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综合测试一、(9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契.(qì)合隽.(juàn)永市侩.(kuài)碑帖.(tiâ)浑身解.(xiâ)数B.饮.(yìn)马烜.(xuǎn)赫机械.(jiâ)狡黠.(xiá)循规蹈矩.(jù)C.羞赧.(nǎn)沉疴.(kē)尽.(jǐn)管埋.(mán)怨满目疮.痍(cāng)D.箴.(zhēn)言璞.(pǔ)玉谙.习(ān)挟.(xiá)制垂涎.(xián)三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经过近半年的整治修理..,满堂客家大围重新展现出雄浑朴实的气势和精致高雅的韵味。
B.广东将组织有关专家,对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企业涉嫌违法用工行为进行专题探讨,争取完善整个劳动保障体系,从而..堵住“盲点”。
C.重庆“钉子户”事件,老百姓有指责开发商的,有声援“钉子户”的,有觉得政府无能的,有批评法院判决不公的,各种言论,不一而足....。
D.只要是别人对他唱赞歌,即使是说得牛头不对马嘴......,他也很高兴,马上就放松了警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3分)A.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
B.唱歌不仅能让我们心情愉快,而且还能增强我们身体的免疫能力,所以唱歌是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的一剂“天然良药”。
C.为了让蜜蜂有足够的体力干活,所以蜂农用人造养料、高能食品等喂养蜜蜂,严重损害了蜜蜂的健康,使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D.当上级宣布我们新闻报道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21分)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
初,萧荐封德彝于上皇,上皇以为中书令。
及上即位,为左仆射,德彝为右仆射。
议事已定,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
时房玄龄、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而.亲德彝,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
会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庚辰,叔达皆坐.不敬,免官。
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
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余非有大功,无为王者。
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
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
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
‛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
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括疵,太为烦碎。
‛淹默然。
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
‛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贞观元年六月,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薨。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隔阂B.叔达皆坐.不敬,免官因……而定罪C.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差错、差失D.何故不复论执.执著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皆疏而.亲德彝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B.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C.朕为天子,所以..遣将守关者,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养百姓也所以D.天下之.务,当尽至公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6.下列对省略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皇以(封德彝)为中书令B.会(萧)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C.(朕)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诸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由于不满萧的独断专横,极力拉拢封德彝,最终使萧得罪了皇上而被免官。
B.上皇为了达到强大宗室、威震天下的目的,大事册封他的宗室,无论他们有功还是无功、年长还是年少。
C.封德彝认为当时没有值得推举的奇才,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向太宗推荐人才,结果受到了太宗的批评而惭愧不已。
D.御史大夫杜淹之所以不和封德彝争辩该不该派“御史就司检校”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封德彝深得大体,令自己心悦诚服。
8.断句和翻译(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段断句。
(3分)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4分)②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2分)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⑪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分)⑫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3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6分)⑪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苏轼《前赤壁赋》)⑫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白居易《琵琶行》)⑬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⑭,。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三、(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快乐经济学人类所有行为与结果如衣食住行、GDP增长、环境保护等,归根结底都是相对于快乐而言才具有价值的。
