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国语教程5第41课中文翻译

韩国语教程5第41课中文翻译

제41과한국의풍습【韩国的风俗】
1 周岁生日
집안어른:桌子上首先要放上糕点、水果,此外还有许多不可或缺的东西
며느리:精心的做了准备,还忘了什么吗?这里放了线和面条
집안어른:那是表示长命百岁的,还应该放上表示发财的大米和钱
며느리:哎呀!突然一下子忘了放钱了
집안어른:如果一切就绪了,就把孩子带来坐下,穿的那样整齐看起来挺文雅嘛
며느리:不用坐下站着吧。

吃的东西这么多,大家都还看着他,好像很神气
집안어른:长得像他父亲,个也高,很有男子汉的样子。

来,看现抓了什么?抓面条吧
며느리:哎呀,先抓糕点吃。

对了对了,想好好念书,也抓书了
2聘礼【币帛,媳妇对公婆的见面礼】
친구:来,现在看上聘礼,挺有意思的,新媳妇向公婆敬茶了,这是大礼节
스미스:然而为什么不让新媳妇一人独自行礼,还要有人搀扶着
친구:那是因为行那种礼的对象不仅是公婆,而是婆家的所有长辈,很累的,所以旁边要有人搀扶
스미스:我对这些原来都不知道,公婆表现出很满意的样子,那张桌子上放的饮食都是什么친구:是说那色彩斑斓的鸡和用线一一串起来的红枣吗?那是新媳妇作为聘礼送给公婆的
스미스:哎呀你看,那位当了婆婆的人向新媳妇扔红枣呢
친구:是呀,那意思是根据落在她身体上红枣的数量决定她会多子多孙,一生幸福
스미스:是吗?按红枣的数量,哈哈,那岂不是太多了
3花甲宴会
손님A:朴仁浩先生你属什么?
손님B:比我小三岁,甲戍、乙亥、丙子年生,属鼠
손님A:看的二人坐在那里享受花甲宴,真让人羡慕
손님B:那里敬酒的儿子儿媳是老幺。

好像在釜山经营着大公司
손님A:那么说,是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了。

儿女都已经成材,真有福气啊
손님B:夫妻白头偕老,财富之上,更有子女福~~真的多福多寿啊
손님A:是啊,花甲老人那样健壮矍铄,长寿之相啊
손님B:听说这次宴会结束几天后就要去旅行,儿子和女儿拿钱,让两位老人去济州岛观光4吊唁【问丧】
외국인:今天早上我接到朋友父亲去世的讣告,想去吊唁应该如何办
김선샌:接到讣告当然应该去吊唁
외국인:如何去吊唁,请多多指教
김선샌:到丧家后,先要焚香,行大礼,祈祷故人冥福。

而且要向站立在旁的丧家行礼致意외국인:到丧家说什么话致意呢
김선샌:应该说多么令人悲痛啊,但往往是话未说完就泣不成声了
외국인:这是韩国式的致意啊
김선샌:而且都要送上丧仪,以礼丧礼费用之需。

另外如果关系特别好,还要陪同丧假守灵,以分担丧家之痛
5婚礼
人生中最美丽的回忆可以说是婚礼,婚礼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美丽的重要的。

因此有许多必须遵守的繁文缛节。

而韩国的婚俗中,甚至包括了某些搞笑的内容,下面看一下韩国的婚俗在古代,七岁便有男女不同席之说,故无从说到恋爱结婚之事。

一般都是媒人从中说合,双
方父母了解对方的家庭、人品等情况后,定下婚事。

在定下婚事之后,新郎家便将写有生年月日和时辰的生辰八字送至新妇家。

接到生辰八字的新妇家提出婚姻,再告知新郎家,互相同意后,便约定婚期。

定准婚期后,新妇家便做结婚准备。

出嫁时自己要穿的衣服,用的物品,向公婆和亲戚赠送的礼品,等等,都要精心购买、准备。

婚礼的前一天是送箱笼之日,新郎家要将装着准备好的青红色绸缎衣料、礼品和婚书状的箱笼送到新妇家。

箱笼是由亲戚抬到新妇家的,此时,青纱灯笼引路,亲戚们在进入新妇家所在的村庄后,便一边走一边喊卖箱笼呵!于是新妇家或许是担心箱笼被送到别人家,便要喊我们买!抬箱笼的大伯们盛气凌人地故意卖关子,摆出不出高价就不卖的讨价还价姿态。

当然,最后他们以为能取胜的样子进到新妇家,新妇家因得到箱笼而大喜,以酒招待之。

婚礼时新郎乘马到新妇家,带着纱帽、穿着官服的新郎同戴着首饰、穿着圆领衫的新妇互相行礼,从而婚礼开始。

此时,新郎才一睹新妇芳容。

而且新郎将带来的一对大雁置于桌子上,然后饮交杯酒,相约偕老百年。

文化解说
谢师宴【书料】
古时候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学校,那时的学校称书堂。

书堂中有一位被称为训长的老师,学生被称为书童。

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们开始时所学的书籍是一样的,但伴随孩子们的能力表现,分给的读书量,即将书籍全学完的时间是不相同的。

在学堂,要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所使用之语言不同意思的文字~~艰难的汉字。

因此对于所学的章节如果不能完全理解,其后面的部分就无法领悟。

应该做到把当天学的章节消化,阅读并完全背诵下来,而且在诠释文意上毫无障碍。

只有将前一天所学的文章背诵如流,意思完全理解,第二天才能学习下一章节。

倘若不能背诵,便要受到枝条打小腿的处罚,并要重新复习。

努力学习的学童能很快提前学好,而后进之学童不努力学习,就总是挨打,要学的部分所需的时间要延长。

因此,一册书全学完,不仅学童,就连训长也很有成就感,父母及周围的人也都为孩子学问的长进而高兴。

于是父母便做好糕点,备上饮食,宴请训长和同窗学童。

此举被称为谢师宴(书料)。

这样做意在鼓励学生奋发向上,也是酬谢此期间努力教导学童之训长的辛苦,堪称是一种优良传统。

近来,虽然学校中还有这种书料之举,但与以前大不相同了。

老师和学生能结下深情厚谊,今天也应该让那种好的传统复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