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冀卓一模语文试题分析由于疫情原因,因此中考时间推迟到7月18、19日。
比平常的年份晚了近一个月,初三学生在5月7日才正式开学,中考模拟时间定在了5月23、24两天,以往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一般在4月的14、15日两天。
今年比往年推迟了40天,第一次模拟卷一般在二月底完成,考试时间的一拖再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给了命题者反复修改的机会,不管是从材料的选择、试题的形式,还是难易度的调控、考题的预测,都做得比较到位,因此今年的模拟试卷较往年更成熟,更缜密。
可以说为考生们“量身定做”了一套相对完美的试题,也给一线教师们指明了复习的方向。
从目前掌握的考试情况来看,老师们普遍反映这套模拟试卷比较贴近河北省中考,真正体现了河北省中考“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命题原则。
本人认为“这套题是下了功夫,动了心思的,与其它试卷相比做起来比较顺手”。
今年,同学们线上学习时间长,学习效果不比往年,因此试题难度整体感觉不大,所给答案较宽泛。
从试卷结构看,沿用河北省中考常规结构,试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共设五道小题,分别为名句名篇默写、字音字形、句子排序、文学文化常识、综合性学习;第二部分为阅读,包括文言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名著阅读、记叙文阅读;第三部分为写作,材料作文。
从分值分配看,第一部分22分,第二部分48分,第三部分50分。
从难易程度看,难度较小的试题约占35%;难度中等的试题约占55%(高于中考5个点),难度较大的试题约占10%(低于中考5个点)。
整张试卷梯度明显,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一、试卷分析第一部分1~5题,共22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写出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而杜甫则在《春望》一诗中开篇用“,”描绘春天到来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2)无数的抗疫英雄置自己生死于不顾,毅然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表现了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写的“,”这种民族气节。
(3)古人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强调了环境的作用。
而周敦颐则在《爱莲说》中用“,”表达了自己即使身居污浊环境也要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该题属于古诗文积累默写,该题点属中考必考考点。
三个小题,全部属于情景式理解性默写。
涉及到三首诗,一篇文言文。
其中《钱塘湖春行》《春望》《过零丁洋》《爱莲说》都是近几年没有考过的篇目,且都属于名篇名句。
(2)(3)两个小题涉及到的两个句子充满了正能量,特别是第(2)题,紧扣当前“防疫抗疫”的话题,也是目前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在做题的同时,对考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4分)地处北京西北方向的张家口崇礼区太子山脚下,一只巨型凤凰悄然成形。
构成凤凰造型主体的张家口冬奥村、太子城高铁站等设施蓄势待起。
凤凰两翼,云顶滑雪公园6条赛道全部建成并达到测试赛要求。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婉如一柄“如意”倚靠在山坡,目前主体结构完工;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赛道完工并进行造雪测试,连接这三座场馆、被称为“冰玉环”的慢步大道也初具模样。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2分)①应改为②应改为(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悄然()②倚靠()此题侧重考查的是字形字音。
(1)题考查了错别字的辨析与修改,“婉如”“漫步”“悄然”“倚靠”四个词语都属于常用词语,且都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
“婉如”侧重考查以形辨形,“漫步”侧重考查以意辨形。
“悄然”侧重考查声调,“倚靠”侧重考查音节。
从三个角度考查,“顷刻”侧重语调;“默契”侧重音节;“侮辱”侧重两个三声的变调。
3.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3分)( )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在疫情面前,更应该正确把握青少年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①这个阶段是他们一生中一个重大的关键的转折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②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独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树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都至关重要。
③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
④10至20岁的年龄阶段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青少年期,是他们的心理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
⑤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
A.④①②③⑤B.④①⑤③②C.②④①⑤③D.②⑤①③④该题属于创新题型,也是本试卷的一大亮点。
以往河北省中考考过的排序题多为“全段式”排列,本题采用了提供情景式的排序题,即提供了开头和结尾。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难度,便于考生得分。
此题从另外的角度考查了议论文的逻辑顺序。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辩论是一种口语交际方式,“辩论会”“辩论赛”是常见的活动形式,一般有确定的论题,有正反双方,有特定的程序,以驳倒对方观点、确立己方观点为目的。
B.“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仕人”这一群体;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塑造的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
