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4单元12 李清照词二首

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4单元12 李清照词二首


怎么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一行行大雁掠过,


心, 却 是 旧 时 相
又引起内心的感伤,却原来是旧时相识。
识。想①把寻失寻去觅的觅:
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②凄凄惨 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③将息:将养休息。④敌:对付,抵挡。
满 地 黄 花 堆 积, 憔 悴 损⑤, 如 今 有 谁 堪⑥ 摘?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还有谁能与我共摘啊?
蒙古铁骑南下,宋王朝的疆域日渐迫促,一些爱国志士, 有心效忠,却无力回天,他们浩气的情怀常借词抒发,写出 一些震撼人心的壮词,如文天祥、邓剡等。而周密、王沂孙 等亲见亡国惨变,则深感离黍之悲。他们的词作多怀念故国, 感慨平生。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本单元所选的词,是南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李 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词人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 坛的名作。它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 沦落的悲苦,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 极富艺术感染力。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的词 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景融合,将内心的感情 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全词充满难以言说的愤懑,词人的 抑郁不平之气盘曲词中。姜夔的《扬州慢》(淮左明都)则在 今昔的感慨中暗寓家国的兴衰之思,语极沉痛,格调低沉。王 沂孙的《眉妩 新月》则是借咏新月寄寓故国沦亡的沉痛。
三 五⑥,



儿⑦,
这元宵佳节,这天晚上,同闺中的女伴们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
捻 金 雪 柳, 簇 带⑧ 争 济 楚。 如 今 憔 悴, 和金丝捻丝所制的雪柳,穿戴整整齐齐,前去游乐。如今早已容颜憔悴,
风 鬟 霜 鬓,
怕 见 夜 间 出 去。
头发散乱,无心梳理,两鬓早已斑白,懒得在元宵夜出去。
1.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词人开篇即用了一连串 的叠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试做简要分析。 [名师指津] 扣住愁苦凄凉分析所处的环境气氛、心绪情感 即可。
我的理解:词人用一连串的叠字,表达了词中女主人公的愁 苦心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说女 主人公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想 要抓住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 空虚寂寞。可惜的是不但无所获,反而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 袭来,使自己倍感凄惨忧戚。这些叠字的运用,给全文定下 了凄凉的感情基调。
(2)《永遇乐》(落日熔金)是李清照晚年流寓南宋都城临 安期间所作。这是一首慢词,通过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两个 都城元宵节有关情景的描写和对比,反映出词人忧患余生的 孤寂心情,于抚今追昔中流露出对故国的眷念难忘之情
一、字音
乍.暖(zhà)
将.息(jiānɡ) 风鬟.霜鬓(huán)
捻.(niǎn) 簇.带(cù) 憔.悴.(qiáo)(cuì)
不 如 向, 帘 儿 底 下, 听 人 笑 语。 不如在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都⑤城中汴州京:。这⑥里三指五北:宋
十五,指元宵节。⑦铺翠冠儿:饰有 翠羽的女帽。⑧簇带:妆扮之意。
二、一词多义
(1)息
①最难将息. ___动__词__,__休__息________ ②晚有儿息. _____名__词__,__子__女________ ③长太息.以掩涕兮 ___动__词__,__叹__息_______ ④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___词__,__气__息__,__这__里__指__风__ ⑤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__名__词__,__这__里__指___有_生___命_____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辛弃疾是慷慨愤世的词家,他喜用长调来反映国难时艰, 呼唤抗敌御侮。笔力驰骋纵横,风调激昂排宕,唱出时代最 强音,可惜的是,他的抗金主张不为当时统治者所采纳,所 以他的词作中有一股抑郁不平之气,同一词风的还有岳飞、 李纲、张元幹等词人。
感喟哀时的词人,以姜夔为代表,这一时期的词人的词 作多表现为对故国河山之恸。作品多感慨乱离、俯仰身世。
2.《声声慢》(寻寻觅觅)的词眼是哪个字?包含了哪些方面 的内容? [名师指津] 结合词人身世和背景找“词眼”并分层概括个 人与时代之悲。 我的理解:词眼是“愁”字。包含了孀居之悲——思夫;沦 落之苦——思乡;亡国之痛——思国。
3.结合具体句子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中上阙词人 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名师指津] 解说每句词的意义,指出相关的“情感”即可。 我的理解:词的上阙写元宵佳节的情景,由眼前景物描写追 忆往昔,抒写丧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落日的 光辉,像熔化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像璧玉 一样合成一块。晴明的暮景预示着今年的元宵佳节将有一番 热闹景象。词人置身于表面的热闹繁华的临安,恍惚又回到 了“中州盛日”,但随即意识到这一切只不过是幻觉,所以 词人不由自主的发出“人在何处”的叹息。
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卒,金石 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 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 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 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词的内容、风 格迥然不同。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 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的李清照由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 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其词一改前期的清丽明快而 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 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 是作者当年同“闺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全 是写实,并非虚构。可是,好景不长,金兵入侵,自己只落 得飘流异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 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 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 作者卡片 ◆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 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 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工部侍郎赵挺之 之子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 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这几句是说,佳 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但却怕转眼间就有风雨来到。这 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 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 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贵家妇女乘 着香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盛会。只因心绪落寞,她 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 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
声声慢
寻寻

