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高三上学期周末测试(一)语文答案1.A(B项是天命信仰具备了人间的德行,而不是人间的德行具备天命信仰。
C现实权力的合法性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其接受天命之后转变为国家的生命。
D天命信仰并非来自个人的创造。
)2.C(突出的不仅是权力拥有者,还包括个人)3.B(“善政、美德”不直接与“家族的政治势力”发生因果关系,中间还有“同姓或同宗人所共有的东西”)4.B(A项“除华为外,全球没有企业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全球规模外场验证”文中无依据;C项强加因果;D项“三星18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出现萎缩,其余品牌均有不同幅度提升”并不能表明“全球市场日益增大”)5.A(“能够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的并不是“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极高算力、极宽频谱”,而是“该芯片为AAU带来了革命性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重量减轻、功耗节省等”)6.①创新研发有优势:不断创新,技术研发强大,5G技术领先于世界。
②技术设备有优势:设备可靠,技术领先。
③产品价格有优势:物美价廉,很难找到替代。
④产品竞争有优势:开启5G规模部署。
(任答三点,每点2分)7.C(父亲没文化于文无据)8.①突出父亲生性沉默寡言,符合生活实际,人物形象更真实。
②同行寡言,到校却再三拜托和叮咛,对比鲜明,既突出父亲对子女外冷内热的爱,又突出父亲严厉的形象,人物形象更丰满。
③父亲对待女儿,表面保持距离,暗地却细致入微。
丰富了文章主旨:长辈对晚辈既需要亲密无间的爱,也需要“有距离”的关注。
让人回味,给人启迪。
9.①“山路弯弯”作为往来通行的地方,象征父亲的辛劳的一生和朴实无华的品质;②“山路弯弯”喻示父亲给作者无声、无尽的爱,这是作者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③“山路弯弯”喻示作者家乡民风民俗淳朴厚重;④“山路弯弯”意味作者对家乡故土的无限热爱和对亲人的无比思念及感恩。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10.A(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
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11.A(“世祖”贵于“太宗”,能获得“世祖”庙号的,往往是开辟王朝全新时代的君主)12.D(“他上奏建议戍边八年的可补军校,最终被采纳”错,原文只提到他对激劝之道的不满以及对宿卫待遇的争取,并未提及“戍边八年的可补军校”的建议由高琼提出。
)13. (1)事情败露后,(高琼)将在街市被斩首。
时值夏雨滂沱,看守稍有松懈,他便拽断锁钉逃跑(共5分,状语后置、溃、怠、遁各1分,句意1分)(2)现在边境没有警报,你们坐在这里饱食着丰盛鲜美的伙食,应该知道是幸运的。
(共5分,鄙、尔、甘丰、幸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高琼,家族世代为燕州人。
高琼少时凶猛无赖,沦为强盗,事情败露后,将在街市被斩首。
时值夏雨滂沱,看守稍有松懈,他便拽断锁钉逃跑了。
后跟随王审琦,宋太宗任京兆尹时,得知他勇猛有将才,便召来安置在帐下做贴身侍卫。
太宗曾陪侍宋太祖皇帝在宫中宴饮,大醉,至退席时,宋太祖送到苑门。
当时高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都随从太宗,高琼左手抓住马靮,右手执马镫,太宗才能乘马。
太祖见了高琼等,颇赏识他们的壮猛,因此赐给他控鹤官的衣带及器物布帛,且勉励他尽心侍奉太宗。
太宗即位,升为御龙直指挥使。
随太宗征讨太原时,太宗命他带领两班弓箭手,合围攻城。
因犯错误,降级出任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
当时许州的数十个亡命骑兵,在知州臧丙出游城郊时,阴谋威逼劫迫导从举行叛乱。
高琼获悉此情后即告诉臧丙,劝他还城,并亲自率领随从将士数十人,带着弓箭单骑追捕叛兵,至榆林村,才追上他们。
叛贼进入村后民舍,登在墙头抗拒。
外号青脚狼的叛贼首领正搭弩将射高琼,琼射了一箭便将他击毙,于是将他们全部捕送到许州城。
臧丙上奏此事。
正好朝廷将要北伐,便召高琼回京,授任马步军都军头,兼任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率船千艘赶赴雄州。
后又建筑易州城。
班师回京后,任天武右厢都指挥使,兼任本州团练使。
端拱二年,后又出任并州马步军都部署。
当时潘美也在太原,旧制规定,节度使兼任军职者位居上,而高琼却因为潘美是老臣,特上表请让自己位居其下,被允许。
当时守兵中有人因为仓廪粮米陈腐而谣言惑众,高琼知道后,一日出巡各营,士兵正在聚餐,他因此取饭自吃,并对众人说:“今边境没有警报,你们坐在这里饱食着丰盛鲜美的伙食,应该知道是幸运的。
”众人的议论于是息灭。
咸平三年,轮换还京,因手伤不能持笏,特诏许执木棒入见,并授任殿前都指挥使。
景德年间,皇帝乘车北巡。
当时前军已与敌人接战,皇帝要亲临战阵,有人劝皇上南回,高琼则说:“敌军已疲惫,陛下应亲往前线,以督勉将士,杀敌成功。
”皇上很高兴,当天亲临澶渊。
第二年,因为停战,精简兵卒,凡守边十年以上的出补军校之职,年老的退为本班剩员。
高琼上奏说:“此非激励将士之道,宿卫边疆,岂不劳苦吗?”从此,凡戍边八年的也可补军校了。
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赠侍中。
14.D “描写浓墨重彩”错。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
15.①慨叹家信十寄九不达,天上的大雁南来北去,却不能捎来一封家书。
②鸿雁南来北去皆有归宿,而自己却长年漂泊在外,有家难回。
③面对鸿雁,看看自己,不禁教人顿生强烈的思乡之情。
16.(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7.C(原句有两个语病:①搭配不当,谓语动词“谱写”与宾语“印记”不能形成搭配;②语序不当,三句的顺序应遵循从古(“历史的印记”)到今(“时代的养分”“生命的活力”)、由因(“历史的印记”“时代的养分”)到果(“生命的活力”)的逻辑。
