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服务自查报告与中医药自查报告合集中医药服务自查报告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自查报告**镇中心卫生院**市卫生局:根据*卫字(20**)第73号文件精神,我院立即组织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考评细则》,并组织分管副院长、科主任对我院的功能科室进行检查考核,查找存在的问题,为努力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三个三分之一”的目标,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镇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开展了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建设工作,现将自查总结如下: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建设小组,由**副院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建设项目;定期召开会议,制定相关优惠措施鼓励中医药发挥特色优势。
2、规范机构设置:多年来我院坚持设置中医科,而且诊室集中、相对独立;中药房和中药库布局合理,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成药品种,坚决执行统一招标、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原则;并利用板报、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介绍中医药适宜技术、养生保健知识。
3、委派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我院现有有主治中医师两名,执业医师两名,针灸助理医师一名;其中本科学历一名,大专学历三名,中专学历一名;负责中药房的药剂人员有一名,且具有中专学历和培训证书;多年来我们坚持“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发展我院的中医力量和接班人完善中医科的设备配置:规范基本设施,购置与发展中医业务相适应的基本诊疗和中药房的设备。
5、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门诊、住院等服务形式,运用中医理论辩证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开展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我们针对不同疾病和康复服务对象,制定个体化的中医康复方案开展康复治疗;在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工作中,我们开展了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
6、加强对辖区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乡村医生学习中医药知识,利用下乡体检等机会指导,提高乡村医生的中医诊疗水平。
7、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今后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原则,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卫生院和卫生室的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对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者开展中医康复服务。
在今后的中医业务项目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20**.10.31篇二:中医药工作自查报告。
中医药工作自查报告一、基本条件建设1、我中心于20**年2月设立了中医科和中药房,但没有完全达到《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
18分。
2、我中心设置了一个中医科室、一个针灸诊室、一个推拿诊室、一个理疗诊室。
今年中心整体搬迁完毕后,新设置的中医科会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并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13分3、我中医科目前配备的诊疗设备有: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刮痧板。
15分4、中药房设置:配备了中药饮片柜、中药颗粒剂饮片柜、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
配备的中药饮片160种,中药饮片颗粒剂322种,并提供了煎药服务。
13分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我中心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为20%。
30分三、中医药服务能力1、我中心目前能够提供基本的中医医疗服务,在门诊工作中能够运用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处理常见病、多发病。
28分2、经过统计,我中心自2月20日开诊至今,中医药处方数为2622,总处方数为14195,比例为18.47%。
6分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1、本中心还未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丛书。
11分2、本中心还未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系列丛书。
15分3、正在逐步开展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疾病的康复治疗。
15分五、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1、由于我中心中医药人员有限,目前还未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0分2、我中心未能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
3.5分3、我中心对中医药健康教育进行了宣传,并在宣传栏内展出。
3.5分4、由于中医药人员紧缺未开展公众健康中医药咨询活动。
3.5分5、未对农民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3.5分6、未对孕产妇健康管理运用中医药知识。
0分7、未对老年人、妇女、儿童及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药保健指导。
11分8、未在慢病管理中运用中医药知识。
13分9、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未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分六、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60分1、我中心在中医科开展前,设计出了具有本中心中医科特色的宣传彩页,并在所在街道的所有村镇进行了宣传,并一一发放到村民手中。
2、自开诊以来,我中医科的几名中医药专业人员利用精湛的专业技术治好了很多村民的疑难杂症,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
总分279分篇三: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自查报告。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自查报告根据**号文件要求,我局对照《**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省级督查评估细则》,对全县中医药工作进行自查考核,查漏补缺。
