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PPT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PPT

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代表作品:《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人类激励理论》
马斯洛生平简介
1908年4月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犹太家庭,童年生 活痛苦,五岁开始经常在图书馆学习
1926就读纽约市立学院法律系专修法律——两个星期后,断定自己 的兴趣并非在法律上,广泛地选择各种喜欢的学科——三个学期后, 转往康奈尔大学,但他很快厌倦了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分析和铁 钦纳的枯燥乏味,不久又返回纽约市立学院
安全需求
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 足以后就要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 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 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 官、智能等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 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 为激励因素了。
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若不满 足,则有生命危险。包括吃、穿、住、行、医疗和繁 衍后代等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求。这些是人类最 基本的,也是动力最强的需求,在这一级需求没有得 到满足前,更高级需求就不会发挥作用。一个人在极 度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 就是得到食物。也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 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当一个 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均退居次要地 位。
自我 实现需求 尊重需求 社交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生理的需求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 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 学家马斯洛首创的一种理论。 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激励 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 论 。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 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组成, 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 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 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 境界。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 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 安全、社交(归属和爱)、尊 重和自我实现,这五个需要由 低到高,并分别提出激励措施。
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 要。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 求不受打扰地独处。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往往会竭 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获得成就感。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 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 候的人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具有一种 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了短 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 况,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又会迅速 地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人几乎整个 一生都总是在希望着什么,是贯穿他 整个一生的特点。”
---马洛斯
人物生平简介 层次需要理论介绍 理论评价
马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介
国 籍:美国 民 族:犹太族 出 生 地:纽约布鲁克林 出生时间:1908年4月1日 逝世时间:1970年6月8日 职 业:心理学家 信 仰:人本主义 毕业院校:威斯康辛大学 主要成就: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
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凸显出来, 进而产生激励作用。
尊重需求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 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 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 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 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 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 信赖和高度评价。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建立的三个假设:
1. 人要生存,他的需求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 求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求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2. 人的需求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到 复杂的。
3. 当人的某一级的需求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才会追求高 一级的需求,如此逐级上升,成为其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1928年不顾父母的反对与其表妹贝莎结婚 1930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 1931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硕士 1932年2月-1933年5月,马斯洛每天花数小时,在不惊扰动物的情
况下,对不同种类的 35 个灵长目动物悄悄进行观察,并做详细的 笔记。并完成了题为《支配驱力在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社会行为中的 决定作用》的博士论文,用来证明不仅在猿猴,而且在其他哺乳动 物及鸟类的社会行为和组织中,支配驱力都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 他注意到支配似乎源自一种“内在的自信心”或“优越感”,而不 是通过肉体攻击取得的。
193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
1935年于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
1937年任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在思想上才放弃行为主义, 改而走向人本主义。
1951年任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和心理学教授
1954年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
1961年创办人本主义心理学期刊
1962年成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社交需求(归属与爱)
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 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 望接受别人的爱。
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 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
社交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更细腻,它与一个人的生理特性、 性格、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经历、受教育情况、宗教信 仰等都有关系。是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 爱护和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 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难以察悟,无法度量。
1967年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70年6月8日因心力衰竭于加利福尼亚门罗公园逝世
1970年8月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首届国 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议。
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通过设置人本主义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这两件事标 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获得美国及国际心理学界的正式承认。
需求层次论的提出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 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 和价值。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能力, 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需求,能够得到别人的承 认和尊重等,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 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