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人员操作规程

测量人员操作规程

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测量人员操作规程
一、作业组织及仪器配备
井下导线测量一般由5人组成,测角时,观测、记录,前后视照明各1人,测角时,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要求,量边时,两人拉尺,两人分别读数,一人记录并测记温度,
二、导线点设置
1、永久点应设在碹顶上或巷道顶底板的稳定岩石中,一般每隔300-500米设置一组,每组至少应有三个相邻点。

2、临时点可设在顶板岩石或牢固的棚梁上,相邻三个点间距在1.5米以上。

3、相邻导线点应通视良好,间距尽量大而均匀,凡巷道分岔、拐弯、变坡点和已停止掘进的工作面等处均应设点。

三、水平观测
井下测角时,在测站将仪器整平对中,需在前后视点上悬挂垂球线作为瞄准标志来观测水平角,并用自定的“灯语”进行联系。

在倾角大于30°的井巷中,各项限差可为上表规定的1.5倍,在倾角大于15°或视
线一边水平而另一边的倾角大于15°的主要井巷中,水平角宜和测回法,在观测过程中水准气泡偏离不提超过一格,否则应整平后重测。

四、竖直角观测
井下导线中,测量竖直角均采用中丝正侧镜观测,测量时,需在垂球线上作业记号,作为瞄准标志,通常测量竖直角与测量水平角一起进行,丈量仪器中心到瞄准标志间的倾
五、边长测量
用钢尺丈量基本控制导线边长时,必须采用经过比长的钢尺,应按下列方法操作。

1、分段丈量时,最小尺段长度不得小于10米,定线偏差应小于5cm。

2、对钢尺施以比长时的拉力,悬空丈量并测定温度。

3、每尺段应以不同起点读数三次,读至毫米,长度互差应不大于3mm。

4、导线边长必须往返丈量,丈量结果加入各种改正数的水平边长互差不得大于边长的1/6000。

5、丈量采区控制导线边长时,可凭经验拉力,不测温度,采取往返丈量或错动钢尺位置一米以上的方法丈量两次,其互差均不得大于边长的1/2000。

六、井下采用光电测距仪测量边长时,应遵守下述作业要求:
1、作业前,应对测距仪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校正。

2、气压的测定应读至100Pa,温度应读至1℃。

3、每条边的测回数不得少于两个,采用单向观测或往返观测时,其限差为:一测回读数不大于100mm,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15mm,往返测同一边长时,化算为水平距离后的互差,不得大于该边长的1/6000。

4、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并按测距仪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操作和维护仪器。

5、仪器严禁淋水和拆卸,应建立电源仪用卡片,定期充电。

6、仪器在井下使用时,应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七、导线的延长
井下导线随巷道掘进,分段测设,亦可逐段向前延测,采区控制导线随巷道掘进每30—100米延测一次,在延测之前,必须对上次所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按相应的测角精度进行检查,对于井下7″、15″和30″导线的限差分别为20″、40″和80″,如不符
合上述要求,应继续向后检查,直到符合要求方可由此延测导线。

探煤厚人员操作规程
1、回采工作面在回采以前,由探煤厚人员通知回采队组,准备好探煤工具。

2、探煤厚人员根据该回采面的地质说明书布设探煤厚钻孔。

3、探煤厚人员和回采队组负责人一起进行该回采面的煤厚探测工作。

4、探测完成后由队组负责人签字,确认该工作面现阶段厚度。

5、每个工作面回采推进100米,必须进行一次探煤厚工作。

6、在回采阶段,采高、煤柱回收,顶底板煤厚等发现不符合规程要求或即将丢煤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储量管理人员填写《预防丢煤通知单》报告有关领导和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