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2)

小学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2)

小学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建筑的特点、类型,能够运用白描等手法创作家乡的古建筑.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法方,提高创作、构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对古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家乡古建筑的持久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建筑构造形式,掌握白描的创作方法.
【难点】创作过程中的用线及观察方法。

三、教学准备
建筑范例、建筑构造图、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诗人王之涣一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以他的笔墨道出了抒怀励志,瞩目高远的心境。

大家还记的诗中所提及的楼阁是哪一个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它是位于山西的著名楼阁建筑——鹳雀楼。

一起走进--《家乡的古建筑》.
(二)直观感知
1。

播放课件欣赏不同种类的古建筑(如:故宫、应县木塔、钟楼)。

并思考按照材质、造型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按材质可分为:砖制、木制、石制。

按造型可分为:亭、台、楼阁、寺庙、塔、民居。

2.继续观察图片,并说说这些建筑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总结:古建筑一般以柱子、樑、枋、檀、斗拱和重檐合理构建,或巍峨壮丽,或精巧别致,极尽形式之美.
(三)形式分析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并提问:我国居民建筑样式多种多样,你能说出哪些样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建筑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样式,大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集聚而居,以土木结构的庭院式,最为普遍,另有干栏式,窑洞式和碉楼等样式。

2.继续观看各地古建筑图片.提问:看看这些建筑它们有什么不同?各具有什么样的特色?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窑洞依山而建,施工简便、冬暖夏凉.福建土楼,就地取材,风格古朴粗犷。

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

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楼上隔为大小若干间屋,四周有走廊。

3.出示简易的古建筑构架。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

并提问:它们各自都由什么型组成?学生回答。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

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

(四)直观教学
1。

教师进行古建筑结构的示范创作,学生认真观看.
第一步构图,整体布局。

第二步,深入刻画细部。

主要白描线条疏密的运用可以使建筑呈现块面感。

第三步调整,根据画面及建筑细部,进行相应调整。

(五)实践创作
1.教室布置练习任务并明确创作要素.
以“我的家乡”为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乡有哪些古建筑,并将它们创作出来。

创作手法不限。

2。

学生活动与创作。

学生动手实践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错,积极与学生互动。

3。

创作完成,展示评价
开展“家乡的古建筑"展览会,评选“小小家乡解说员”的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笔下的家乡古建筑,学生相互展开讨论评价,教师总结学生作品亮点.
(六)小结作业
总结升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气候孕育了祖国多元的物质文化资源,都说“建筑是石头的史诗",同样我国的古建筑也诉说着中华渊源的古老文明史。

课下收集中外相关的古建筑和同学欣赏。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