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人评朝鲜战争

美国人评朝鲜战争

美国人评朝鲜战争
美国前退役将军迪拉堪贝宁中将,在他的后期论述:面对很多人的无休止的争论,把我们说成是那场战争中的获胜者。

这是错误的但是同时也是包含了正确因素。

把中国说成最大的失败者,这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同时也带有正确含义。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

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

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

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韩战中,我们拥有的先进武器,是中国军队当时情况下不可能想象的。

但是在实际作战中,我们并没有那么超前的歼灭与俘获他们很多。

而他们的内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达45%非作战减员情况。

则在后期中国文献中也有
相关记载。

我们与他们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

而我们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

这是很不切合实际。

战后撤退回国的中国军队约有38-41万。

而当时分拨次参战的中国军队总数约有100万。

而我们大约俘
获他们约有12-18万战俘。

因此他们的伤亡总数约在26-23万人。

总计约占53%部队损失。

而我军确切伤亡总数应该小于8万人。

因此可以推断1:3到1:4
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这并不能说我们就是因此成为胜利者。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

全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与人民伤亡总数约有1.2亿。

而法西斯轴心国以及服从国军民伤亡总数2300万。

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当时损失平民与军队总和为960万。

而同盟国是3210万。

如果按照伤亡大小判断胜负。

那么失败的绝对不是希特勒。

战争要区分来看待。

首先是战略上。

我们当时进入半岛与金日成军队开战。

主要战略企图是我们要全部消灭朝鲜军队。

维系韩国军队的武装与政权建设。

而在后阶段,由于麦克将军的神勇的,我们的军队作战效果取得了飞跃。

我们已经占领了平壤。

而且在仁川以北地区合围并且歼灭了55万朝鲜军队。

因此,战略目标我们发生了变化。

改变了维持现状的原定部署。

改为消灭金日成的北朝鲜政权。

在靠近中国边境鸭绿江附近的地区。

我们却突然遭遇了世界上另外一个当时的陆地军事强国中国的武装干涉。

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根本没有任何思维余地。

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有1000个理由认为毛是不敢公然出兵对抗的。

因此,我们的战略上出现的美国自建国以后从没有的失利。

我们开始节节后退。

而南朝鲜军队作为后卫阻击部队。

他们根本进不到自己的职责。

他们跑得速度比我们要快很多。

但是,我们后退到38度线后,我们不再后撤。

因为这里到达了我们承受的底线。

失去这里我们不在乎对华使用核武器。

而中国也是深刻明确这一点的含义的。

而中国的主导战略思维是“保护与维持”他们并不打算在那个时期帮助总体倾向斯大林的金日成完成统一。

这对于中国当时时局是十分不利的。

而随着我们空军优势不断加强。

他们的后方补给出现极大困难。

因此,中国就此考虑停止战争。

而这恰好复合我们的初期战略定位“维系韩国政权”。

因此。

我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

在随后发生了反复。

这主要由于个别领导者如李成万的主观臆断造成的。

因此,在战略角度上,我们与中国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我们扼制了北朝鲜军队对韩国的入侵局面。

把它赶回去了。

而中国为了维护他们的边境把我们从鸭
绿江边驱赶回来。

并且界定在38度线。

他们也是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的。

因此,战略角度上我们谁都不是失败者。

但是,战术角度上,我们的确失去了这场战争。

我们的部队在先期遭受了中国形式的“闪击战”的快速打击。

在中后期由于多次指导性失误。

使得我们出现了很大的不利局面。

他们的作战能力完全使得我们震惊了。

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支曾经被前中国国民政府军驱赶到无人区的军队具有如此的凶悍的作战能力。

战术上我们与他们必有一个失败者。

否则双方战略目标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但是,我们早期对待朝鲜军队,我们是胜利者。

而后期在面对中国军队下,我们确实是失败者。

因为我们当时必须后退。

否则就会有遭受被大批伏击歼灭的可能。

这是战争环境的须要的。

也是我必须认清的。

而在战争后期,中国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成功。

但是,当时他的国内经济处于刚刚开始的战后恢复阶段。

不可能与我们这样的国家相比。

因此,选择最后和谈,尽快结束战争是他必须选择。

而这些恰恰是中国毛在后期再一次开罪那位赤色魔王斯大林先生的地方。

斯大林前阶段不愿意与我们开战。

开战后派遣空军也是秘密的进行。

不敢对外声言。

首先他考虑的并不是这里,而是它在欧洲那些子民。

而在后期,中国军队取得了明显战术优势上,斯大林绝对不会顾忌中国军队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的。

他多次密电毛希望把我们赶出朝鲜半岛。

但是,毛并不是前东欧那些无脑的共产党领导者。

他的战略与战术运用是十分精妙的。

因此,中国没有听从斯大林的安排。

主动与我们和谈解决。

这是我们非常愿意的。

因为,当时的处境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十分难以承受的。

我们一线部队战损较大。

士气不佳。

而二线补充军队困乏在欧洲。

因此,果断结束战争不给苏联在欧洲有机会。

这是我们的意愿。

如果按照最普通的数学恒等式来看,战略上我们与他们1:1可以抹掉。

战术上他们1:0。

我们失利了。

这实际上是很简单的等式。

但是谁都不愿意或者没有办法在我们刚刚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去直接面对在亚州这个小岛上的失利。

(失利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失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