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玻璃的结构分析

玻璃的结构分析


由非熔融法形成玻璃的物质
玻璃的形成条件
(一)热力学条件
(二)动力学条件 从动力学观点分析,析晶过程必须克服一定的势垒,包 括形成晶核所需建立新界面的界面能以及晶核长大成晶体所 需的质点扩散的活化能等。若这些势垒较大,尤其当熔体冷 却速率很快时,粘度增加甚大,质点来不及进行有规则排列 ,晶核形成和晶体长大均难于实现,从而有利于玻璃的形成 。近代研究证实,如果冷却速率足够快时,即使金属亦有可 能保持其高温的无定形状态;反之,如在低于熔点范围内保 温足够长的时间,则任何玻璃形成体都能结晶,因此形成玻 璃的关键是熔体的冷却速率。 熔体能否形成玻璃,主要取决于在一定冷却速率下能否 析晶。由于析晶需要时间,如果能快冷使晶体结构来不及形
熔融态是物质在液相温度以上存在的
一种高能量状态。随着温度降低,熔体释放能 量大小不同,可以有三种冷却途径: 1.结晶化:即有序度不断增加,直
到释放全部多余能量而使整个熔体晶化为止,
处于稳定状态; 2.玻璃化:即过冷熔体在转变温度Tg 硬化为固态玻璃的过程。没有释放出全部多余 的能量,处于介稳状态; 3.分相:即质点迁移使熔体内某些 组成偏聚,从而形成不同组成、互不混溶的两 个或两个以上玻璃相。 大部分熔体在过冷时,以上三种过程总是 程度不等地发生的。
玻璃转变温度Tg是区分玻璃与其它非晶态固体(如硅胶、树脂等)的
重要特征。
(四) 物理化学性质的连续性和可逆性
如图3,在玻璃热焓—温度曲线上也可看到从熔体 变成玻璃体的过程中,热焓的变化也是连续的,
还可看到在低温时玻璃体和晶体的热焓差值不大。
玻璃结构的假说
玻璃结构的研究已长达七十多年,但由于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现在我们来对最有影响的两个结构学说—晶子学说 和无规则网络学说—进行简单分析,使我们能更清楚地掌握玻璃结构理论。
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网络局部断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均匀而无序
地分布在网络的空隙中。 证实:石英玻璃 X—射线衍射曲线上不存在小角散时,说明玻璃内质点是连续 的。由石英玻璃X—射线径向分布函数的分析结果,求出有序范围大约只有7 ~ 8 埃,说明石英玻璃结构主要是无序的。
晶子学说:
强调玻璃结构的有序性、不均匀性和不连续 。
玻璃的形成及其通性
玻璃生产工艺主要包括:①原料预加工。将块状原料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 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②配合料制备。③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 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④成型。将也太玻璃加工成所要 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⑤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
时合。随着温度下降,聚合过程渐占优势,而后形成大型负离子集团。这种大型负离子集团可
以看作由不等数目的[SiO4]4-以不同的连接方式歪扭地聚合而成,宛如歪扭的链状或网络结构。 因为这时网络或链错杂交织,质点作空间位置的调整以析出对称性良好、远程有序的晶体就比 较困难 在熔体结构中不同O/Si比值对应着一定的聚集负离子团结构, (1)当O/Si比值为2时,熔体中含有大小不等的歪扭的[SiO2]n聚集团(即石英玻璃熔体); (2)随着O/Si比值的增加,硅氧负离子集团不断变小,当O/Si比值增至4时,硅氧负离子集团全部 拆散成为分立状的[SiO4],这就很难形成玻璃。 (3)因此形成玻璃的倾向大小和熔体中负离子团的聚合程度有关。聚合程度越低,越不易形成玻璃; 聚合程度越高,特别当具有三维网络或歪扭链状结构时,越容易形成玻璃。
玻璃:一种较为透明的固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 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化学氧化物的
组成(Na2O· CaO· 6SiO2),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玻璃是非晶态固体物质,随
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目前玻璃的制备方法,除了由一般的氧化物、硅酸盐通 过高温熔制、冷却、固化退火的工艺来获得外,还可以通过溶胶一凝胶,真 空蒸发或溅射,以及用金属熔体通过极端快速淬冷等方法来制得各种不同的 制品。在上世纪中,以 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为代表的玻璃结构理论学 派,争论过很长的时期,由于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至今还没有作出明确的 解答。所以玻璃结构及其本质的研究,仍然是当今科学上值得注意的重大课 题之一。
玻璃的结构分析
报告人:陈伟 指导老师:朱绍峰
第 1章玻璃的概念 玻来自的形成及其通性 玻璃结构的假说 玻璃结构分析的方法简介
CONTENTS
第 2章 第 3章 第 4章
玻璃被作为建筑材料用于建筑物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多用于门、窗、采光带等。近年 来,随着玻璃性能的不断改善,玻璃已被越来越多的作为承重材料用于建筑结构。透 明或半透明是玻璃的最主要也是最显著的特征,因此玻璃结构一般明亮华丽。玻璃在 力学性能上有点像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压性能好、抗拉性能差,应力应变关 系表现为线性,弹性模量在70 ~ 73 GPa之间,约为钢材弹性模量的三分之一。玻璃 的强重比要优于普通钢材,同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为9 ×10-6,与钢材相近,这使
程差。
(二) 玻璃的介稳性 玻璃处于介稳状态,就是说,玻璃物质 是由熔融体过冷却或其它方法形成玻璃 时,系统所含有的内能并不处于最低值。 如图1所示,熔体结晶情况下,其内能与 体积随温度变化如折线 abcd所示;熔体 过冷形成玻璃时的情况如折abefh所示。 由图中可见,玻璃态内能大于晶态。
图1 结晶和形成玻璃时物质内能与比体积随温度的变化 示意图
形成玻璃的方法分为熔融法和非熔融法: (一)熔融法 熔融法是形成玻璃的传统方法,即玻璃原料经加热、熔融和在常规条件下进 行冷却而形成玻璃态物质,在玻璃工业生产中大量采用这种方法。不足之处:冷 却速率较慢,工业生产一般为40~60℃/h,实验室样品急冷也仅为1~10℃/s, 这样的冷却速率不能使金属、合金或一些离子化合物形成玻璃。
成,则熔体转变成玻璃;相反,就不能得到玻璃。因此讨论
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实质上就是讨论如何控制析晶。探 讨熔体冷却以避免产生可以探测到的晶体所需的临界冷却速 率(最小冷却速率)对研究玻璃形成规律和制定玻璃形成工
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熔体结构条件(聚合物离子团大小与排列方式 )
从硅酸盐、硼酸盐、磷酸盐等无机熔体转变为玻璃时,熔体的结构含有多种负离子集团(例如 硅酸盐熔体中的[SiO4]4-、[Si2O7]6-、[Si6O18]12-、[SiO3]n2n-、[Si4O10]n4n-,这些集团可能时分
玻璃态的通性
玻璃态的通性

