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剧情简介:1.梁山伯与祝英台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
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
梁祝分手,依依不舍。
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
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
美满姻缘,已成沧影。
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
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
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
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
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2.《西厢记》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
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
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
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
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
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
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
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
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
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
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3.红楼梦林黛玉幼失双亲,寄居外祖母家,多愁善感,体弱多病。
与表兄贾宝玉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但宝玉祖母不许他俩联姻,而要宝玉与表姐薛宝钗成婚。
于是王熙凤用调包计撮合宝玉与宝钗的婚姻。
黛玉得悉,旧病加剧,焚稿断情,含恨而死。
宝玉在洞房之夜明白骗婚真相,惊愤之加,奔至黛玉灵前哭悼后愤然出走。
林黛玉自幼丧母,寄居外祖母家。
她与表兄贾宝玉两小无猜,情投意合。
一次,宝玉因与王府伶人交友,被其父毒打。
黛玉前去探望,被侍女误拒门外,却又闻见宝玉送宝钗出门,不禁心神凄怆。
暮春时节,落花纷飞,黛玉顿生感触,荷锄葬花。
宝玉见之,倾吐衷肠,后黛玉侍女紫鹃为试宝玉之心,谎称黛玉将返回苏州,致使宝玉一病不起。
贾母察觉宝玉与黛玉心心相印,却又想娶宝钗为宝玉之妻,故照王熙凤的『掉包』之计,佯称宝玉与黛玉成亲,实则暗娶宝钗。
谁知真情泄露,黛玉含恨而死。
宝玉冲出新房至黛玉灵前痛哭后愤然出走……4. 《碧玉簪》吏部尚书李廷甫,有女秀英,许婚同乡秀才王玉林。
秀英表兄顾文友,因向表妹求亲未成,怀恨在心。
在秀英成婚之日。
他勾结媒婆偷取秀英玉簪,并假造情书,暗放新房之中。
玉林拾书中计,疑秀英不贞,不置一词,愠怒而去。
新婚满月,秀英归宁,玉林疑秀英与文友有约,迫令她当日原轿而归。
秀英为夫妻和好,忍痛含悲,别母返回。
是夜,抱孙心切的王母又将玉林拖进新房。
秀英怕夫受冻,深夜为其盖衣,反被再次羞辱。
秀英含冤受屈,郁悒成疾。
后经其父李廷甫过府质问,顺藤摸瓜,审讯媒婆,真相才始大白。
大比之年,玉林得中状元,诚意捧凤冠向秀英赔情赔礼,夫妻终归和好。
5.追鱼书生张珍与丞相金宠之女牡丹指腹为婚,不幸亲亡家败。
金宠借口三代不招白衣婿,命张珍在碧波潭畔草庐攻读,读书声感动了鲤鱼精,变作牡丹小姐与之相会。
一日张珍遇真牡丹,被诬为贼,逐出金府。
鲤鱼精与张珍同返故乡,中途又被相府捉回,于是真假牡丹难分。
金宠先请包公断案,鲤鱼精使龟精变作假包公,造成真假包公不能明断。
金宠又请张天师捉妖,在鲤鱼精败于天兵之际,幸得观音相救,但她不愿成仙,甘落红尘与张珍结合.6.柳毅传书湖北人柳毅在前往长安赴考途中,在泾阳遇到一位女子在冰天雪地下牧羊。