现将自查总结报告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目标责任管理,为中医药提升工程实施奠定了坚实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纲要,20**年5月县政府牵头,卫生、人社、发改、药监四部门联合成立了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领导小组,下发了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建了办公室;与各相关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任务、主要措施等。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每半年督导检查一次,并通报、总结。
各县直医疗单位、各乡镇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不断加大中医药工作力度,构建了提升工程良好的组织体系。
(二)加大资金投入,为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县政府以“发展提高县级,充实加强乡镇级,不断巩固村级”的发展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巩固完善农村中医药三级网络。
近年来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三堂一室建设以及十县百镇千村创建为契机在中医药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一是县委县政府加大对中医药事业投入。
县财政每年按人均**元的投入比例安排中医药工作建设专项经费,用于中医药医、教、研工作。
同时,保证中医药事业费逐年有所增长,近三年平均比例高出县财政同期支出增长8个百分点。
二是我局利用扶持资金和自筹资金,加大中医药投入。
20**年我局利用省提升工程村卫生室项目资金4万元再增加6万元共10万元,为100个村卫生室配备价值10万元的中医药设备。
三是各单位加大资金投入。
近3年来全县乡镇卫生院以“国医堂”建设为契机,共投入200余万元改造中医科建设“国医堂”。
(三)积极推进中医药在社区卫生事业中的发展。
为了推动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独特作用,我局下发了《关于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用通知》,明确了各医疗机构利用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目标、任务、基本方法,切实提高城乡居民中医药预防保健能力。
全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有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
能开展中药饮片、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穴位注射、牵引、小针刀等多种诊疗项目,诊疗设备齐全,如:针灸针、小针刀、颈椎电动牵引椅、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推拿病床、红外TDP烤灯、多功能治疗仪、全自动煎药机等多种诊疗设备,价值100余万元。
基本满足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预防保健服务。
全县共有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开展中医诊疗、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并配备有针灸针、颈椎牵引椅、多功能治疗仪、艾灸盒、火罐、神灯治疗仪等。
100%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中成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有93名执业(执业助理)医师,其中中医(中西医)类别27人,占29%,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各有一名以上中医(中西医)类别医师。
(四)以创建为抓手,大力夯实基层中医药基础。
我县以“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高标准建设“国医堂”、大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抓手,大力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
1、高标准建设“国医堂”,深入开展“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20**年全县乡镇卫生院开展了“国医堂”建设的热潮,3年来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共投入200余万元改造中医科建设门诊、中药房、针灸理疗室、煎药室、住院病区等集中一起,建筑装饰中式古色古香,中医药科普宣传分布于橱窗、走廊,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国医堂”已成为乡镇卫生院亮点科室,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其中**等卫生院“国医堂”建设设计精致,投入大,面貌新颖,社会反响好,“国医堂”建设率100%。
**已经省级验收授牌。
2、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推广。
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中药饮片、针灸、推拿、针刀等10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村卫生室均能开展针灸、火罐等适宜技术4项以上,42%的村卫生室设有中药柜,100%的卫生室有中成药。
基本满足乡镇级、村级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3、充实中医药队伍,努力提高中医药技术水平。
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
全县乡镇卫生院执业(执业助理)医师**人,其中中医(中西医)类别**人,占26%。
42%的村卫生室有中医专业村医,100%的村卫生室是能中会西的村医中医药服务量大幅提高。
20**年县乡两级年门诊人次108.9万人次,其中:中医诊疗33.2万人次,占年门诊量30.5%,同比增长20.6%;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3.6%。
县中医院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了82.2%,病房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5.5%,中药处方合格率达98%,门诊中医病历书写合格率达92%,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达96%,80%病区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
乡镇卫生院住院中医病历书写甲级率达91%,处方书写合格率96%。
(五)强化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实施名科、名院战略。
各医疗机构加大投入,优化人力组合,强化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实施名科、名院战略。
一是县中医院重点建设了针灸推拿、心脑血管病、肝胆病、糖尿病、骨伤、神经外科、乳腺、肛肠等8个专科和脾胃病、风湿病、颈肩腰腿痛病3个专病。
其中针灸推拿专科设置床位70张,20**年创建为省级重点专科,在**市及周边地区享有盛誉。
20**年县中医院脑(血管)病科评为省级重点建设专科。
并高标准建成了养生堂及治未病中心。
专科建设走在全省同级前列。
20**年通过二甲复审。
全院积极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
二是县人民医院高标准扩建中医科、中药房,全院病床910张,其中中医科病床65张,占7%。
医院专门配备了中医药预防保健人员和设施,明确规定了中医在临床科室的联合诊疗,特别在预防保健、传染病方面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