或者说,人类所有的行为与结果均是手段,快乐才是终极目的。
由于经济学是分析人类行为的科学,而快乐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因此快乐应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命题。
近年来,国际上快乐经济学(Economics of Happi-ness)的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
快乐经济学在整体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支持下融合了行为学、社会学、实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逐渐成为‚直面生活现象‛的经济学典范。
从理论机理上讲,快乐实际是基于心身一体性的人脑中枢神经系统电、磁、场等的物理、化学反应现象,最终可通过如血压计一样的‚快乐计‛来测度。
人的主体客观性、类近似性及满足快乐的对象客观性三者大致可完成对快乐测量的理论机理与测量有效性的证明。
但在发明出快乐计之前,快乐测量仍是一个难题。
目前,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分别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心理学关注对快乐本身测度与追忆的稳定性;社会学主要侧重与主观幸福感测度方法,主要运用一系列关于主体感受的满意度指标来进行主观幸福感测度;经济学中的快乐测度比较注重主客观影响因子的系统性结合,注意一些客观实在性指标的选取,并对心理学、社会学方法有糅合性,但其弱点是对主观快乐测度的稳定性把握不够。
如何把几种学科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跨学科研究仍是国内外迄今未解决好的课题。
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即开展快乐指数调查,发现经济增长与国民快乐指数(happiness index)或主观幸福感在一定限度(如人均GDP5000美元)内与快乐增长具有正相关,超过一定限度以后,相关性便显著减弱乃至快乐无增长、负增长。
对于这一伊斯特林悖论现象,实际上可运用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所包含的‚基于金钱的不同质需要的弱通约、不通约性‛原理来解释。
即当人们的收入上升到基本需要满足以上层次时,金钱就很难通约其他层次的满足,收入就不再是强相关性的快乐影响因子,而公平与尊重、交往与友谊乃至是自我实现就变得更加重要。
这些需要的实现并不要用同等比例的钱来获得,这就是金钱与快乐在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发生弱相关性的基础原因。
当然,环境损害、公平缺失等是其他非金钱原因。
然而,尽管需要层次论能够对伊斯特林悖论给以一定的理论解释,但经济增长与快乐增长的相关性演化仍给经济增长提出来一系列的重大课题。
如:基于快乐核心价值的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理性限度?经济增长如何持续促进快乐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究竟是以快乐、幸福为核心还是以GDP为核心?如果经济有发展而快乐无提高,则经济增长定然无意义。
那么,经济增长又如何能够无限化地正相关于人们的快乐?(摘自2007年第4期《新华文摘》题目为编者加)11.下列与文中说法不相符合的两项是(6分)A.追求快乐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作为分析人类行为学科的经济学,理应以快乐为其研究命题。
B.快乐经济学的研究融合了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目前快乐经济学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
C.人类所有的行为与结果诸如衣食住行、GDP增长、环境保护等所具有的价值就是体现在对幸福、快乐的追求上。
D.快乐实际上是属于脑物质的一种反应现象,它完全可以通过“快乐计”来测度,在仪器的实际运用中,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采用的方法会各有不同。
E.人本心理学家马洛斯的需要层次论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与快乐增长悖论问题作出了解释,但未能说明解决途径。
12.下列对经济增长与快乐增长不一致问题的理解,不恰当的有(4分)A.相关的调查显示:经济增长与国民快乐指数并非总是呈正相关的变化。
B.从不同需要满足层次看,人们的收入有区别,但金钱往往还是一个影响快乐的主要因素。
C.有的时候,人们的某些需要实现如公平与尊重是不能用同等比例的钱来获得的。
D.金钱与快乐在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发生弱相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看重自我实现,环境损害、公平缺失等问题是次要原因。
13.第二段,为什么说“快乐测量仍是一个难题?”(4分)14.实施多年的假期“黄金周”制度,在拉动需求增长的同时似乎也日显其弊。
有人戏称“黄金周”是“遭罪周”,还有专家认为“黄金周”的正面效应已逐步减少,应予取消。
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理由。
(4分)四、(15分)说明: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阅读,作答前填上文本序号“(一)”或“(二)”(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5~17题列车上遇到的姑娘[印度]拉斯金·邦德我一个人独自坐了一个座位间,直到列车到达罗哈那才上来一位姑娘。
为这位姑娘送行的夫妇可能是她的父母,他们似乎对姑娘这趟旅行放不下心。
那位太太向她作了详细的交代,东西该放在什么地方,不要把头伸出窗外,避免同陌生人交谈,等等。
我是个盲人,所以不知道姑娘长得如何,但从她脚后跟发出的‚啪嗒啪嗒‛的声音,我知道她穿了双拖鞋。
她说话的声音是多么清脆甜润!‚你是到台拉登去吗?‛火车出站时我问她。
我想必是坐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因为我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她低低地惊叫一声,末了,说道:‚我不知道这里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