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青泥湾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班级:姓名:日期:主备人:章文波备课组长:章文波蹲点领导:
课题:平面镜成像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具体课时任务:第一课时自研+互助﹢展示﹢达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及产生的原因;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及产生的原因。
、小强身高1.5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
展示建议:
①小组只需要板书板块三中T1的内容,并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基础落实★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在桌面上竖立一块___________作为平面镜。
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同学的身高是1.6米,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1米处。
镜中她的像高是______米,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米。
3.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是()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4、某同学突然以很快的速度向平面镜跑去,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间的距离将()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和像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发展能力★★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镜中的像(或镜前的物体)
提升素养★★★
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先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 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是在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那么光屏上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3)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①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②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6)相同的操作
(5)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则会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 _.
(6)使点燃的蜡烛A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方用跳棋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8)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9)小强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按照如下步骤实验:
第一步: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
第二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第三步:将蜡烛B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第四步: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在他的实验操作中,第________步明显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