格,就一定要找出两两共享的面。
这个面可能没有,这就要自己做出来。
因为两个形体相交,肯定会有交线,把这些交线找出来,面就做的差不多了。
很多时候需要自己添加一些线条的。
17.并不是节点越多越好,高密度的网格能带来计算精度的提高,但是采用适当的单元类型才是最重要的18.Hypermesh是一个通用的前处理器,可以适应不同的求解器的需要。
可以中途更换其他模板,但是不建议这样做, 因为不同求解器对于单元类型, 载荷,以及材料的定义相差比较大,没法自动把所有的东西一一对应的给你转换过去.通常情况下,中途切换模板,意味着除了节点和单元保留外(载荷有时候可以转换过去),其他的东西,譬如单元类型,接触,材料等,几乎全部都要重新定义.19.选择nodes是有个by setsby……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选择set是集合1.如果一些节点/单元需要反复选用,可以选中后放到一个set中,以后要用的时候随时可取,省得每次重复选择。
2.个人习惯,我通常把要约束的节点先放到一个set中,施加约束的时候by set3.在创建Cerig的时候,把所有的slave node放到一个set中备用。
4.以ANSYS为例,有一些特殊的操作,在hypermesh中不好处理,需要在ansys中处理。
但是,hm导出的有限元模型导入到ansys后,没有几何,如果想选择某些节点或单元进行操作,将会非常地困难,尤其是结构复杂的时候。
5如果事先定义好了set,在ansys中,会自动转变为ANSYS中同名字的component,这样选择对象的操作起来就方便多了。
20.ansys中设置加载方式是通过KBC关键字.你在hypermesh里面设置KBC就可以了在control card里面找.21.2D网格没问题,3D网格也没问题吗?2D里网格没问题了,solid map后,3D的网格不一定没问题,这要分两种情况:a.如果就一个简单体,那肯定没问题;b.但复杂体就不行,比方说如果你在划一个复杂的体,一般你会切成很多块,每一块都是一个体,每一个体的2D网格没问题,但他们连在一起3D网格可能就有问题,可能存在缝隙,所以在你做复杂体的时候在solid mappanel下每划一个体的网格都要点下这个面板右边的按扭eqvilance,这样就能保证体没问题。
22.组合多个载荷(8.0版本)创建一个load collector;card image选LOAD;点击create/edit;把下面的load_num_set改成你所要组合的载荷的数目;s一般默认为1,s1(1)也填1.S1,S2为放大倍数dload最好是同类型的载荷23.设置初始速度的card:invelb24.创建table的时候,txt的值要按照(x,y)的顺序,一个值接着一个值输入。
25.理论上模型的固有频率应该是无穷阶的,由于简化成有限单元组成的模型,其固有频率的数量应该等于节点自由度之和减去约束自由度之和。
一般前几阶固有频率最重要,求解的精度也比较高。
求解的阶数大到一定程度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根本算不准,也没有必要考虑。
固有频率显示的是模型自身的特性,了解它可以用来分析模型的振动响应,优化模型或激振频率,避免共振。
每一阶次的固有频率都会对应一个模态振型,理论上无穷多的固有频率就对应有无穷多的振型.如果其中某些相邻阶次的固有频率对应的振型是一样的话,那么就很可能产生自振.如果一个零件的某阶频率和接触的其它零件的某阶频率接近,振型相似,那么就很可能形成共振.这些就是模态分析所关心的结果26.三角形单元为什么精度差三角形单元的形函数是简单的线性插值函数, 导致三角形单元是常应变/应力单元.也就是说,每一个三角形单元内部,应力,应变处处相等, 所以,三角形的计算精度是很粗糙的.27.对于瞬态分析,必须将复数形式的阻尼阵转化为实数,因此就要通过一般简化将结构阻尼转化为对应的粘性阻尼。
结构阻尼是在物理坐标系下而模态阻尼应该是在模态坐标系下的。
在直接频率响应分析中需要输入结构阻尼系数,模态阻尼系数用于模态频响。
W3实际上是一个圆频率瞬太响应分析的时候会将结构阻尼转化为粘性阻尼W3对应总体结构阻尼的转换W4对应单元结构阻尼的转换例如:某激励在某段时间内的频率为250Hz则W3=2*3.14*250=1570w=2πf模态阻尼系数好像一般1%-5%吧实际中需要测试得到,如果只是一般的计算,1%-5%足够了。
28.如何判断结果材料力学等理论的东西要多考虑一下,和计算结果对比。
另外,不确定的时候可以改变单元网格密度等多算几个模型,相互验证。
29.删除临时节点的方法shift+f2或者先在preferences切换成hypermesh,然后在geom下面有一个temp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