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萌发新枝,5年修剪一次。 (3)重修剪
适用于衰老茶园中主枝尚强壮、1~2级分枝也 较壮实、上层分枝零乱细弱的茶园。
16
1.重视有机肥,有机以氮肥为主,氮与磷钾和其他营养元素相配合。 4.以根部施肥为主,根部施肥与叶面喷肥相配合。 5.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施肥技术
17
虫害: 吸汁:茶小绿叶蝉,茶螨,黑刺粉虱,茶蚜等 吃叶:茶卷叶蛾,茶尺蠖,刺蛾,茶毛虫等
18
成虫
若虫
19
取食区
小
产卵区
绿
叶
蝉
活动区
活
动
庇护区
区
域
20
取食部位
嫩芽部位
嫩叶背面
21
产卵区域 嫩茎部位
产
卵
区
域
嫩茎皮层与
及
木质部结合 处
部
产卵部位
位
褐色枝条 不产卵
22
➢ 产卵(散产于嫩茎皮层和木质部之间,茶褐色的 枝条上不产卵)。
1
一 茶叶的分布和文化 二 茶树的主要栽培管理 三 茶叶主要的虫害 四 茶叶主要的病害
2
3
1979年前
1980—2000年
2001年后
吃的饱
吃的好
吃的健康
喝无公害茶 喝绿色茶
喝有机茶
4
茶文化
—安溪为例
安溪的茶俗文化,堪称闽南一绝。特别是每 逢采茶季节,茶园里茶歌飘荡,茶山成了天然的 对歌台。茶艺更具文化内涵,融闽南音、茶歌、 茶舞为一体。从冲泡到品尝,一共经过14道工序, 人们一边品尝浓郁甘醇的茶香,一边享受绝妙的 艺术表演。"安溪人待客茶当酒,茶杯一端好朋友", 成为世代相承的礼俗。
33
防治方法: 干旱气候利于发生,主要发生在秋季。 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注意清除茶园落叶 结合中耕除草,旱期喷灌,可减轻为害 2,加强虫情监测,春茶结束后,秋茶,各防一次
,在冬季封园一次。 3,推荐药剂:丁醚脲,哒螨灵,四螨嗪等 RN:怒狮,红风,拂满光
34
主要在茶树中下 叶吸汁为害,并 排泄蜜露,诱发 煤烟病。主要在 4—6月大发生。
5
6
7
8
9
茶园
胜景
10
茶园仙境
11
绿农有机生 态茶博园
12
做好茶叶应具备的三大要素 好天气+好技术+好茶青
13
1· 光
(喜光耐阴,要求较多的漫射光)
2· 温度
(最适温度20-25℃)
3· 水分
(年降雨量1000MM-1500MM)
4· 土壤
(土层肥厚,质地疏松,通气排
水良好,PH值4.5-6.0)
➢ 成虫和若虫均怕湿畏光,阴雨天气或晨露未干时静 伏不动。强光下,则转移至下部阴凉处隐蔽,徒长 枝芽叶上虫口较多。若虫蜕下的皮留在叶背。
24
➢茶小绿叶蝉年消长规律基本 上有双峰型、迟单峰和早单 峰型3种类型。
25
➢ 气候:10℃时开始活动,旬均温在17~29 ℃之间,是其生长与繁殖的适温区,最适温 为20~26 ℃ 。
➢ 夏季气温和湿度是对闽南茶小绿叶蝉双峰型 发生的重要原因。
26
茶小绿叶蝉一年发生10 代左右,福建11—13代,广东 12—13代,其他区域约10代。 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茶树汁液, 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输送,茶 树受害过程分为失水期、红脉 期、焦边期、枯焦期。全年以 夏茶,秋茶受害最重。时晴时 雨 有 利 发 生 ( 16—26℃) 。 第 一次高峰期5—6月,第二次高 峰期9—10月。
1. 发生代数:6—7代 2.不同龄期幼虫为害特点 3.栖息习性 4.拟态
38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灯 光诱杀。 2,化学防治:甲维盐。
39
40
为害特点 :成、若 虫刺吸茶树等幼嫩芽 叶,用针状口器吸取 汁液,受害处出现黑 色枯死状小点,后随 芽叶伸展变为不规则 状孔洞,孔边有一圈 黑纹,叶缘残缺破烂, 叶卷缩畸形,春茶受 害重。
35
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结合疏枝修剪,中耕除草,使
茶园通风透光,以减少虫害发生。 2,注意保护蜘蛛类等天敌。 3,推荐药剂:吡虫啉噻嗪酮,啶虫脒等。 RN:强势,高猛。
36
俗称:拱背虫
为害特点: 以幼虫咬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严 重时常将叶片,嫩茎全部吃光,使 整片茶园光秃。
37
14
1.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
次数
离地高度
第一次
15——20
比上次剪口 提高高度
苗高30厘米
第二次
30——35
15
第三次
40——50 10——15
15
2.成年茶树的修剪
(1)轻修剪(春前,秋后 4-8cm) 主要根据留叶茶季来确定修剪的嫩梢。
(2)深修剪(秋后 1/2-2/3) 剪除茶树的鸡爪枝、冗生枝、枯枝,促使茶树
咖啡小爪螨 茶短须螨
茶橙瘿螨
茶跗线螨
32
为害特点 茶橙瘿螨以吸汁嫩叶,成叶为主,叶变红褐色或叶脉
变黄,芽叶萎缩,严重枝叶干枯,呈铜红色,似火 烧。 茶跗线螨主要为害嫩芽,使叶两面均呈褐色 茶瘿螨主要为害成叶,受害初期不明显,仅见叶面有 灰白色尘状虫体或脱皮。 茶短须螨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受害叶脉及叶柄褐色 ,叶背现紫褐色突起斑。
➢ 成虫产卵期达20多天(越冬成虫产卵期长达1个 月)且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的习性,致使 世代重叠明显。
23
➢ 成虫和若虫均趋嫩为害,成虫嗜好黄绿色和浅绿色。 多栖于幼嫩叶片背面,且以芽下2~3叶叶背虫口为 多。3龄前若虫主要在叶背取食,3龄后善横行,善 爬善跳,取食范围逐渐扩大,稍受惊动即跳去或沿 茶枝迅速向下潜逃。
41
防治方法 : (1)早春及时清除茶园杂草,减少越冬卵。(2)越冬 卵开始孵化为若虫、但尚未转移到茶树上为害时, 对其越冬寄主苜蓿、蚕豆、豌豆等喷药杀灭。 (3) 4月中下旬化学防治: 氰戊· 马拉,吡虫啉等。
4,推荐药剂:丁醚脲,联苯菊酯,除尽等 RN:胜吊,甲龙,吊无影,锐冠。
29
30
茶蚜
为害特点:
成,若虫群集在 芽梢和 嫩叶背面吸汁,致使新发 育不良,卷缩,并排 “蜜 露”诱发煤烟病。影响茶 叶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1,及时采摘,可以有效 的控制。
2,化学防治,吡虫啉,啶 虫脒等。
31
茶叶瘿螨
27
茶小绿叶蝉为害状
28
防治方法: 1,及时分批采摘,可减少产卵机会。并采下已产
卵的嫩梢,降低虫口密度。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破坏虫口
的栖息场所,减少虫源,提高施药效果。 3,当年发生较多的茶园应在秋茶后,及第二年春
茶前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3龄前;活跃期(早上露水干及黄昏);盛发 期(5-6月,9-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