在多次上山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对方乃是洞庭湖的龙宫三公主,远嫁给泾水龙王十太子。
可惜小龙王生性风流,娶妻之后不但没有洞过房,连碰也没有碰过她。
三公主独守空房之余,又被翁姑欺凌,带负责降雨降雪的羊群到江边放牧。
周遭水族禽鸟慑于龙王声威,都不敢为三公主传书回家求救。
柳毅义愤填膺,答应放弃科举的机会返回家乡送信。
柳毅回到洞庭湖畔,为三公主送信往龙宫。
但洞庭君碍于与泾阳君的多代姻缘,想息事宁人,但洞庭君的弟弟钱塘君则大表气愤,并带同水军前往解救三公主,并杀了泾水十太子。
三公主回宫后,为柳毅奉酒答谢。
钱塘君见二人眉来眼去,欲撮合二人。
但柳毅碍于没有媒人作中介,以及介怀自己间接杀了三公主的丈夫,所以拒绝了婚事。
柳毅回到地面之后,经常望湖兴叹;而三公主亦对柳毅日夜挂念。
双方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而大费思量。
柳毅的母亲决意为柳毅寻找媳妇;而钱塘君由于错手杀了三公主的丈夫而梗梗于怀,决意化身为媒婆前往柳家说媒。
二人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体现了梦想与虚无,是一部浪漫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戏剧名作。
7.情探秀才王魁,因投亲不遇,流落异乡,病倒在雪地上,名妓桂英将其救起并资助他读书,二人结为夫妇。
后王魁赴京赶考得中状元,竟背弃桂英入赘相府,而寄给桂英一纸休书。
桂英控诉无门,含冤自杀。
她的灵魂至京都寻找王魁,以请求收留之情进行试探,不料王魁竟要加害于她。
桂英忍无可忍,活捉了王魁。
写名妓敫桂英周济秀才王魁,又以身相许,两人恩情缱绻,盟誓于海神庙,互不变心。
两年后,王魁入京中魁,在名利诱惑下,遣书休弃桂英,另与官家之女成婚。
桂英愤而诉于海神庙,自缢身死。
海神爷准了她的诉状,命判官引桂英鬼魂进京与王魁折证。
桂英不舍夫妻恩义,再次以"情"试探,不料王魁果然负心绝情,桂英盛怒之下,活捉王魁。
8.何文秀明嘉靖年间,海宁恶霸张堂,依仗干爹严嵩权势,横行不法,民怨沸腾。
书生何文秀偕妻王兰英上京赴试,路过海宁,与张堂邂逅。
张堂欲图霸占王兰英,设计圈套,诱使忠厚老诚的何文秀堕入套中,张堂在调戏王兰英,逼奸不成之后,恼羞成怒,制造冤狱,陷害何文秀。
海宁知县贪赃枉法,官官相护,将何文秀屈打成招,张堂又买通解差,欲加暗害。
幸解差王德仗义,私放何文秀逃走。
张堂既害何文秀,又追抢王兰英,兰英逃至杨家茶馆,被杨妈妈所救,遂随同杨妈妈一家避居九里桑园。
三年后,何文秀改名王察,官为巡按,微服察访民情,在海宁访得了张堂无数罪迹,也访到了王兰英的下落。
为了有利于剪除张堂,为民除害,不能与久别的妻子会面,只得假借算命劝慰兰英,并安排兰英至巡按衙门伸冤告状。
巡按上堂,张堂气焰嚣张,在大量确凿的证据面前,不仅不认罪,反而对何文秀进行恫吓威胁。
何文秀为了正法纪、雪民愤,不顾“丢官削职难保命”的重压,断然将张堂处斩。
作恶多端的权贵义子张堂终于难逃法网.9.秦香莲北宋年间,陈世美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被招驸马。
其家乡连年荒旱,父母去世,前妻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闯宫遭逐。
丞相王延龄怜之,试图让秦香莲在陈世美寿辰之日扮成歌女席间弹唱以助破镜重圆,不成。
王延龄授秦香莲纸扇,暗示其到开封府告状。
陈世美派家将韩琦追杀,韩终放走秦香莲母子,自刎……秦香莲逃出三官堂,至包拯前控告陈世美"杀妻灭嗣",包拯将陈世美召到开封府,好言相劝,话不投机。
令秦与对质,陈世美自恃国戚,强词狡辩;包拯怒欲铡之。
……皇姑、太后闻讯阻刑……包拯不顾,铡死陈世美.10.珍珠塔方子文河南人家中数代为高官但父亲被冤而死方子文与母杨氏住祥符县又遭火灾家贫如洗御史陈琏姑父已经隐退家住襄阳陈琏生日将到杨氏命子文前往贺寿陈府总管陈宣原方家旧仆原名王木因方家家败来到陈府见子文引入内花园报告夫人陈夫人子文姑母见子文衣衫破旧心中不喜、话语间露出轻贱子文饱学多才心高气傲不愿受姑母轻视本想拂袖而去又想受母命前来不得已说出借钱之意夫人一口拒绝子文愤然告辞陈琏之女陈翠娥知书达礼更有一婢女采萍有侠义心肠见…11.彩楼记宋朝宰相刘懋之女月娥,在彩楼抛球招婿时,选中了寒儒吕蒙正。
刘懋嫌吕贫穷,逼女退亲,月娥不从,与蒙正同被逐出相府,苦居寒窑。
一日,蒙正从木兰寺赶斋回家,发现窑前雪地上有男女足迹,疑妻不贞,便对月娥冷嘲热讽。
后蒙正知足迹乃刘夫人差院公和丫环送银米所致,乃与月娥言归于好。
不久,刘夫人亲探寒窑劝女归家,月娥宁受清苦而不从。
蒙正赴考高中后,刘懋要接他们回府,亦遭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