A项有第①种语病,B项有第②种语病,D项有第②种语病。
)18.B(为了语言文字的连贯,本段材料谈论的对象应保持一致,“书院”更佳,可排除AC两项;从上文看,“文脉国脉相连”,先说“传统文化”再说“民族精神”才能保持一致,故排除D项。
)19.D(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头脑糊涂的人。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
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
去芜存菁: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去伪存真:辨别假事物,保留下真正的东西。
)20.(1)较高收入;(2)无预算;(3)开销大于收入(没有任何消费节制、任性)。
21.(1)诗歌美餐或“诗歌饭局”。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2)漫画的构思别具匠心,主要表现在:一是饭局中的饭菜换成了诗歌,颠覆了人们的惯常认识,使人耳目一新;二是服务员跑过来喊“让你们久等了”,说明诗歌创作的不易,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22.作文【命题解码】这是一道针对当下青年人阅读方式命制的作文,要求考生结合自身体验与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年轻人富有朝气,自主性强,更愿意尝试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但也可能有率性的一面。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e时代,总结和思考“我的青春阅读”,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该题立意明确,角度多元,考生可写传统的书本阅读,也可写时尚的网络阅读;可写精读的深入,也可写速读的实用;可写传统阅读方式的局限,也可以反思快餐式阅读的不足;还可以写自己在阅读方式选择上的心得或困惑……解析角度:“阅读方式多元化”: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拓展,传统阅读方式随着科技进步与文字载体改变而发生变化,以前是纸质书,阅读是“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今圣贤对话的乐趣”,那么现在运用新媒体阅读,可以是光、声、影,也可以是碎片阅读,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评判,但是一定要跟阅读有关,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观点,进行拓展。
阅读变化的思考,方向主要是思阅读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现了变化,基于此种变化进行思考,探讨背后的本质,是时代的变化,还是生活心态的转变,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不能脱离自己的体验,单纯谈现象,发散需要,但是更需切合题目要求。
【审题误区】得分较低的作文题暴露出的问题是审题不清,偏题。
有的考生没有围绕“阅读方式”来谈感受,而且大谈阅读的益处,以致离题千里。
【优秀范文】阅读的三重境界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
而阅读,则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阅读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
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
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热点新闻,搜集几件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阅读有相当的比重也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
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
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这总比无所事事、无是生非要好得多。
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
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
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
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
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听说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
这不是坏事。
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
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
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程,也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
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可惜的是,我还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
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