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必修一

地理必修一


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 水汽的阻挡,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 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气候 深居内陆
高原面积广大
位 置
远离海洋 水汽难以到达
干 旱
青藏高原隆起 高山环绕盆地
地 形
1、大家基本都没有去过我国的西北地区,但是我们 可以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样子 的呢?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
人 为 人类破坏了植被(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 因 轮荒、开矿等),加速了水土流失。 素 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帮凶”的角色, 且起主要作用。
3、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 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说出你的理由。
正确。因为由于植被的破坏,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大大降低,因雨水和 流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土地变薄甚至缺 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流失, 使土壤贫瘠,不能生长植物,结果就是土 地荒漠化。
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 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 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 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 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三、荒漠化的防治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 《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 生态移民等。
4、我国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 荒漠化严的状况, 1978年国家开始 实施“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塔里木 柴达木 盆地。
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准噶尔 盆地、
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黄土 高原和 华北 平原。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 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 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 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图5、图6、图7,回 答下列问题。
山地和盆地为主。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干 旱、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河流: 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植被: 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 荒漠
探究
造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因素 有哪些?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动力条件:大风频繁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 低,缺乏植被保护。
A、自然原因 B、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 的生产活动
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过度采伐
沙尘暴袭击北京
特 大 沙 尘 暴
时间
次数
20
50Y’S60Y ’S
世 13
纪 14 23 13 19
2000 2001 90Y ’ S 70Y’S80Y’S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探究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 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自 然 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因 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 素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 总面积的28%。
古楼兰的消亡
大约距今三千多年前,欧州一个古老的种族在一次战争失败后,沿着欧亚大 陆桥向中亚迁徙。来到了罗布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并建立了楼兰国。 他们之中的另一支,在敦煌、玉门一带建立了大月氏国。在经历了被称为前所 末有的繁荣和文明之后,楼兰国却神秘的消失了。被历史学家称为古楼兰文明 发祥地的罗布泊,也在三十多年前彻底的干涸了。古楼兰的突然消失,使造就 了古楼兰文明的罗布人或称为楼兰人的他们,从此一直追寻着“阿布旦”的去 处。他们放弃了古楼兰的废墟逆塔里木河而上,放弃了盐渍的罗布泊,逐水草 而行,一代一代定居在被称为水草丰美的“阿不旦”的地方。
胡杨林
干枯的胡杨林
干枯的胡杨林
人口增长过快
滥牧 垦荒 耕地扩大 用水量加大
1、塔里木盆地 荒漠化土地面积 为什么会扩大?
植被破坏 水源减少
人类不合理的 经济活动
河流水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胡杨林枯死 荒漠化土地扩大
2、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 (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 的现象)。查阅资料,找出“红色荒漠”主要分布 在我国的哪些省区)。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 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
自觉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节约 和保护水资源等等。
探究
练习: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得到了制止 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 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 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 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图5、图6、图7,回 答下列问题。
二、荒漠化的危害
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 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4、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 国家和地区。
思考: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
兴:(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上游有 大量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治沙措施
生物治沙
建防护林带
治沙措施
工程治沙
乳化沥青固沙
沙枣
胡杨
柽柳
锦鸡
木麻黄
主要治沙植物
狼尾草
1、看图思考,回答问题
科尔沁草 原
(l)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 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使周边地区出现沙尘暴、扬沙、 浮尘的天气增多,降低大气能见度, 污染周边的地区环境,使周边地区气 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 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007年2月28日新疆 发生特大沙尘暴
图示为被吹翻的 5806次列车的车厢
一、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 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 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包括土 地沙化、草场退化、农田退化以及土 壤肥力下降导致的土地生产潜力降低 或丧失。
红壤性状: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 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
“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
两者相同之处: 都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 不同之处: “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 而新疆荒漠化是在干旱环境下,主要为风力侵蚀形成。 前者人为原因主要是开山取石、毁林开荒,后者主要为 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3、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哪些方面来 约束自己的行为?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 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 —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 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 施。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 宜牧则牧。
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 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 (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
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 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 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
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 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 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发展经济。
3、什么是“生态移民” ? “生态移民”是逃 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 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 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 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 “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 持生态平衡,是对自然的尊重。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 新等省区。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 化现象尤其严重。
1、大家基本都没有去过我国的西北地区,但是我们可以 思考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样子的呢?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地形: 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气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