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讯管线改移方案

通讯管线改移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通讯管线迁改方案 (2)
1、区间地下既有通信管线统计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施工计划工期安排 (2)
3、地下通讯管线迁改方案 (3)
4、地面架空线迁改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管线施工主要施工方法 (3)
1、施工测量放线 (3)
2、开挖沟槽 (3)
3、沟槽底基础施工 (3)
4、下管施工 (4)
5、回填沟槽 (4)
五、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障措施 (4)
1、避免施工泥浆扬尘措施 (4)
2、废气治理措施 (5)
3、施工噪声及振动的管理 (5)
一、编制依据
1、国家及北京市有关管线施工规定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2、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绘制的宋家庄站后区间改迁布置图。

3、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绘制的宋家庄站地下管线探测综合图。

4、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施工图纸。

5、本标段的施工调查报告。

6、本单位在以往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
地铁亦庄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中的东南延伸线,本标段是亦庄线起始段,工程位于北京市东南部的丰台区三环和四环之间,规划石榴庄路南侧,沿宋家庄路南北向布置于道路下方。

工程范围包括:宋家庄站、宋家庄站后明挖区间、车站装修工程、车站及区间安装工程、降水工程、专项工作、站前广场、总负责及协调配合等。

车站全长261.35m,含6个出入口、2组风亭、2个消防疏散出入口。

三、通讯管线迁改方案
根据施工需要,原位于宋家庄车站第七结构段上的电信管线对车站10号出入口开挖作业会产生干扰,需要将其改移至车站第八结构段南侧。

在第八结构段上搭设贝雷衍架便桥,便桥采用28b工字钢焊接作为横梁,采用竹胶板为面板,管线从面板上经过进行临时改移,本次需要改移管线长约70米。

1、施工计划工期安排
本工程从2010年4月10日到2010年4月30日结束;改移总长约70米。

2、管线迁改方案
在10号出入口完成围护桩、冠梁施工和车站8结构段完成东西两侧便桥搭设后,将位于车站第七结构段上的电信管线改移至车站第八结构段南侧,管线东、西部分需要架设在已搭设好的便桥上。

四、管线施工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放线
⑴、测量桩位交接
开工前由项目经理部测量组依照资料现场放线;交桩时,各桩位应完整稳固,并现场移交给施工队伍。

⑵、开挖前测量
沟槽开挖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进行中线定位,管线中线桩每10m一点,
⑶开挖过程测量
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必须对中线、高程、坡度、沟槽下口线、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检测,并在人工清底前测放高程控制桩。

2、开挖沟槽
测量放线后,利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到底,在进行人工检底、清底。

待达到设计标高后在进行测量复测,没有问题进行下步施工。

3、沟槽底基础施工
基础管线沟槽底基础浇注C15混凝土,基础面要平顺。

待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下管。

下管前应对沟槽进行检查并做必要的处理,同时应对管子的规格、质量逐件进行检验,合格者才可使用,以免破坏基础。

4、下管施工
在沟槽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组织人员进行下管施工,通讯管要平铺在基础上,不得有相差太大的高差,以免造成管道的损伤或破坏。

待基础管施工完后采用C15商品混凝土包封;管线管直接平铺在沟槽内即可进行下部施工。

5、回填沟槽
通讯管施工完后组织人员回填沟槽,回填采用分层回填,每层回填土的厚度不得超过50cm,回填土采用打夯机夯实,夯实密度不得低于95%。

夯实时不得损伤或破坏新建管线。

五、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障措施
1、避免施工泥浆扬尘措施
在施工作业现场按照严格按《北京市市政公用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域进行全封闭分隔。

加强建筑材料的存放管理,各类建材定点定位,禁止水泥露天堆放,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散料堆放采用覆盖防护。

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洒水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以减少由于车辆行驶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

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尘飞扬,避免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道路交通安全的作业行为。

施工现场应覆盖或封闭,以减少扬尘的影响,如覆盖物发生破损,及时对其进行修补。

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临时储运场地四周设置一米以上且不低于堆土高度的遮挡围栏,并有防尘、灭蝇和防污水外流等防污染措施。

2、废气治理措施
运输、施工作业所使用的车辆均应通过当年机动车尾气检测,并获得合格证。

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

施工、运输机动车辆应尽可能使用柴油作为动力燃料,限制含铅汽油的使用。

实施地下结构作业时,如地下设施在施工过程有可能产生H2S、CH4等有害气体,而危害作业环境,损害作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应按要求实施检测,记录监测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强地下设施的通风效率,保障作业人员健康。

3、施工噪声及振动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噪音应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执行。

(1)施工噪声的控制
根据施工项目现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进出口,应安置在离居民区域相对较远的方位。

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高噪声作业尽可能安排在不影响周围居民及社会正常生活的时段下进行。

高噪声设备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尽可能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离高噪声设备近距离操作的施工人员配戴耳塞,以降低高噪声对人耳造成的伤害。

(2)施工运输车辆噪声
运输车辆遵守禁鸣规定,在非禁鸣路段和时间每次按喇叭不得超过0.5秒,连续按鸣不得超过3次,避免因交通堵塞而增加的车辆鸣号。

(3)其它噪声
运输车辆进出口保持平坦,减少由于道路不平而引起的车辆颠簸噪声和产生的振动。

城市施工区域不得用高音喇叭及鸣哨进行生产指挥。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禁止从高空抛掷钢材、铁器等施工材料及工具而造成的人为噪声。

(4)噪声监测
对施工期间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定期监测,并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测量记录表》。

如发现有超标现象,采取对应措施,减缓可能对周围环境敏感点造成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