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仅供学习参考)(1)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仅供学习参考)(1)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第一章1、多层面理解课程和教学的概念: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学科本质观)2.课程即学习经验(经验本质观)3.课程即预定的教学计划(手段本质观)4.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目标本质观)1.教学即教授2.教学即教学生学3.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2、试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模式:(一)国外的三种模式1.二元独立模式2.包含模式一是大教学小课程;二是大课程小教学。

3.循环模式课程与教学是两种系统,虽相对独立,但存在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地对教学产生影响,反之亦然。

(二)我国的三种不同见解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2.相互独立论3.课程与教学整合论3、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历程:一、萌芽阶段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一)教学思想的孕育二)课程思想的前期准备二、建立阶段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一)系统教学理论的形成二)系统课程理论的形成三、繁荣发展阶段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一)现代教学理论的繁荣发展二)现代课程理论的繁荣发展4.你对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有怎样的认识?一)掌握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二)联系实际,学思结合三)注意扩展学习第二章1、比较分析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一)普遍性目标取向: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二)行为性目标取向:具体性、精确性和可操作性三)生成性目标取向:适应性、生成性、过程性四)表现性目标取向:开放性、差异性、和创造性2、分析讨论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的三个来源一)对学习者的研究二)对社会的研究三)对学科的研究3、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一)目标分解二)任务分析三)起点确定四)表述目标第三章1、分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三种取向:(一)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科知识(二)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经验(三)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2、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有哪些?(一)课程与教学内容要注意基础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二)课程与教学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三)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3、分析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1)学科课程:以本门科学的知识体系为中心活动课程: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综合课程: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分科课程: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必修课程:由国家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显性课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隐性课程:是一种非计划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第四章1、课程开发的过程:一)确定教育目标二)选择学习经验三)组织学习经验四)评估学习经验的有效性2、课程设计的模式:一)塔巴模式二)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三)奥利瓦的扩充式模式3、教学设计的过程:一)确定教学目标二) 确定教学步骤三)制订各分支步骤的具体教学活动四)选定评价方式五)对自我教学的评价和反思第五章1.、怎样理解课程实施的含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施问题就是研究一个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

对课程实施的研究重点就是考察课程方案中所设计内容的落实程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课程实施是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存在的。

课程实施问题不只是研究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还要研究学校和教师在执行一个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是否按照实际的情况对课程进行了调适,以及影响课程改革程度的因素2、比较分析课程实施三种不同的取向:一)忠实取向二)相互调适取向三)课程创生取向3、分析讨论教学实施中的教学艺术:教学实施的导课艺术教学实施的组织艺术教学实施的结课艺术4、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3)发现法4)实习法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第一,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第二,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第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第四,教师的素养条件、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第五,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学时间第六章1、课程与教学评价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遵循课程与教学活动开展的客观规律,选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二)客观性原则: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过程和结果都要符合客观存在的事实,确保评价的信度(三)方向性原则:针对评价的价值取向来讲的,在不同的价值取向的指引下会产生不同特点和趋向的教学评价(四)先进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原则:课程与教学评价要能够吸收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评价的理念上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2、教学评价的实施方式:一)随堂听课二)测验评价三)实作评价四)档案袋评价第七章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一)目光示意法(二)人际距离法(三)动作暗示法2、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课堂教学计划管理1.制定课堂规则2.制定课堂常规二)课堂教学组织管理1.课前准备(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2.课堂管理(1)导入(2)展开(3)结课3.课后管理第八章1.、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1.注重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2.重视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道德教育(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1.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促进课程的现代化2.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促进课程的综合化(三)课程与教学实施的发展趋势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个性化课程2.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四)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从整个世界来看,各国的课程行政管理体制存在两种倾向:中央集权制(如苏联、中国、日本等)和地方分权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五)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评价标准的多元;(2)评价内容的多元;(3)评价主体的多元;(4)评价方法的多元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点:(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More:1、《礼记 学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2、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专著《雄辩术原理》(也译《论演说家的教育》)3、《大教学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专而系统地研究和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4、1918年,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F.Bobbitt)出版《课程》一书,这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的标志5、泰勒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也是现代课程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被誉为“现代课程论的圣经。

”被称为课程研究中的“里程碑”6、王克仁的《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方法》(1928),是我国比较早的综合性的课程论专著7、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选择题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 D )A.揭示课程论与教学论规律B.研究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C.现象·问题和规律D.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在课程教学方面,总结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提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教学教育原则的教育专著是:( A )A. 《礼记,学记》B.论语C.《礼记,内则》D.《礼记,王制》3、美国学者( C )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A 杜威B 布鲁纳C 博比特 D泰勒4、“非指导教学”理论的创立者是(C)A、斯金纳B、赞可夫C、罗杰斯D、布鲁纳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7、19世纪中叶,( D )发表了一篇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真正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确立了科学在课程中的优势地位。

A.赫尔巴特;B.赞可夫;C.怀特海;D.斯宾塞8、校风属于( C )。

A.显性课程;B.综合课程;C.隐性课程;D.活动课程9、课程评价的功能具体表现在(D)A、导向规范功能B、诊断鉴定功能C、激励改进功能D、以上三者10、施瓦布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是(D)A、个体审议B、集体审议C、讨论D、实践活动11、把意识水平区分为三个领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学论专家是(C )。

A、巴班斯基 B、加涅 C、布卢姆 D、顾泠沅12、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D )。

A、实验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讲授法13、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不包括( D )A、普遍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习惯性目标14、当代小学课程内容应体现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C ) A、基础性 B、时代性 C、创造性 D、综合性15、经典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A )。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惠勒模式 D.情景模式16、“不陵节而施”就是强调要按( A )组织课程内容。

A、序列 B、横向 C、直线 D、水平17、中国古代的“六艺”属于( C )。

A.学术中心课程 B.综合学科课程C.科目本位课程 D.经验课程18、“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这指的是课程组织的( D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整合性D.顺序性19、“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20、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C )A.普遍主义B.唯科学主义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21、最早在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学家是( )A .赫尔巴特 B.乔伊斯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22、成功教育教学模式属于( C )。

A学导类教学模式 B目标类教学模式 C创造类教学模式 D情境类教学模式23、首次描述现代教学基本形态的著作是( D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布鲁纳的《教学过程》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24.( D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 内在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25. “发现教学法”的创立者是( D )A.斯金纳B.赞可夫C.罗杰斯D.布鲁纳26、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语文教学方法是:( B ) A. 八字教学法 B.六步教学法 C.六课型教学法 D.尝试教学法27、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 C )A.《教育漫话》 B.《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D.《大教学论》28.“儿童中心”、“做中学”的课程与教学观,主要是受哲学流派的影响?( B )A.存在主义 B.实用主义 C.分析哲学 D.语言哲学29.___B_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