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18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18

1
1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五
四、分析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对仗:
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阁序》)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与“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双双相对,在句法结构上是主谓结构两两相对,即“北海虽赊”对“东隅已逝”,“扶摇可接”对“桑榆非晚”。

词性上也基本上是相对的,即实对实(“北海”对“东隅”,“扶摇”对“桑榆”),虚对虚(“虽”对“已”,“可”对“非”),动对动(“赊”对“逝”,“接”对“晚”),静对静(“北海”对“东隅”,“扶摇”对“桑榆”)。

2.巡曾楹而空揜,抚锦幕而虚凉。

(江淹《别赋》)
上下联的句法结构都是“而”字连接两个动词性结构。

“巡曾楹”和“抚锦幕”是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空揜”对“虚凉”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词性上是实词相对:动词对动词(“巡”对“抚”)、名词对名词(“曾楹”对“锦幕”)、形容词对形容词(“空”对“虚”);虚词相对:连词对连词(“而”对“而”)。

五、利用工具书查出下列典故的出处:
1.徐孺下陈蕃之榻。

(王勃《滕王阁序》)
徐孺榻:《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陈)蕃在鄙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后以徐孺榻表示对贤士的礼待。

这里用来指洪州出人才。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径:东汉·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

”后因以三径代指隐士的家园,也指家园。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18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18 2 2
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式:
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

(诸葛亮《出师表》)
并提:“侍中”指郭攸之、费祎,“侍郎”指董允,并提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

代称:“良实”本都是形容词,这里指代贤良诚实的人,是以事物特征代本体。

2.将军身被坚执锐。

(《史记·陈涉起义》)
代称:“坚”代“坚固的铠甲”,“锐”代“锐利的武器”,是以性质代本体。

3.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对偶:即“鳏寡不闻犬豕之食”对“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互文:“鳏寡”与“茕独”、“不闻犬豕之食”与“不见牛马之衣”文义互相补充。

引用:改引董仲舒语:“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语见《汉书·食货志上》。

比喻:“犬豕之食”比喻食物粗劣,“牛马之衣”比喻衣着粗劣破旧。

4.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

(司马迁《报任安书》)
委婉:“不测之罪”,这里指死罪;“不可为讳”,这里指任安被处死刑。

省略:“仆又薄从上雍”句省略述语“之(到……去)”,即“仆又薄从上之雍”。

5.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

(《文心雕龙·情采》)
代称:“轩冕”代称官爵,“皋壤”代称隐者居住之地。

引用:“皋壤”见《庄子·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6.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

(萧统《文选序》)
倒置:“心游目想”是“目游心想”的倒置。

代称:以“目游心想”指代读书,以“移晷”指代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

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3
3对偶:“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代称:“白首”代年老。

比喻:用“青云”比喻志向的高远。

引用:二句改引《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尝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
坚,老当益壮。


8.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

(枚乘《七发》)
对偶:“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对“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

代称:“皓齿蛾眉”是“美女”的代称,“甘脆肥醲”是“丰盛甘美的酒食”的代称。

比喻:将“皓齿蛾眉”的美女比作斧子,将“甘脆肥醲”的酒食比作毒药。

9.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赵壹《刺世疾邪赋》)比喻:“咳唾自成珠”喻言语珍贵,“金玉”喻品德高尚,“兰蕙化为刍”喻贤人不被重用。

引用:“披褐怀金玉”一句,语出《老子》七十章:“是以圣人披褐怀玉。


代称:“被褐”指穿粗布衣的寒士,是“贫贱之人”的代称。

按:教材引文误“咳唾”为“咳吐”,今正。

10.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

(江淹《别赋》)
对偶:“珠与玉兮艳暮秋”对“罗与绮兮娇上春”。

代称:“珠”、“玉”、“罗”、“绮”都是“歌女”的代称。

互文:这两句互文见义,即“珠与玉”、“罗与绮”都“艳暮秋”、“娇上春”。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