C.古人的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因此也就出现了敬辞和谦辞。
“家母”“寒舍”属于敬辞;“赐教”“赏光”属于谦辞。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降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一种文体,属于“赠序”。
该题属于2019年河北省中考的新题型,考虑到求稳的命题思路,今年还将继续考查到这个知识点。
四个选项侧重了四个知识点,A选项侧重的是口语交际,B选项侧重的是文学常识,C选项侧重的是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D选项侧重的是古代文体知识。
5.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该法的制定和修改是为了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1)用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上面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2分)答:(2)李明一进家门就听到爸爸说:“今天晚上不在家吃饭了,有朋友请吃野味”。
听到爸爸的话后,李明会怎样劝说他的爸爸?(2分)李明说:该题的在选材上紧扣了“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话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算得上热点话题。
也是疫情期间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1)小题“用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上面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弥补了本套试卷上没有考到说明文阅读的不足。
题目虽小,但涉及到了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的顺序。
(2)小题侧重考查的是口语交际,属于创新题型,河北省多年来很少直接考查到这个知识点。
第二部分阅读6~22题,本部分共48分,分别考查了古诗文(课内)6分、古文阅读(课内结合课外)14分、议论文阅读9分、名著阅读6分、记叙文阅读14分。
(一)古诗词阅读材料的选择:今年的古诗词阅读材料选择了两首诗唐代崔颢的诗《黄鹤楼》和宋代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
《黄鹤楼》为2019年《学科说明》的新增篇目,属于传统名诗,是吊古怀乡的佳作,被列入唐人七律之首。
除此之外,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如: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也算得上今年的热点。
《渔家傲·秋思》也是一首传统名词,是作者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试题的设置:6.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鹤楼》中“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的使用,使得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
D.“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喜庆欢快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7.这两首诗词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异同?(3分)答:第6题侧重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
此题采用选择题形式,扩大了考点内容,四个选项分别从四个角度设题,A选项侧重重点词语的运用,B项侧重词语含义及诗的照应结构,C选项侧重诗句内容的理解,D选项侧重点诗句的表达效果。
第7题侧重考查了两首诗词的情感表达。
两首诗虽都有思家怀乡的情感,但由于背景不同,地点不同,因此“怀乡”的内涵也大有不同。
《黄鹤楼》是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
抒发的是忧愁心情与思乡、无奈之苦。
《渔家傲·秋思》的情感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的。
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二)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择:该文言文材料选择了两段内容有所关联的内容,字数适中,400字以内,理解上没有很大的难度。
材料出自《曾国藩家书》,该书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这两段文字均属“持家教子”。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
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
他的“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思想,仍是我们关注的话题,贴近生活。
试题的设置:共设4各小题,分值为13分。
8.用“/”给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三处)(3分)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此意甚佳.佳:(2)亦须真能取益.乃佳益:(3)此时惟.季弟较小惟:(4)将来求为塾师而不可得.得: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2)彼不看书者,亦仍不利考如故也。
11.甲乙两文教导弟弟的侧重点各是什么?(2分)第8题考查给句子断句;为中考高频考点,该句采用的是句意划分法。
第9题考查词语理解,为中考必考考点,4个词语均出自基本篇目。
“佳”(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益”(有所广益《出师表》);“惟”(惟吾德馨《陋室铭》);“得”(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第10题考查翻译句子,属中考必考知识点。
第11题考查辨析比较和概括能力,需在文言语段大意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议论文阅读。
文体的选择。
由于连续几年来,现代文阅读考查说明文阅读的次数较多,考查议论文的阅读旨在强化教师在复习阶段对学生进行议论文阅读指导。
材料的选择。
选取了人们近年来最关注的话题。
“小时候过春节一听到鞭炮响,大家就去听响,还争着抢,感觉这才是过年,才有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