觅①,
冷冷 清
清,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





戚②。
乍暖
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乍暖还寒,
还 寒 时 候, 最 难 将 息③。 三 杯 两 盏 淡 酒, 忽冷忽热的时候,最难将养休息。几杯薄酒,
怎 敌④
他 晚 来 风 急!
雁 过 也,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这几句是写初春之 景:浓浓的烟霭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奏出 哀怨的《梅花落》曲调,原来先春而开的梅花已经凋谢了。 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春意知几许”,实际上是说 春意尚浅。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借以抒 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正因为这样,虽有“染柳烟浓”的 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
4.《永遇乐》中“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描写了怎样的情形?简析“争”字的表达效果。 [名师指津] 围绕“欢乐”作答。 我的理解:这几句话写的是词人追忆当年元宵节时心情欢 快、精心打扮的情形。一个“争”字写出了当时女宾满座, 莺歌燕舞,搔首弄姿,互相比美的热闹欢快场面。
5.《永遇乐》(落日熔金)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试简要分析。 [名师指津] 要围绕南渡前后词人过元宵节的不同情形及心 情作答。 我的理解:对比。词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 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中州”指 北宋都城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
◆ 背景呈现 ◆ (1)《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
们所称道,尤其是词人那哀婉的凄苦之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 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 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词人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她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 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__的__东___西__呼__吸__所__产__生__的__气__息__________
(2)次第①②这次.次第..第岂.,无怎风一雨个愁__动字__词了__,得__转__眼__名____词____,__情__形__,__光__景___
三、名句默写 ①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___凄__凄__惨__惨__戚__戚_____。 ②____梧__桐__更__兼__细__雨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__怎__一__个__愁__字__了__得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③元宵佳节,融和天气,_次__第__岂__无__风__雨______?来相召,香车 宝马,____谢__他__酒__朋__诗__侣______。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单元导读 靖康之变之后,朝廷偏安一隅,宋金形成对峙,历史进 入南宋时期。在南宋的一百五十年间,内忧外患相始终,主战 派和主和派势力互相消长。这种关系,反映在词中特别明显, 其前期激于爱国热情,表现为壮怀高唱,及末期大势已去或 为亡国遗民,只是哀感低吟而已。 因此整个南宋词坛,约可 分为慷慨愤世和感喟哀时两派,虽然时间略有先后,然亦互 相交错。 女词人李清照,经历了家国事变,境遇孤苦,反映在她的词 作中便是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相关主题