各向同性 介稳性 无固定熔点 物理化学性质的连续性和可逆性
(一)各向同性 无内应力存在的均质玻璃在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如折射率、导电性、硬度、热膨胀系 数、导热系数以及机械性能等都相同,即各向同性(均质玻璃体其各个方向的性质如折射率 、硬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等性能都是相同的。玻璃的各向同性是其内部质点无序排列 而呈现统计均质结构的外在表现。)。这与非等轴晶系的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不同,却 与液体相似,是其内部质点的随机分布而呈现统计均质结构的宏观表现。 但玻璃存在内应力时,结构均匀性就遭受破坏,显示出各向异性,例如:出现明显的光
得钢材和玻璃能够用于同一结构,发挥各自特长。玻璃的耐腐蚀性能很强,因此玻璃
结构的防腐费用较低。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在工程中利用玻璃来实现 建筑物更亮、更轻、更美的高科技效果,增强城市的现代化气息。
玻璃的概念
广 义:玻璃是呈现玻璃转变现象的非晶态固体。 狭 义:玻璃是一种在凝固时基本不结晶的无机熔融物。
两玻璃结构学说的引出及证实 (1) 晶子学说 现象:在硅酸盐玻璃折射率随温度变化曲线上,于520-590℃范围内出现突然的变化。 推想:该玻璃中具有石英微晶体,因为β—石英和α—石英之间的转变温度是573℃, 折射率的变化是因为发生了多晶转变。 结论:玻璃由无数晶子组成,这种晶子不同于一般微小晶体,是晶格极度变形的有序
如图2,A→B为自发过程,能量降低;但A→B要越过能 量势垒,所以过程难于发生。
(三)无固定熔点
由熔体转变为玻璃体的过程是可逆与渐变的,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完成,无固定熔点
1.熔体→晶体 熔融体冷却时,若是结晶过程,则由于出现新相,在熔点TM处内能、体积发生突变, 由b降至c,整个曲线出现不连续,粘度剧烈上升。
熔体向玻璃体转变过程是在较宽广温度范围内完成,随着温度下降,熔体的 粘度越来越大,最后形成固态的玻璃,其间没有新相出现。相反,由玻璃加热
变为熔体的过程也是渐变的,因此具有可逆性。玻璃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只有
一个从Tg转变温度到Tf软化温度的范围,该范围内玻璃由弹性变形转为塑性变 形。 不同成分同一冷却速率下的玻璃的Tg随成分而变,如石英玻璃为1150℃左 右,而钠硅酸盐玻璃为500~550℃左右;同一种玻璃,以不同冷却速率冷却得 到的Tg也会不同,如图1中Tg1和Tg2,冷却速率越快,Tg越高。但不管转变温度 Tg如何变化,对应的粘度值却是不变的,均为1012Pa· s。 一些非熔融法制得的新型玻璃如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的Si无定形薄膜或 急速淬火形成的无定形金属膜,在再次加热到液态前就会产生析晶的相变。虽 然它们在结构上也属于玻璃态,但在宏观特性上与传统玻璃有一定差别,故而 通常称这类物质为无定形物。
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玻璃态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研究和认识玻璃的形成规律,即形成玻璃 的物质及方法、玻璃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对于揭示玻璃的结构和合成更多 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非晶态固体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形成玻璃的物质及方法
只有冷却速率足够快,几乎任何物质都能形成玻璃,参见表4-6、3-7。
(二)非熔融法
如今除传统熔融法以外出现了许多非熔融法,且熔融法在冷却速率上也有很 大的突破,例如溅射冷却或冷冻技术,冷却速率可达106~107℃/s以上,这使得 用传统熔融法不能得到玻璃态的物质,也可以转变成玻璃。表1、2示出各种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