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A. 个案研究法;B. 观察法;C. 定性研究法;D. 定量研究法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
BA. 个性心理;B. 心理过程;C. 心理现象;D. 个性倾向性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DA. 社会对心理制约;B. 心理现象产生机制;C. 心理的发生、发展;D. 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A. 情绪;B. 情感;C. 心境; D 应激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A. 个案研究法;B. 观察法;C. 定性研究法;D. 定量研究法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B 39A .趋避冲突;B .双趋冲突;C .双避冲突;D .双重趋避冲突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A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B .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 .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 .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A . “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 . “ 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 C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D . “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A .具有两面性;B .具有稳定性;C .具有外显性;D .具有境遇性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A .集中性与分散性;B .连续性与阶段性;C .平衡性与差异性; D .方向性与可逆性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
CA. 正强化;B. 负强化;C. 奖惩;D. 间接强化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DA. 直接强化;B. 间接强化;C. 奖惩;D. 自我强化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
CA. 接受过程;B. 认知过程;C. 同化过程;D. 学习过程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B新申博A. 基本原理;B. 变式;C. 概念;D. 教材结构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DA. 理解;B. 操作;C. 形成表征;D. 学习的迁移16、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
AA. 人际沟通;B. 人际交往;C. 亲和行为;D. 人际关系17、生活中所谓的“ 爱屋及乌” 、“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BA. 首因效应;B. 晕轮效应;C. 近因效应;D. 刻板效应18、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
AA. 社会心理;B. 社会知觉;C. 社会态度;D. 社会归因19、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AA. 社会行为;B. 社会舆论;C. 社会潮流;D. 社会传统20、人们常说的“ 一己之心,度人之腹” 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 CA. 选择性;B. 显著性;C. 投射性;D. 两极性21、二因素说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
BA. 道德认识;B. 道德意识;C. 道德意志;D. 道德情感22、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
CA .形成阶段;B .转化阶段;C .习得阶段;D .修正阶段23、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
AA .多元化态势;B .单一化态势;C .极端化态势;D .表象化态势24、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AA. 表现性因素;B. 知识性因素;C. 组织性因素;D. 个体性因素25、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
BA. 道德认知;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26、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
BA. 全体性;B. 科学性;C. 主体性;D. 发展性27、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
CA. 认知主义;B. 行为主义;C. 人本主义;D. 存在主义28、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
AA. 澄清技术;B. 具体化技术;C. 提问技术;D. 面质技术29、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
AA. 简述语意技术;B. 澄清;C. 提问;D. 具体化菲律宾官网30、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
BA. 简述语意技术;B. 倾听技术;C. 提问技术;D. 澄清技术31、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
DA. 班级管理能力;B. 心理辅导能力;C. 敏锐的思维能力;D. 教学的能力32、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
CA. 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B. 认真研究教材;C. 进行教学反思; D. 倾听学生的声音33、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
CA. 学术考核;B. 教学考核;C. 目标激励;D. 岗位定级3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
DA. 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B. 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C. 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 D.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35、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需要层级依次为()。
BA.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学习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B. 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 生理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D.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6、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
BA. 学校文化;B. 民族文化;C. 企业文化;D. 制度文化37、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AA. 行为强化激励;B. 物质激励;C. 精神激励;D. 环境激励38、下列属于组织文化的是()。
BA. 制度文化;B. 企业文化;C. 地区文化;D. 国家文化菲律宾申博39、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AA. 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B. 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C. 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D. 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40、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
CA. 物质文化;B. 精神文化;C. 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D.制度文化41、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将客观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特征的什么属性?()A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42、记忆过程包括()。
AA.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B. 识记、保持和遗忘;C. 再认、重现和回忆;D. 识记、再认和遗忘43、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
BA .弗洛伊德;B .罗杰斯;C .魏特海默;D .斯金纳44、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
BA .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B .亲密感对孤独感;C .繁殖感对停滞感;D .勤奋感对自卑感45、外表并不吸引人的女大学生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成绩优异,以获得她在外部特征上所不能得到的别人的器重和赞赏。
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DA .投射作用;B .否定作用;C .升华作用;D .补偿作用46、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DA . 为大学生树立榜样;B . 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C . 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D . 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47、()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DA. 意义学习;B. 行为主义学习;C. 建构主义学习;D.信息加工学习48、流行于 80年代,并在我国 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 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的学习理论是()。
DA.意义学习理论;B. 发现学习理论;C.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9、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BA. 人际互动;B. 人际交往;C. 人际沟通;D. 亲和行为50、侵犯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侵犯和()。
DA. 行为性侵犯;B. 意图性侵犯;C. 动机性侵犯;D. 敌意性侵犯51、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又被称为()。
BA. 首因效应;B. 光环效应;C. 近因效应;D. 刻板效应52、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
C A. 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 从众行为; D. 社会行为53、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CA. 弗洛伊德;B. 洛克;C. 布鲁纳;D. 斯滕伯格54、“ 木桶理论” 可以很好地说明品德发展的()。
DA. 稳定性;B. 个体性;C. 道德性;D. 整体性55、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
DA. 自我熏陶;B. 道德灌输;C. 制度约束;D. 榜样作用56、品德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是一种()。
AA .心理现象;B .社会现象;C .生理现象;D .管理现象新申博官网57、我们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往往会感到敬佩,对自私自利的行为会感到鄙视,这是一种()。
B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58、辅导员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矛盾,让来访者透过自己言语和非言语的不一致,觉察到自己尚未留意的现象的技术是指()。
DA. 情感回应;B. 共情;C. 具体化;D. 面质技术59、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
BA. 共情技术;B. 情感反应技术;C. 具体化;D. 澄清技术60、提出比较概括、广泛的问题,对回答内容不做严格限制的技术属于什么技术?() DA. 具体化技术;B. 内容反应技术;C. 封闭式提问;D.开放式提问61、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达其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的技术是指()。
CA. 共情技术;B. 立即性技术;C. 具体化;D. 内容反应62、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被定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