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

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平面构成》,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平面构成》,曾维佳,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平面构成》,孙彤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
《平面构成》,毛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平面构成》,满懿,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了平面构成的材料、基本的造型要素点线面、形式美的规律、设计法则等知识,研究运用平面图形等构成要素在设计中的运用,通过理性的创造活动来培养和提高造型能力,训练对形式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更重要的是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和造型观念,了解对称平衡、对比调和等形式美的规律,和重复、特异、发射、渐变等设计法则的表达特征。

通过教学,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的规律,能够对设计作品进行正确地分析和思考,能够在设计中熟练应用各项基本构成法则,丰富艺术想象力和启发创造力,并通过针对性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在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平面构成概述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平面构成概述(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了解平面构成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
2) 明确平面构成的起源、概念、特征、演变与应用;
3) 掌握平面构成与各个设计学科之间的关系,包豪斯设计理念及其影响,注重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讲述。

重点:
平面构成的起源、概念、特征、演变与应用。

难点:
平面构成与各个设计学科之间的关系。

第1.2部分平面构成的材料、工具及技术(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了解平面构成的材料、工具的选择与运用;
2) 了解材料、工具的种类及特性;
3) 掌握材料、工具的特性和使用技术。

重点:
不同材料、工具的使用效果、情感特征表现。

难点:
平面构成常用材料、工具的使用、处理方法。

习题:
收集资料,了解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第2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总学时(单位: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认识形态,基本形的创造(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了解现实形态和非现实形态;
2) 掌握形的概括和省略;
3) 掌握形的组织和组合。

重点:
形的概括和省略。

难点:
形的组织和组合。

习题:
收集资料,了解形的概括、省略、组织、组合的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2.2部分造型要素——点、线、面(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了解点、线、面的性质及感情特征;
2) 掌握点、线、面的构成形式。

重点:
点、线、面的性质及感情特征。

难点:
点、线、面的构成形式。

习题:
收集资料,了解点、线、面等构成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第2.3部分造型要素——点、线、面练习(讲课12学时)
具体内容:
1) 学生根据所学点、线、面等构成元素知识进行构成练习;
2) 教师在学生完成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设计方案指导;材料选择指导;材料加工指导)。

重点:
点、线、面的感情特征,点、线、面在设计中的运用,各要素间的相对性和可转化性。

难点:
具象事物的点、线、面化。

习题:
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发挥想象力,设计完成以点、线、面变化为主要元素的练习作业。

第3部分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总学时(单位:学时):36 讲课:36 实验:0 上机:0
第3.1部分有秩序的美(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对称;
2) 平衡;
3) 重复;
4) 群化;
5) 渐变;
6) 发射。

重点:
有秩序的美在设计中的性质及感情特征。

难点:
有秩序的美在设计中的应用。

习题:
收集资料,了解有秩序的美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实例,为后续练习打下基础。

第3.2部分打破常规的美(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对比;
2) 特异;
3) 夸张;
4) 变形。

重点:
打破常规的美在设计中的性质及感情特征。

难点:
打破常规的美在设计中的应用。

习题:
收集资料,了解打破常规的美在设计中的应用实例,为后续练习打下基础。

第3.3部分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练习(一)(讲课16学时)
具体内容:
1) 学生根据所学形式美法则知识,进行构成练习;
2) 教师在学生完成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设计方案指导;材料选择指导;材料加工指导)。

重点:
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感情特征。

难点:
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习题:
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发挥想象力,设计完成形式美法则的构成练习(练习内容、方向、数量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进行)。

第3.4部分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练习(二)(讲课16学时)
具体内容:
1) 学生根据所学形式美法则知识,进行构成练习;
2) 教师在学生完成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设计方案指导;材料选择指导;材料加工指导)。

重点:
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感情特征和表现方式。

难点:
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习题:
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发挥想象力,设计完成形式美法则的构成练习(练习内容、方向、数量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